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七月。

    癸醜。

    谕軍機大臣曰、鄂輝奏沿途查催軍火糧石情形一摺。

    據稱、現由上蟒卡木一帶。

    迎催定日一路之糧。

    由定日馳往聶拉木、督辦糧運軍火。

    接濟成德一路等語。

    所見極是。

    成德等現帶兵深入。

    後路兵糧軍火。

    關系緊要。

    而濟嚨以外。

    有惠齡駐彼督辦。

    兼有福康安等委員分段守催。

    自可接濟無誤。

    若鄂輝複由宗喀前往濟嚨。

    往返需時。

    其聶拉木後路軍糧。

    轉緻鞭長莫及。

    鄂輝能不拘泥。

    仍自宗喀轉回。

    迎催定日一路糧運。

    俾成德後路可資接應。

    實屬可嘉。

    此一舉足蓋前愆。

    着賞給大小荷包。

    以示獎勵。

    鄂輝到聶拉木後。

    祇應将成德後路。

    妥為安頓。

    不可冒昧深入。

    此時成德由聶拉木進兵。

    已經三百餘裡。

    鄂輝即使馳往。

    亦屬無及。

    若在聶拉木逗留。

    則濟嚨以外糧運。

    雖有惠齡督辦。

    而濟嚨迤東至後藏。

    轉緻無人照料。

    現據孫士毅奏、邊壩地方尚有糧石積壓。

    鄂輝将聶拉木後路安頓後。

    仍速回宗喀一帶督催。

    不使停留。

    方為妥善。

    又孫士毅奏辦理糧運情形各摺。

    孫士毅自出口後、親身督率。

    相機籌辦。

    所有糧饷火藥等項。

    源源起運。

    自可早抵軍營。

    惟前此察木多以東軍需。

    究未免停滞。

    現在邊壩所積饷銀火藥等項。

    務須督催速運。

    毋任再有耽延。

    又據奏、裡塘近有夾壩。

    運送運儲交卸後。

    回空烏拉。

    往往被劫。

    已密饬附近土練、湊足二三百名。

    同漢兵分布防範等語。

    該處系夾壩出沒之區。

    正當糧運絡繹。

    不可不速拏嚴治。

    着傳谕觀成、即赴裡塘一帶。

    率領土練漢兵。

    實力搜拏。

    從重嚴辦。

    孫士毅在邊壩催運完竣。

    自己抵前藏。

    與和琳會商一切事宜。

    應速回裡塘一帶。

    四川省城。

    亦不可無大員彈壓。

    觀成俟孫士毅回至裡塘。

    即旋成都辦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鹽山縣民張某妻劉氏。

    山西绛州民郝成儀妻張氏。

     ○甲寅。

    谕、向來各省督撫奏請調補升署人員。

    有與例不符。

    經吏部議駁者。

    朕或因其人地實在相需。

    時降旨仍如該督撫所請行。

    今日偶因畢沅奏摺。

    思及所調府州縣各缺。

    必尚有以次遞請調補升署之員。

    其應準應駁。

    仍當照例核辦。

    若因該督撫奏請升署人員。

    業經奉旨允行。

    其遞行調補升署各員。

    即不複查照合例與否。

    概予議準。

    恐開外省僥幸之漸。

    嗣後該部遇有各省題奏府州縣各缺。

    照例議駁。

    複經特旨允行者。

    其奏請以次遞請調補升署之員。

    俱應查照定例辦理。

    如有不合例者。

    着該部仍行議駁。

    不得一律準行。

    以杜混冒而重官方。

     ○又谕、據梁肯堂奏、查勘河間府屬受旱輕重情形。

    内景州、任邱、二州縣。

    成災約五六七八分不等等語。

    本年河間等勵。

    雨澤缺少。

    雖得雨數次。

    為時已遲。

    内景州、任邱、二州縣地勢又多高阜。

    早晚田禾。

    未能一律秀實。

    受旱較重。

    民食未免拮據。

    着加恩将該州縣應赈戶口。

    即照河間等縣急赈一月口糧之例。

    一體散赈。

    其獻縣等縣。

    着于酌借口糧之外。

    凡缺乏麥種之戶。

    再行添借耔種。

    俾資接濟。

    該督務須董饬所屬。

    實力稽查。

    妥為經理。

    毋任胥役人等、捏冒滋弊。

    俾小民均沾實惠。

    以副朕轸恤窮黎。

    有加無己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據恒秀等奏、逃犯内拏獲二名。

    業經正法。

    其未獲四名。

    現在嚴緝等語。

    此等遣犯。

    偶有逃脫。

    該将軍、副都統等、當時若差能幹人員。

    于各隘口汛所。

    堵截追拏。

    斷不至越出本省。

    年久不獲。

    今所逃六犯内。

    已獲二犯。

    其未獲之劉巴什兒等、諒亦不能遠揚。

    着該将軍等、上緊緝拏。

    務期必獲。

    倘複因循懈弛。

    被别省拏獲。

    究由何汛逸出。

    必将疎防該汛官兵、嚴加治罪。

    嗣後有脫逃者。

    俱照此辦理。

     ○谕軍機大臣等、據蔣賜棨等、奏查過清河、蔺溝、順義等處。

    撲捕飛蝗情形一摺。

    内稱詢之鄉農。

    佥稱蝗由東南飛來等語。

    核其方向。

    京城東南。

    當在遵化等處。

    而薊州至永平一帶。

    亦在京之東。

    現在慶成前往各該處。

    着傳谕慶成、務須詳悉查看。

    如該處果有蝗蝻。

    即将蟲孽是否起自該處。

    傷損禾稼若幹。

    一面奏聞。

    一面督同地方官實力撲打。

    務期淨盡。

    其清河等處蝗蝻。

    仍着蔣賜棨等、董率實力搜捕。

    俾永絕根株。

    不使複延他境。

    勿再玩誤幹咎。

     ○又谕、據穆騰額覆奏、天津地方。

    并無蝗蝻等語。

    穆騰額系屬鹽政。

    于地方事務。

    無所庸其回護。

    且經朕降旨詢問。

    伊更不敢捏飾幹咎。

    所奏自系實情。

    計此旨到時。

    豐紳殷德已抵天津。

    着傳谕豐紳殷德、到彼查勘。

    如該處實有蝗蝻。

    豐紳殷德自應仍往河間一帶查撲。

    若天津并無蝻孽。

    則河間、景州一帶。

    自亦必無。

    豐紳殷德即可回至熱河。

    毋庸前往。

    又據蔣賜棨等奏、詢之農民。

    佥稱蝗由東南飛來等語。

    京城東南。

    約在通州至永平一帶。

    通州地方。

    系豐紳殷德必過之路。

    自己順道查勘。

    該處有無蝗蝻。

    及如何掩捕。

    并将此次蝻孽。

    究從何處長起。

    留心詢訪。

    據實奏聞。

     ○乙卯。

    豁免雲南運京沉溺銅六萬六千斤有奇。

     ○丙辰。

    谕軍機大臣曰、豐紳殷德奏前赴通州查勘蝗蝻情形一摺。

    據稱、詢之村民雲。

    自初十至十二三等夜明月之下。

    見有蝗蟲飛過。

    由西北飛至東南者居多。

    除迤南天津等處。

    豐紳殷德前往查勘外。

    其迤東三河、寶坻等縣地方。

    請敕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