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八

關燈
子炮位馬匹等項。

    着福康安查明。

    酌給價值。

    以示體恤藏地。

    有加無己至意。

     ○又谕、此次直隸派出辦差兵丁。

    着加恩賞給一月錢糧。

     ○又谕、嗣後駐劄陵寝辦事王公宗室等。

    如有情願将本身俸米。

    移于就近該州縣倉内支領者。

    俱聽其便。

    以省運費。

    并着為例。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德成勘估潼關工程。

    将不應添修之水關泊岸堆撥濫行浮估虛糜帑項。

    至一百三十餘萬之多。

    經和琳前往查明。

    因即降旨将德成革職、拏交刑部治罪。

    嗣經刑部定拟斬候。

    固屬罪所應得。

    但念德成辦理此事。

    祇系拘泥成見。

    藉以興舉大工。

    成其執拗之名。

    尚無侵肥入己情弊。

    且在工部向屬奮勉。

    情罪尚屬可原。

    着即加恩釋放。

    至德成舊患目疾。

    并着留京王大臣察看。

    是否尚能通明辨物。

    抑或竟成盲瞽。

    即行據實覆奏。

    勿得稍存回護。

    候朕另降谕旨。

     ○又谕、據陳用敷将安南國王阮光平謝恩表文進呈、朕披閱該國王表内所稱、節次祇領頒賜禦制詩章書扇、及玉象荷包等件。

    具表恭謝。

    情詞懇摯。

    感激實出至誠。

    深堪嘉獎。

    已于表内用朱筆批示。

    茲将原表發回。

    并賞給該國王玉暖手一件。

    寄信谕旨一道。

    一并發交。

    該撫接到後、即派委妥員、赍赴鎮南關。

    交該國鎮目、轉交阮光平收領。

    将此傳谕知之。

     ○又谕、朕本日行抵秋瀾。

    有道旁叩阍貴州民人楊秀錦、随令軍機大臣、訊取供詞進呈。

    該犯系貴州鎮遠縣人。

    素當本縣董長。

    催取每年應徵錢糧。

    從前俱按畝徵收米石。

    自四十八年以來。

    改徵折色。

    每地一畝。

    徵銀遞年加增。

    因加徵銀兩太多。

    催交不齊。

    屢被責打。

    受苦不過。

    攜帶串票來京申訴等情。

    細閱該犯供詞。

    折徵之始。

    每畝折銀六錢五分。

    遞加至二兩一二錢不等。

    上年則仍徵一兩二錢等語。

    地畝錢糧徵收米石。

    自有定例。

    何以改徵折色。

    且遞年既經加多。

    何以上年銀數又複減少。

    種種情節。

    自應徹底根究。

    以成信谳。

    但該縣民人交納錢糧者甚多。

    何獨該犯一人。

    不憚遠來。

    赴京控告。

    或另有唆使賄囑之人。

    亦未可定。

    如該犯所供情節。

    竟屬虛誣。

    自當治以應得之罪。

    以儆刁風。

    若該地方官果有加徵之事。

    更不可不嚴行查辦。

    據實參奏。

    着傳谕姜晟、于滇省民人那輝宗等控告争奪家産一案、審辦完竣。

    即順赴黔省。

    提集犯證。

    秉公嚴審定拟具奏。

    此系隔省之事。

    該撫自無所用其瞻徇也。

     ○是日、駐跸秋瀾村行宮。

     ○庚辰。

    孝賢皇後忌辰。

    遣官祭陵寝。

     ○谕軍機大臣曰、鄂輝等、籌辦聶拉木等處分兵防守。

    并繪圖貼說進呈。

    所辦殊屬非是。

    從來行軍制勝之道。

    全在能得要領。

    若攻其腹心。

    搗其中堅。

    自必紛紛瓦解。

    況賊匪巢穴既小。

    兵自無多。

    合計不過萬餘。

    即使賊兵各路散漫而來。

    而巢穴既覆。

    則賊匪失所憑依。

    不攻自潰。

    豈有于通賊道路。

    一一派兵防禦。

    轉令進剿之兵。

    以分而見單。

    即如圖内所繪薩喀地方。

    系在絨轄定結等處之後。

    賊匪又豈能越過各處。

    繞至薩喀。

    乃鄂輝等、亦派兵二百在彼駐守。

    其漫無措置。

    即此已可概見。

    看來鄂輝、成德、竟系胸無把握。

    心存畏怯。

    以緻調度失宜。

    前此朕尚慮伊二人或有冒昧輕進之處。

    今則不患其不詳慎。

    祇患其不奮勇矣鄂輝、成德、俱着傳旨嚴行申饬。

    伊二人竟不可恃。

    雖據奏、鄂輝現自聶拉木起程。

    繞至拉子一帶。

    前赴宗喀。

    成德亦由第哩朗古帶兵前往。

    但伊二人既如此懦怯無能。

    亦未知何時能到。

    即使勉強到彼。

    帶兵無幾。

    亦難望奮勇攻剿。

    計此旨到時。

    福康安自早已馳抵邊界。

    将屯聚之賊。

    全行殲滅。

    廓清後路。

    現在續調屯土官兵。

    及索倫達呼爾兵。

    亦已陸續齊集。

    福康安即統領五六千勁旅進剿。

    為搗穴擒渠之計。

    至大兵深入後。

    濟嚨、聶拉木、兩處。

    為通賊要路。

    自應分兵駐守。

    但祇須每處派兵二三百名。

    足敷守禦。

    其餘各處。

    俱不必零星分布。

    将有用之兵。

    置之無用之地。

     ○又谕曰、奎林向來領兵打仗。

    不辭勞瘁。

    此次特派前往。

    原以伊系軍營得力之人。

    足當一面。

    乃因頭患熱疖。

    日久未愈。

    精神實不能支持殊為轸念。

    着傳谕奎林、在江卡安心調理。

    以冀就痊。

    不必過于焦急。

    轉緻增劇。

     ○是日、駐跸梁格莊行宮。

     ○辛巳。

    上谒泰陵、泰東陵。

    俱未至碑亭。

    即降輿恸哭。

    步入隆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