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

關燈
區。

    自系該州縣潮濕處所魚子化生。

    地方官漫不經心。

    以緻蔓延他境。

    着傳谕梁肯堂、務查明此次蝻孽。

    究竟起于何處。

    将不及早撲捕之地方官。

    據實參奏示儆。

    至本年河間、景州、受旱較重。

    天津、保定、次之。

    幸朕豫為綢缪。

    截漕五十萬石。

    并令分别借粜。

    赈濟兼行。

    所有救荒蠲緩之策。

    無不指示周備。

    該督務宜往來嚴查。

    實心經理。

    俾災黎均沾實惠。

    以副朕痌瘝在抱至意。

    并谕慶成知之。

     ○己未。

    上禦卷阿勝境。

    賜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等食。

    至甲子皆如之。

     ○谕、據富尼善奏、前随伯爾克逃亡之從弟額德格讷、帶領伊一戶布噜特等、複行投到。

    訊無别情。

    請将額德格讷、交瑚什齊部長等、領回原遊牧安置。

    并照邁瑪特等所請。

    準其暫随學習辦事。

    如果奮勉。

    再行奏請賞給頂戴。

    永令協辦遊牧事務等語。

    額德格讷、前随伊兄伯爾克逃亡。

    今因伯爾克肆行。

    不能忍耐。

    自行投出。

    尚無别項情事。

    均着照富尼善所請行。

     ○大學士等議覆、山西巡撫覺羅長麟奏稱、縣府考錄送童生額數。

    與其防弊而弊愈多。

    不若嚴定處分等語。

    定例濫送至百本以上者。

    将府縣參處。

    尚不足以示儆。

    臣等酌議。

    除系徇情賄囑。

    并聽幕友舞弊等事。

    據實嚴參。

    其有荒謬不通之卷。

    錄送至五十本以上者。

    聽學政咨督撫察核。

    将原送之州縣。

    照混行收考例議處。

    濫送之府州。

    一并議處。

    又稱、府縣有濫送者。

    并将延請之人。

    查究治罪等語。

    查府縣中延請閱卷之人。

    如祇系限于才識。

    校閱未當。

    無關弊窦。

    應免治罪。

    仍将延請失人、緻有濫送之府縣議處。

    從之。

     ○以告休土爾扈特郡王舍楞子策伯克紮布、襲爵。

     ○庚申。

    谕、據内務府議駁穆騰額奏長蘆商人、本年應交帑利。

    不準分限緩交一摺。

    固屬照例辦理。

    但念長蘆商衆。

    赀本微薄。

    本年雨澤愆期。

    麥收稍歉。

    引鹽不能暢銷。

    以緻商力拮據。

    該鹽政所奏。

    尚屬實在情形。

    此次姑從所請。

    将本年應交帑利銀三十五萬六千餘兩。

    着加恩緩至本年奏銷起限。

    分作三年帶交全完。

    以纾商力。

    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谕軍機大臣等、工部題銷四川省新疆五營修建教場藥局庫局等項、核減款項一本。

    細閱冊内。

    該省原題用過工料、銀四千六百餘兩。

    工部準銷、銀止二千五百餘兩。

    竟系對半核減。

    向來辦理工程。

    核減不過十之一二。

    多者亦不過十之二三。

    從無對半核減之事。

    所有川省修建教場等項。

    如果承辦之員。

    不照定例估報。

    任意浮開。

    于例價多至一倍。

    該部即當參奏。

    不應僅以核減了事。

    向來工部于外省奏銷事件。

    書吏人等、得有使費。

    即為照例核銷。

    其不得使費者。

    往往吹毛求疵。

    任意駁減。

    今川省此案工程。

    竟減至對半。

    或系索費不遂。

    有意從刻。

    亦未可定。

    着傳谕留京王大臣、會同該部、即将此案核減銀兩。

    是否照例辦理。

    有無别情。

    及若應核減屬實。

    何以不将該省浮報官員參奏之處。

    詳細查明。

    秉公具奏。

    勿稍回護。

     ○辛酉。

    谕軍機大臣曰、慶成奏、查勘玉田縣迤西。

    因知州傅修、帶領知縣。

    于初見飛蝗。

    立即捕捉。

    未緻停落。

    所傷無幾等語。

    該知州于飛蝗初起。

    即帶領所屬。

    撲打全淨。

    且禾稼毫無踐踏傷損。

    防護尚為得宜。

    該州自己禀報。

    何以未據梁肯堂具奏。

    又慶成奏、自薊州赴永平府、途次經過道旁堆撥塘汛房屋墩台。

    大率傾圯。

    兵丁不能栖止。

    詢系五十五年水浸後。

    并未修蓋等語。

    各處塘汛。

    為兵丁栖宿巡警之所。

    況薊州、永平一帶。

    為山海關大道。

    朝鮮貢使往來。

    商賈絡繹之區。

    尤屬觀瞻所系。

    今該處堆房等項。

    被水倒壞。

    年久未修。

    成何體制。

    此尚屬閻正祥任内之事。

    是否閻正祥未移知該督。

    因而未辦。

    抑系閻正祥業經移知。

    該督置之不問。

    以緻延誤。

    并曾否報部準修有案。

    着梁肯堂即查明據實速奏。

     ○又谕、據穆和蔺奏、各屬續得雨澤情形。

    摺内稱、彰德府屬之安陽、内黃、得雨二寸。

    懷慶府屬之原武、得雨一寸等語。

    本年豫省河北三府。

    該撫節次所奏。

    雨澤總未沾足茲據奏安陽内黃、原武等縣。

    于七月初四五等日。

    得雨僅止一二寸。

    是河北三府所屬。

    仍未能一律優沾。

    朕心甚為廑念。

    着傳谕穆和蔺、将得雨一二寸之處。

    是否成災。

    于田禾有無妨礙。

    即查明據實速奏。

    毋得稍事諱飾。

     ○壬戌。

    谕、給事中溫常绶、奏酌籌興修城垣。

    以工代赈一摺。

    本年直隸省被旱較廣。

    經朕先事綢缪。

    截漕緩徵。

    并借粜煮赈。

    所有救荒之策。

    已無不豫行籌備。

    今保定、天津、河間、以及順、廣大等府。

    既有應修城垣。

    該給事中請乘此興修。

    俾工程得以早完。

    而貧民趨事赴功。

    藉工代赈。

    免緻外出。

    其事正屬可行。

    着交梁肯堂、即查明各該州縣城工。

    如有應行急修之處。

    一面趕緊勘估。

    一面奏明辦理。

    以資貧民傭工口食。

    至該給事中所奏、天氣漸寒。

    可否敕下順天府、于空曠地面。

    搭建席棚。

    以資栖止一節。

    各廠就食貧民。

    來去無常。

    若搭蓋席棚。

    不特于觀瞻有礙。

    且冬令風燥。

    火燭尤屬可虞。

    其事不可行。

     ○谕軍機大臣曰、朱圭奏。

    請修鳳陽縣臨淮鄉西土壩中段五孔石橋一摺。

    内稱、該處原系土壩埂一道。

    乾隆初年。

    疊被淮水沖坍。

    二十年。

    将中段頂沖處所。

    添建五孔石橋。

    二十五年内。

    倒塌一孔。

    拆去石闆。

    于橋面鋪釘楞木。

    以草墊土壘築。

    三十六年。

    又換木填土。

    五十一、五十三等年。

    兩次被水沖塌。

    橋身急需興修等語。

    五十三年。

    至今五十七年。

    此四年之間。

    作何辦理。

    何無一語。

    令人不曉。

    且各省水利工程。

    皆當有保固年限。

    今鳳陽五孔石橋。

    甫于乾隆二十年添建。

    何以二十五年。

    即至倒塌改築。

    而三十六、五十一、五十三等年。

    又複連塌三次。

    即雲淮流湍急。

    自臨淮以下。

    沿河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