卷之一千四百九

關燈
天府尹、饬地方官迅速查撲等語。

    蝗蟲既成群飛動。

    落迹必非一處。

    三河、寶坻一帶。

    豐紳殷德未能繞道前往。

    着傳谕蔣賜棨等、查現在昌平州等處。

    查撲尚未淨盡。

    即飛饬各該地方官、或分一人前往查撲。

    務使蝻孽飛止之處。

    及早捕打淨盡。

    不緻蔓延他境。

    損傷禾稼。

    勿再玩誤幹咎。

     ○軍機大臣等議覆、山東學政翁方綱奏稱、考試士子經解及默經時。

    于坊間所删經題内出題。

    其有未讀全經者。

    概不錄取。

    查此等删本經書。

    前經饬令銷毀。

    日久玩生。

    應行令各督撫學政、轉饬所屬。

    将坊間所存删本闆片。

    限三月内押令繳銷。

    逾限不交。

    查出治罪。

    未能查禁之地方官、及各督撫學政、分别議處。

    從之。

     ○丁巳。

    谕曰、泰承恩奏、西安、同州、兩府屬之鹹甯、華州等十六廳州縣。

    高原地方。

    雨水未能沾足。

    所種秋禾。

    難望一律有收。

    應酌量借粜。

    并将未完錢糧暫緩徵收等語。

    所奏殊屬遲緩。

    上年京城雪澤較稀。

    朕于今春即齋心祈禱。

    而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以及豫省河北各府屬。

    二三月間亦屬雨澤短少。

    朕巡幸五台。

    途次屢經降旨詢問。

    并豫為慮及截漕。

    為綢缪之計。

    入夏以後。

    盼澤尤殷。

    幾于無日不加垂詢。

    陝省距山西甚近。

    秦承恩甯未之聞。

    迨回跸後。

    朕即親詣黑龍潭、覺生寺、拈香敬禱。

    并設壇虔祈。

    分遣皇子等恭詣行禮。

    每日夙興。

    仍于宮中升香天神地祇前默禱。

    偶見雲氣往來。

    必望空叩祝。

    所有截漕緩徵平粜煮赈等事。

    無不次第加恩。

    朕之廑念雨旸。

    及轸恤窮黎。

    宵旰焦勞。

    無時或釋。

    此尤天下臣民之共聞共見者。

    秦承恩曆任有年。

    豈于朕痌瘝在抱之意。

    尚未能深喻仰體耶。

    今鹹甯等州縣。

    既因五月中旬。

    晴霁日久。

    以緻秋禾未能長發。

    何以不早奏聞。

    前據該撫奏。

    盛夏地土易于乾燥。

    農田頗殷望澤。

    旋又據奏、前赴太白山焚告。

    省城等處。

    已于六月十五日。

    得有透雨等語。

    并未将秋禾未能長發之處。

    據實具奏。

    看此情形。

    秦承恩竟有諱飾之意。

    直至此時因秋收歉薄。

    民食未免拮據。

    始奏請借粜緩徵。

    豈以本年直隸、河南、山東等省。

    被旱州縣稍多。

    該撫恐早經奏聞。

    緻朕焦煩。

    強作解事。

    遲遲不奏。

    欲以此寬慰朕懷。

    此則大不知朕心矣。

    朕臨禦五十餘年。

    念切民瘼。

    從不肯任封疆大吏有諱災等事。

    秦承恩又何必稍存掩飾。

    況地方既有旱災。

    該撫即應親履查勘。

    速行籌辦。

    何得委令道府勘辦以緻輾轉遲延。

    着傳旨嚴行申饬。

    所有該撫奏請暫予緩徵之西安府屬鹹甯、長安、鹹陽、興平、醴泉、泾陽、三原、富平、高陵、臨潼、渭南、同州府屬華州、華陰、潼關、蒲城、韓城、共十六廳州縣未完錢糧。

    竟着加恩。

    緩至明年麥熟後。

    再行徵收。

    并酌量出借平粜。

    仍着該撫親往詳勘各州縣。

    究竟是否成災。

    如有應行接濟之處。

    即據實奏聞。

    候朕降旨加恩。

    勿再隐飾幹咎。

    該部遵谕速行。

     ○谕軍機大臣等、本年直隸地方。

    春夏缺少雨澤。

    被旱甚廣。

    今據秦承恩奏、陝省西安、同州等屬。

    亦因缺雨歉收。

    山西與直隸、陝西、境壤毗連。

    豈有直隸、陝西、兩處被旱。

    而山西介乎其中。

    竟無缺雨歉收之處。

    前雖據長麟奏、平陽等六府州屬。

    入夏以後。

    雨水稀少。

    糧價漸增。

    已準令減價平粜。

    嗣又據奏、平陽等六處。

    于六月初七八、及二十四五等日。

    續經得雨。

    秋成不緻歉薄成災。

    但恐該撫就不免心存諱飾。

    所奏尚非實在情形。

    朕關心民食。

    廑念雨旸。

    無時或釋。

    封疆大吏。

    何得稍存粉飾之見。

    緻令災黎向隅。

    着傳谕長麟、即将平陽等六府州屬。

    續得雨澤。

    是否沾足。

    秋收不緻歉薄。

    減價平粜後。

    糧價是否漸平。

    及此外各屬、有無被旱歉收之處。

    查明據實覆奏。

     ○又谕曰、慶桂奏、勘過宛平、良鄉、房山、三縣地方。

    田禾間有被蝗蝕傷之處。

    詢之西路同知、及各縣等禀稱、于十三四等日。

    一面撲捕。

    一面具禀。

    所言未足憑信。

    已行查順天府尹、直隸總督、如有隐飾。

    即行參奏等語。

    宛平等處蝗蝻。

    如該縣等于六月十三四等日禀報。

    蔣賜棨、梁肯堂等、匿不奏聞。

    則其咎自在該府尹及總督。

    今清河、蔺溝、南石槽一帶蝗蝻。

    前豐紳殷德進京。

    及回至熱河。

    即經看見。

    豐紳殷德往還過彼之時。

    尚在本月初一二、及初六七等日。

    梁肯堂于十一日奏到。

    該督之摺。

    亦系初九日拜發。

    是蟲孽之起已久。

    該地方官所稱十一二等日、始有蝗蝻、十三四日具禀之處。

    若在七月分。

    顯系聞知梁肯堂具奏。

    朕經降旨嚴查。

    補行禀報。

    以為卸過地步。

    着傳谕蔣賜棨、梁肯堂等、即查明宛平、良鄉、房山三縣地方。

    蝗蝻究竟起于何時。

    該縣等系何月日禀報。

    如系七月十三四等日始行補禀。

    即将該縣等參奏。

    仍董饬上緊搜捕淨盡。

    勿再玩延幹咎。

    并谕慶桂知之。

    仍各查明回奏。

     ○戊午。

    谕軍機大臣曰、慶成奏、查勘遵化州屬地方。

    間有數處田禾。

    被蝗蝕傷。

    比薊州較輕。

    詢之鄉農。

    均稱本處近山。

    不長蝗蝻。

    向來夏秋。

    亦見飛蝗往來。

    多系近河潮濕處所。

    春間少雨。

    入地之魚子化生等語。

    遵化等處。

    向來亦見飛蝗。

    慶成所奏。

    系詢之鄉農。

    其言必非虛捏。

    可見蝗蝻向所時有。

    但在偏僻處所。

    該地方官、即匿不禀報。

    今清河、蔺溝等處。

    為大臣官員往來必經之路。

    梁肯堂恐其奏聞。

    不過以一奏自占地步。

    至此次蝗蝻。

    前蔣賜棨等奏、由東南而來。

    嗣豐紳殷德奏到。

    亦稱自西北飛往東南。

    而各該地方官等、又辄稱本處并不長蝻。

    系從他處飛至。

    蝻孽之生。

    必有始起之處。

    斷非從空而降。

    以豐紳殷德、蔣賜棨等、所奏地方。

    互相核對。

    當起自薊州、玉田、豐潤、三河一帶。

    蔣賜棨等、在順義發摺。

    故稱自東南而來。

    豐紳殷德拜摺時。

    系在通州。

    故稱自西北飛往。

    況現據慶成查勘遵化被蝗。

    輕于薊州。

    該州暨玉田、豐潤等處。

    俱為沮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