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秋。
七月。
戊戌朔。
享太廟。
遣肅親王永錫、恭代行禮。
○己亥。
谕軍機大臣等、昨已有旨令梁肯堂速赴河間、景州一帶。
親曆災區。
查辦赈務。
本日該督摺至。
朕以為尚在長安城。
及傳詢赍摺差弁。
據稱系在保定拜發。
是梁肯堂早已回至省城。
何以并不豫行奏明。
遽離工所。
目下伏汛雖過。
秋汛方長。
尚須防守。
即雲本年永定河安流順噢。
有該道在彼、足資照料。
該督亦應先赴河間、景州一帶。
查勘被旱情形。
妥為辦理。
乃并不奏聞。
即于工次迳行回署。
是該督竟屬思家念切。
惟圖安逸。
養尊處優。
置地方災赈于不辦。
殊屬非是。
着再傳旨申饬。
仍着即遵前旨。
速赴河間、景州、順、廣、大等處。
親查妥辦。
務使無業貧民。
糊口有資。
毋使一夫失所。
緻幹咎戾。
再該督另片奏、經過之定興、安肅、清苑地方。
得雨已遲。
所有補種荞麥菉豆。
須續沛甘霖。
以冀蔥茂等語。
定興等縣補種荞麥等項。
尚需雨澤滋培。
現在曾否續被甘膏。
是否不至成災。
至直隸今年被旱較廣。
看來涿州迤北。
雨澤尚屬調勻。
涿州迤南。
雨水俱不免短少。
所有被旱各州縣。
該督詳悉查勘後。
着即通行核算。
總計成災分數實有幾分。
一并據實速奏。
毋稍諱飾。
○又谕、據禦史閻泰和奏稱、有李姓投遞浙江杭州府新城縣典史公文一角。
内系禀揭新城縣知縣、侵那恩賞老民銀二千兩等情。
請派大臣前往查辦等語。
此項恩賞銀兩。
理應随時給發。
如該縣果有侵那情弊。
自當嚴查究辦。
但該典史既知該縣未經給發。
盡可就近禀報上司。
何必用公文托人帶京代投。
或另有别情。
亦未可定。
此事若即交浙江巡撫審辦。
恐不免回護地方官處分。
緻有瞻徇。
現在玉德審辦江西控案。
計算将次完竣。
着即取道前赴浙江。
将該典史所控情節。
嚴切究訊。
秉公審辦。
毋得稍有徇隐。
○又谕、上年廓爾喀侵擾衛藏。
竟敢擾至紮什倫布、肆行搶掠。
不可不大加懲創。
特派福康安等、前往剿辦。
複因道遠站長。
畨衆素習疲玩。
糧饷火藥轉運事宜。
最關緊要。
必須大員督辦。
因令和琳馳赴前藏、督率催趱。
朕之用和琳、祇以伊在侍郎中。
尚屬細心。
遇事奮勉。
和琳到藏後。
實心整頓。
設法勸懲。
該處疲玩積習。
大有起色。
朕初不料其竟能勝任。
嗣因大兵即日深入賊境。
直趨陽布。
而濟嚨以外。
距藏遙遠。
運送糧饷等項。
鞭長莫及。
勢難兼顧。
因令惠齡、回至濟嚨适中地方。
專司督運。
接濟軍營。
朕之用惠齡、亦不過以伊系納延泰之子。
且系本省總督。
呼應較靈。
但惠齡身為參贊。
帶兵打仗。
本屬分内之事。
以現在情形而論。
官兵連次克捷。
賊匪望風奔竄。
士氣百倍。
巴圖魯侍衛将弁等、無不奮勇争先。
成功在即。
惠齡自願随同帶兵。
可着勞績。
較之駐劄濟嚨以外。
專辦糧運。
任大責重。
豈不難易攸殊。
若惠齡狃于接戰。
希圖樹績。
仍懇帶兵打仗。
轉緻糧運重務。
料理乏人。
豈朕委任之意。
今惠齡并不貪功。
于接奉谕旨。
即回至濟嚨一帶。
實力督運。
深屬可嘉。
朕更不料其能權事理緩急輕重若此。
皆仰蒙上天恩佑。
默牖朕衷。
于意中先事籌及。
特行簡用。
但能同心宣力。
動合機宜。
即此可徵事機順利。
為迅奏膚功先兆。
朕嘉悅之餘。
倍深欽感。
惠齡、和琳、益宜盡心勉力。
妥速辦理。
以期毋負委任。
○庚子。
谕軍機大臣曰、尹壯圖前因逞臆妄言。
自取重戾。
經朕加恩寬免。
複行錄用。
伊亦何顔尚思升擢。
且其母已年逾七十。
遠在萬裡。
雖伊戀職忘親。
擕妾在京居住。
不以定省為念。
但朕以孝治天下。
不可不曲加體恤。
着留京王大臣、即傳尹壯圖面加詢問。
如伊不願回籍。
亦聽其在京供職。
倘情願回家侍奉。
即準其開缺歸養。
以示朕教孝矜全。
格外推恩至意。
○辛醜。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直隸省京南被旱各州縣無業貧民。
至京就食者日衆。
并多有出口覓食者。
已有旨令梁肯堂、速赴河間、景州一帶。
周曆查勘。
即時散赈。
俾資糊口。
但恐該督接奉前旨、錯會朕意。
或慮貧民赴京日多。
懼幹咎戾。
令地方官先行攔阻。
則此等乏業貧黎。
無從得食。
豈不竟至轉于溝壑。
更非朕痌瘝在抱之意。
此時京城各廠。
領赈者已不下二萬人。
今年京南各屬。
被旱較廣。
地方官散赈恐有未周。
若不設法辦理。
則京城熱河就食者。
日聚日衆。
古語救荒無善策。
現詢據熱河道府等稱、熱河領赈貧民。
有每日赴廠食粥者。
有領過一二次。
不複再來者。
該道府訪問情形。
此等領赈貧民。
并非俱藉粥赈度活。
其稍有力者。
即分赴他處手藝傭工。
各自謀生等語。
可見領赈貧民内。
稍資接濟。
原即有可以自謀生計之人。
并非一律嗷嗷待哺。
專資粥赈度日。
除已令熱河道府、就近曉谕各貧民。
由張三營、波羅河屯等處。
分往各蒙古地方謀食者不禁。
其京南地方。
亦應一體妥辦。
着梁肯堂即轉饬各州縣、于赴京出口通衢。
令各地方官遇有貧民。
詳晰曉谕。
今年關東盛京、及土默特、喀爾沁、敖漢、八溝、三座塔一帶。
均屬豐收。
爾等何不各赴豐稔地方。
傭工覓食。
俟本處麥收有望。
即可速回鄉裡。
如此遍行曉谕。
并令
壬子。
秋。
七月。
戊戌朔。
享太廟。
遣肅親王永錫、恭代行禮。
○己亥。
谕軍機大臣等、昨已有旨令梁肯堂速赴河間、景州一帶。
親曆災區。
查辦赈務。
本日該督摺至。
朕以為尚在長安城。
及傳詢赍摺差弁。
據稱系在保定拜發。
是梁肯堂早已回至省城。
何以并不豫行奏明。
遽離工所。
目下伏汛雖過。
秋汛方長。
尚須防守。
即雲本年永定河安流順噢。
有該道在彼、足資照料。
該督亦應先赴河間、景州一帶。
查勘被旱情形。
妥為辦理。
乃并不奏聞。
即于工次迳行回署。
是該督竟屬思家念切。
惟圖安逸。
養尊處優。
置地方災赈于不辦。
殊屬非是。
着再傳旨申饬。
仍着即遵前旨。
速赴河間、景州、順、廣、大等處。
親查妥辦。
務使無業貧民。
糊口有資。
毋使一夫失所。
緻幹咎戾。
再該督另片奏、經過之定興、安肅、清苑地方。
得雨已遲。
所有補種荞麥菉豆。
須續沛甘霖。
以冀蔥茂等語。
定興等縣補種荞麥等項。
尚需雨澤滋培。
現在曾否續被甘膏。
是否不至成災。
至直隸今年被旱較廣。
看來涿州迤北。
雨澤尚屬調勻。
涿州迤南。
雨水俱不免短少。
所有被旱各州縣。
該督詳悉查勘後。
着即通行核算。
總計成災分數實有幾分。
一并據實速奏。
毋稍諱飾。
○又谕、據禦史閻泰和奏稱、有李姓投遞浙江杭州府新城縣典史公文一角。
内系禀揭新城縣知縣、侵那恩賞老民銀二千兩等情。
請派大臣前往查辦等語。
此項恩賞銀兩。
理應随時給發。
如該縣果有侵那情弊。
自當嚴查究辦。
但該典史既知該縣未經給發。
盡可就近禀報上司。
何必用公文托人帶京代投。
或另有别情。
亦未可定。
此事若即交浙江巡撫審辦。
恐不免回護地方官處分。
緻有瞻徇。
現在玉德審辦江西控案。
計算将次完竣。
着即取道前赴浙江。
将該典史所控情節。
嚴切究訊。
秉公審辦。
毋得稍有徇隐。
○又谕、上年廓爾喀侵擾衛藏。
竟敢擾至紮什倫布、肆行搶掠。
不可不大加懲創。
特派福康安等、前往剿辦。
複因道遠站長。
畨衆素習疲玩。
糧饷火藥轉運事宜。
最關緊要。
必須大員督辦。
因令和琳馳赴前藏、督率催趱。
朕之用和琳、祇以伊在侍郎中。
尚屬細心。
遇事奮勉。
和琳到藏後。
實心整頓。
設法勸懲。
該處疲玩積習。
大有起色。
朕初不料其竟能勝任。
嗣因大兵即日深入賊境。
直趨陽布。
而濟嚨以外。
距藏遙遠。
運送糧饷等項。
鞭長莫及。
勢難兼顧。
因令惠齡、回至濟嚨适中地方。
專司督運。
接濟軍營。
朕之用惠齡、亦不過以伊系納延泰之子。
且系本省總督。
呼應較靈。
但惠齡身為參贊。
帶兵打仗。
本屬分内之事。
以現在情形而論。
官兵連次克捷。
賊匪望風奔竄。
士氣百倍。
巴圖魯侍衛将弁等、無不奮勇争先。
成功在即。
惠齡自願随同帶兵。
可着勞績。
較之駐劄濟嚨以外。
專辦糧運。
任大責重。
豈不難易攸殊。
若惠齡狃于接戰。
希圖樹績。
仍懇帶兵打仗。
轉緻糧運重務。
料理乏人。
豈朕委任之意。
今惠齡并不貪功。
于接奉谕旨。
即回至濟嚨一帶。
實力督運。
深屬可嘉。
朕更不料其能權事理緩急輕重若此。
皆仰蒙上天恩佑。
默牖朕衷。
于意中先事籌及。
特行簡用。
但能同心宣力。
動合機宜。
即此可徵事機順利。
為迅奏膚功先兆。
朕嘉悅之餘。
倍深欽感。
惠齡、和琳、益宜盡心勉力。
妥速辦理。
以期毋負委任。
○庚子。
谕軍機大臣曰、尹壯圖前因逞臆妄言。
自取重戾。
經朕加恩寬免。
複行錄用。
伊亦何顔尚思升擢。
且其母已年逾七十。
遠在萬裡。
雖伊戀職忘親。
擕妾在京居住。
不以定省為念。
但朕以孝治天下。
不可不曲加體恤。
着留京王大臣、即傳尹壯圖面加詢問。
如伊不願回籍。
亦聽其在京供職。
倘情願回家侍奉。
即準其開缺歸養。
以示朕教孝矜全。
格外推恩至意。
○辛醜。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直隸省京南被旱各州縣無業貧民。
至京就食者日衆。
并多有出口覓食者。
已有旨令梁肯堂、速赴河間、景州一帶。
周曆查勘。
即時散赈。
俾資糊口。
但恐該督接奉前旨、錯會朕意。
或慮貧民赴京日多。
懼幹咎戾。
令地方官先行攔阻。
則此等乏業貧黎。
無從得食。
豈不竟至轉于溝壑。
更非朕痌瘝在抱之意。
此時京城各廠。
領赈者已不下二萬人。
今年京南各屬。
被旱較廣。
地方官散赈恐有未周。
若不設法辦理。
則京城熱河就食者。
日聚日衆。
古語救荒無善策。
現詢據熱河道府等稱、熱河領赈貧民。
有每日赴廠食粥者。
有領過一二次。
不複再來者。
該道府訪問情形。
此等領赈貧民。
并非俱藉粥赈度活。
其稍有力者。
即分赴他處手藝傭工。
各自謀生等語。
可見領赈貧民内。
稍資接濟。
原即有可以自謀生計之人。
并非一律嗷嗷待哺。
專資粥赈度日。
除已令熱河道府、就近曉谕各貧民。
由張三營、波羅河屯等處。
分往各蒙古地方謀食者不禁。
其京南地方。
亦應一體妥辦。
着梁肯堂即轉饬各州縣、于赴京出口通衢。
令各地方官遇有貧民。
詳晰曉谕。
今年關東盛京、及土默特、喀爾沁、敖漢、八溝、三座塔一帶。
均屬豐收。
爾等何不各赴豐稔地方。
傭工覓食。
俟本處麥收有望。
即可速回鄉裡。
如此遍行曉谕。
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