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一

關燈


    自應先将該處屯聚賊匪。

    殲滅無遺。

    廓清邊界。

    然後力圖進取。

    使我兵鼓勇直前。

    無後顧之慮。

    方為正辦。

    若不将濟嚨等處逗留之賊。

    攻剿淨盡。

    由此路乘勝直前。

    别尋間道。

    懸軍冞入。

    該處山路叢雜。

    安保濟嚨等處賊匪。

    不心生窺伺。

    擾我後路。

    即賊匪無能。

    計不出此。

    而我兵深入之時。

    尚有濟嚨等處賊人橫亘其中。

    軍心自不免稍有回顧。

    萬一首尾不能兼應。

    所關非細。

    況自宗喀至濟嚨一帶。

    現有察木地方。

    形勢扼要。

    賊匪尚于該處設卡據守。

    其自濟嚨以至陽布。

    必更有險要之處。

    賊匪聞大兵進發。

    豈不處處安卡設寨。

    以為負嵎抗拒之計。

    我兵焉能徑行越過。

    且濟嚨等處。

    系後藏邊界地方。

    此時尚未及收複。

    又安必其直搗巢穴。

    一舉集事耶。

    福康安、海蘭察等。

    久曆戎行。

    素娴韬略。

    何未見及此。

    即雲濟嚨等處有新添賊匪。

    并力固守。

    恐未能立時攻破。

    然福康安統率如許勁兵。

    攻此一隅株守之賊。

    諒不緻有稽時日。

    倘或稍有耽延。

    亦不過略遲數日。

    而邊界賊匪。

    悉數殲除。

    俾我兵無後顧之慮。

    自必倍加奮勇。

    攻堅破壘。

    為得尺則尺之計。

    若連得幾次勝仗。

    奪取一二處碉卡。

    使賊匪望風膽落。

    即有險要拒守之處。

    亦必紛紛瓦解。

    雖蒇事稍遲。

    而成功較為穩妥。

    此實動出萬全良策。

    福康安等、現在熟籌進剿。

    必有可恃。

    然後可進。

    不得存行險僥幸之見也。

    至賊匪接奉兩次檄谕。

    何總無一信。

    若非嚴密設備。

    為負嵎固守之計。

    即系自恃險遠。

    并不畏懼官兵。

    故不差人禀覆。

    使我兵無從察其虛實。

    不敢輕進。

    賊匪狡狯伎倆。

    大約不出乎此。

    福康安等、益當堅持定見。

    加意慎重。

    斷不可稍涉冒險。

    又十二輩班禅額爾德尼、失去金冊。

    現已饬照辦一分。

    遇便賞給紮什倫布尊藏。

    着福康安、先告知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以示衛護體恤之意。

    又據孫士毅奏、現奉谕旨。

    饬令再行豫備兵三千名。

    業已趕緊照數饬備。

    俟前調之官兵出口後。

    即令陸續至爐城駐劄。

    聽候調遣等語。

    屯土兵丁。

    先後派赴西藏者。

    已有八千餘名。

    所剩者俱系老弱無用。

    自應即于川省綠營官兵内。

    就近挑取。

    照數豫備。

    但現在索倫達呼爾兵。

    及前調川兵三千名。

    想俱陸續抵藏。

    合之從前派調之兵。

    已有一萬三千名。

    兵力不為不多。

    此項豫備兵三千名。

    福康安是否尚須檄調。

    亦在未定。

    着傳谕孫士毅、即饬令帶領将弁等赴爐駐劄聽候。

    一俟福康安咨調信息到日。

    即令克日起程赴藏。

    以期早到一日。

    即軍營早收一日之用。

    方為妥善。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安陽縣民王法雨女王氏。

     ○丁卯。

    上詣玉泉山龍神祠祈雨。

     ○谕、前日禦史曹錫齡奏、京畿得雨未能沾足。

    請将法司問拟立決之案。

    除情罪重大者。

    照例辦理外。

    其餘命盜案件内。

    按律問拟即應處決之犯。

    暫停題奏一摺。

    已經降旨饬行。

    第思禁屠祈雨。

    原期感召天和。

    若于祈雨之齋戒日期。

    及緻祭之本日。

    亦照常進立決本。

    實不足以昭誠敬。

    是其奏原有一半可行。

    查向例凡遇祈雨齋戒日期。

    刑部并不停進立決本章。

    即本月二十一日。

    系齋戒祈雨之期。

    刑部亦曾呈進。

    所辦誠屬未協。

    此事阿桂未免因年老重聽。

    不能領會。

    遂相沿舊例辦理。

    而軍機大臣。

    于朕降旨時。

    都未奏及。

    朕一時忽略。

    當引以為咎。

    朕于臣工功過。

    權衡至當。

    豈肯令軍機大臣唠唠回護。

    嗣後凡遇祈禱雨澤之前一日。

    及祭日。

    此二日所有刑部應請立決之本。

    俱着停止進呈。

    以肅感孚而昭誠敬。

    着為令。

     ○谕軍機大臣曰、吉慶奏、籌辦運送豫省漕米軍船一摺。

    内稱、豫東二省回空漕船。

    兵五百九十八隻。

    自應全行撥用。

    以期運送迅速。

    惟查由臨清至楚旺水次。

    系逆流而上。

    今歲漳衛兩河水勢微弱。

    如船身吃重。

    恐緻稽遲。

    現在籌酌。

    每船祇令運米三百石。

    先裝米十七萬餘石。

    俟卸竣回船。

    再将未運十二萬餘石。

    一并運交等語。

    此項米石。

    關系豫省民食。

    自應迅速運送。

    早到一日。

    俾得早受一日之惠。

    吉慶現在籌辦船隻。

    恐裝米過多。

    船身吃重。

    行走稍遲。

    酌量分撥輪流。

    來回運送。

    以期及早抵豫。

    所辦頗見留心。

    尚屬可嘉。

    着傳谕劉秉恬、核計豫東回空船數。

    酌定截留幫次。

    随到随即截卸。

    竟作兩番轉運。

    庶船隻既覺寬裕。

    而途次行走。

    亦可期輕捷。

    俾豫省災黎。

    得以早資接濟。

    實有裨益。

    吉慶摺。

    着鈔寄劉秉恬閱看。

    并谕梁肯堂知之。

     ○戊辰。

    谕軍機大臣等、本年直隸之順德、廣平、大名、及河南之彰德、衛輝、懷慶等府。

    雨澤愆期。

    麥收歉薄。

    已截漕六十萬石。

    分撥接濟。

    将未完新舊倉谷錢糧。

    緩至秋後徵收。

    并經該督撫先後奏明。

    酌籌借粜。

    俾貧民得資口食。

    連日據吉慶、李奉翰等奏。

    山東各屬均得透雨。

    本日穆和蔺奏、河南之開封、歸德、河南、陳州、許州、陝州、各屬。

    亦于二十五六等日。

    得有<雨澍>雨三四五寸、以緻深透不等。

    是東省各屬。

    及豫省之大河以南。

    甘霖渥被。

    可冀稔收。

    将來商販自必前往籴買。

    争赴災歉地方出粜。

    如直隸之南三府。

    即京師左近。

    麥亦歉收。

    皆須仰給山東。

    豫省之北三府。

    亦藉大河以南各府糧食。

    運往接濟。

    此等商販往來。

    務須聽其自行流通。

    以有餘補不足。

    斷不可禁遏運粜。

    以緻歉收地方。

    不能得食。

    但亦不必官為經理。

    或有擾累。

    轉緻裹足不前。

    祇須聽商民自便。

    商販等惟利是圖。

    聞知糧價昂貴之區。

    自必趨之若骛也。

    将此谕令知之。

     ○直隸總督梁肯堂奏、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屬。

    及趙州所屬。

    各州縣。

    雨澤衍期。

    請借給口糧耔種。

    得旨、着照所請速行。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新蔡縣民郭磨妻朱氏。

     ○是月。

    予告大學士蔡新奏、撫臣浦霖、遞到禦制反蘇轼超然台記說一篇。

    臣跪誦循環。

    仰見一貫體道。

    萬化在心。

    轼雖文章大家。

    見解學問。

    豈能窺尋及此。

    得旨、相與論文。

    或過于頌贊矣。

     ○署甘肅提督烏大經奏請陛見。

    得旨、不必來。

    汝系深知者。

    一切勉之。

     ○雲南提督路超吉奏、查閱永北、劍川、二營。

    分别勸懲事宜。

    得旨、好。

    毋始勤終懈。

     卷之一千四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