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一

關燈
之犯。

    經法司題奏後。

    知照各該省。

    亦須遲至數月方行處決。

    焉有因京師及畿輔數處。

    偶缺雨澤。

    即将各直省命盜案件。

    應拟立決之犯。

    概行停辦。

    以緻懸案不結。

    日久積壓。

    更複成何政體。

    該禦史所奏、甚屬迂謬。

    原摺擲還。

    并着傳旨申饬。

     ○以大理寺卿趙佑、為左副都禦史。

     ○壬戌。

    上詣覺生寺祈雨。

     ○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豁免河南省曆年民欠耔種牛具口糧銀、四十九萬九千九百五十兩有奇。

    谷、四萬一百六十石有奇。

     ○癸亥。

    上禦太和殿視朝。

    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幸圓明園。

     ○甲子。

    谕曰、書麟等參奏、縱匪匿報之蕭縣知縣黃大有一摺。

    黃大有、于地方被搶案件。

    經事主具報後。

    既不上緊緝拏。

    迨至鄰縣獲犯移解。

    又不照例收禁。

    即時審辦。

    以緻案犯脫逃。

    複敢諱匿不報。

    殊出情理之外。

    僅予革職。

    不足蔽辜。

    黃大有、着革職拏問。

    交該督撫等。

    提同案内人犯。

    一并嚴審定拟具奏。

    仍即督饬所屬。

    将逸犯上緊緝拏。

    務期弋獲。

    毋任遠揚漏網。

     ○谕軍機大臣曰、書麟參奏縱匪匿報之蕭縣知縣黃大有一摺。

    已另降谕旨。

    将黃大有革職拏問矣。

    蕭縣地方。

    雖同系該督撫所屬。

    但距江甯甚近。

    自系書麟平日不能約束所屬。

    以緻該縣有此等玩誤諱匿之事。

    即此案與長麟會銜具奏。

    亦系書麟主政。

    知會長麟。

    一同列名。

    其廢弛地方。

    實系書麟一人之咎。

    又書麟另摺覆奏。

    裁汰站船一摺。

    可謂不知恥。

    書麟在兩江總督任内已久。

    既以此項站船虛設無用。

    何以從前并未且奏。

    直至長麟到任後查出。

    始行會銜奏請裁汰。

    即此兩事而論。

    可見書麟于地方事件。

    一味因循。

    毫無整頓。

    不過謹慎自守廉潔耳。

    殊負朕棄瑕錄用之意。

    書麟着傳旨申饬。

    嗣後倘再不知悛改。

    則竟甘于自棄。

    朕亦無可再谕矣。

    慎之。

    将此傳谕書麟、并谕長麟知之。

     ○又谕、穆和蔺奏、河北安陽等二十一縣。

    至今未獲大沛甘霖。

    現值青黃不接之時。

    麥收失望。

    秋禾雜糧。

    亦尚未能播種齊全。

    懇概行借給一月口糧。

    其平粜谷價。

    照歉歲減價之例。

    每石較市價酌減銀一錢。

    俾資買食等語。

    自應如此。

    已批交該部速行矣。

    前因豫省河北三屬。

    暨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三府。

    雨澤缺少。

    早經降旨。

    令于南糧漕船内各截留三十萬石。

    以備接濟之需。

    今河北三府。

    業經穆和蔺酌籌借粜。

    而直隸順德等處。

    亦迄今未據奏報續得透雨。

    雖已請将三府新舊錢糧。

    概予緩徵。

    但究恐民食不無拮據。

    朕心深為廑念。

    着傳谕梁肯堂、即将缺雨各屬。

    現在曾否得有雨澤。

    應否照豫省借給口糧。

    及減價平粜之處。

    迅速查明。

    據實具奏。

     ○乙醜。

    谕曰、書麟等奏、江西九江前幫漕船渡黃時。

    陡遇暴風。

    折斷舵杆。

    均各搶救無虞。

    惟徐子信等四船。

    沖入河心。

    船身漂淌。

    所裝漕米。

    盡行沉失。

    淹斃水手等六名。

    又朱伏一等二船。

    水湧入艙。

    登時側溺。

    沉濕米石。

    現俱搶獲等語。

    江西九江前幫漕船。

    在黃河陡遇風暴。

    人力難施。

    以緻漂失米石。

    淹斃人口。

    殊為可憫。

    所有旗丁徐子信、傅勝樂、徐仝商、陳玉、軍船四隻。

    漂沒米石蓆竹。

    着加恩全行豁免。

    船隻給料成造。

    其淹斃水手人等。

    照例優恤。

    即得生者亦屬可憫。

    均着酌加賞赉。

    至旗丁朱伏一、劉合、二船所撈濕米。

    着準其将食米易換。

    同搶獲乾米。

    分灑通幫。

    赴通交納。

    以示體恤。

     ○減徵江蘇江甯縣。

    乾隆五十六年分。

    低窪田畝額銀、五十二兩有奇。

    米、一百八十石有奇。

     ○丙寅。

    谕、本年舉行鄉試。

    所有應行開列試差之進士出身人員。

    着于四月三十日在正大光明殿考試。

    仍着吏部照例。

    按各衙門次序于閏四月初二初三日。

    帶領引見。

     ○又谕曰、孫士毅奏、甯遠府知府符兆熊、阜和協副将趙秉彜、辦理軍務。

    不辭勞瘁。

    實為得力之員。

    又原任安徽巢縣教谕周藹聯、自上年帶至打箭爐。

    幫辦幕務。

    晝夜經理。

    毫無贻誤。

    實屬能事等語。

    符兆熊、趙秉彜、俱着賞戴花翎。

    以示鼓勵。

    仍于應升處記名用。

    周藹聯、着賞給内閣中書。

    俟軍務告竣。

    再行送部引見。

     ○又谕曰、福康安奏、達賴喇嘛、感激朕恩。

    将現在進兵應需口糧馬匹火藥等項。

    竭力捐辦。

    且索倫屯練各兵丁到藏。

    俱分别贈給銀兩等件。

    朕甚為欣慰。

    着加恩賞達賴喇嘛、哈達一條。

    珍珠串一挂。

    以示優獎。

    達賴喇嘛、嗣後于進剿廓爾喀事宜。

    益當實心報效。

    以期迅速成功。

     ○谕軍機大臣曰、穆騰額奏、天津地方。

    二十五日辰刻起。

    <雨澍>雨稠沛。

    至亥刻止。

    入土共有五寸等語。

    覽奏欣慰。

    昨據梁肯堂奏、兌收漕米事竣。

    二十五日起程回省。

    由天津以至靜海。

    刨土驗看。

    入土已及四寸等語。

    看來保定一帶地方。

    或不緻大旱。

    惟近京則實旱矣。

    至該督所過暨附近地方。

    是否一律沾被。

    未據續奏。

    朕心深為廑念。

    連日京畿雲氣甚濃。

    似釀雨之勢。

    旋為風吹散。

    不過微點飄灑。

    竟未得成分寸。

    實切焦煩。

    看來天津及保定以南正定一帶。

    已得雨澤。

    其迤北地方。

    均覺缺雨。

    着傳谕梁肯堂、即将各該處曾否得有<雨澍>澤之處。

    迅速查明具奏。

    再本年遇閏。

    節候較早。

    通省麥收分數。

    此時尚未報齊。

    但州縣自已先将情形陸續禀報。

    并着梁肯堂、将直隸通省麥收牽算。

    是否約有六七分之處。

    先行奏聞。

    以慰廑注。

    尋奏、查得直隸麥收。

    永平、正定、承德、三府。

    及遵化州所屬。

    約七分有餘。

    天津府。

    約七分。

    保定、河間、宣化、三府。

    及易州、深州、定州所屬。

    約六分有餘。

    冀州所屬。

    約六分。

    順天府約五分有餘。

    大名府屬。

    約五分。

    順德府、及趙州所屬。

    約四分有餘。

    廣平府。

    約四分。

    通計十一府六州。

    共約收六分有餘。

    得旨、覽奏俱悉。

     ○又谕曰、福康安等奏稱、濟嚨等處新添賊匪。

    如未能立時攻破。

    即于山巅重疊之處。

    潛兵越險。

    繞至賊後。

    截其歸路。

    一面統兵徑取陽布賊巢一節。

    雖屬暗度出奇之策。

    如能斷其糧道。

    是亦一計。

    但福康安等統領勁旅。

    聲罪緻讨。

    系堂堂正正之師。

    濟嚨一路。

    既為進兵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