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九

關燈
無難痛殲賊衆。

    亦何至紮什倫布等處、為其蹂躏。

    無如保泰一味畏葸。

    甫聞賊至信息。

    即帶同班禅額爾德尼。

    退至前藏。

    以緻紮什倫布喇嘛等、無所倚仗。

    各思奔避。

    而孜仲堪布等、複于吉祥天母像前占蔔。

    妄托神言惑衆。

    人心渙散。

    使賊匪得以乘虛占據。

    肆意搶掠。

    是紮什倫布、并非賊匪所能攻陷。

    竟系保泰委之于賊。

    又何異開門揖盜耶。

    且保泰既将後藏失去、避至前藏時。

    又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移往泰甯。

    猶幸達賴喇嘛、及各寺堪布喇嘛等。

    深知大義。

    堅詞以拒。

    未經内徙。

    及賊匪逃竄後。

    保泰仍欲仗官軍之威。

    劫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移至泰甯、或西甯等處。

    竟棄藏地與賊。

    真成笑語。

    不意其悖謬至此。

    試思衛藏為崇奉黃教之地。

    各蒙古番衆。

    素所皈依。

    今一旦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移至泰甯、西甯地方。

    不特衆蒙古番衆。

    無從瞻仰。

    即該處僧俗人等、亦皆為賊所擄。

    賊匪原因後藏空虛。

    始行占據。

    設前藏亦無人守禦。

    賊匪亦必乘虛而入。

    從此逐漸侵占。

    則察木多、巴塘、裡塘等處。

    亦将委之于賊。

    有是理乎。

    保泰如此恇怯昏愦。

    惟思率先退避以全其身。

    而于賊匪情形。

    從未奏及。

    即不能奮勇打仗。

    亦當擒一生口。

    詳詢賊衆虛實。

    即雅滿泰、尚知趕赴江孜防守。

    而保泰竟安坐前藏。

    株守不前。

    種種贻誤。

    其罪甚大。

    該處孜仲堪布喇嘛、占蔔惑衆。

    已令鄂輝等、将首先起意之人查明辦理。

    并将保泰革職。

    在該處永遠枷号。

    及伊子有官職者。

    全行革退。

    尚不足以蔽辜。

    着鄂輝等到藏後。

    将保泰喚至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前。

    對衆眼同傳旨。

    重責四十闆。

    再行枷号。

    仍将谕旨内指出保泰種種贻誤緣由。

    向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濟嚨呼圖克圖、及各呼圖克圖大喇嘛等。

    明白宣示以服其心。

    并令保泰據實登答具奏。

    至賊匪來藏侵擾。

    若不過因索欠起釁。

    在邊境搶掠。

    原不值興師大辦。

    今竟敢擾至紮什倫布。

    則是冥頑不法。

    自速天誅。

    此而不聲罪緻讨。

    何以安邊境而懾遠夷耶。

    朕臨禦五十六年。

    平定準部、回部、大小兩金川。

    拓地開疆。

    遠徼悉入版圖。

    況衛藏為我皇祖皇考戡定之地。

    久隸職方。

    僧俗人等。

    胥沾醲化。

    百有餘年。

    況該處為曆輩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駐錫之地。

    蒙古番衆。

    素所崇奉。

    若任小醜侵淩。

    置之不問。

    則朕數十年來。

    所奏武功。

    豈轉于此等徼外幺<麻骨>。

    不加撻伐。

    是此次用兵。

    實朕不得已之苦心。

    此天下臣民所共見者。

    并非好大喜功。

    窮兵黩武也。

    着将前後辦理緣由。

    通行宣谕知之。

     ○谕軍機大臣曰、保泰奏稱、戴繃在僧格仔地方。

    追殺賊匪一節。

    恐未确實。

    若戴繃等、果能奮勇殺賊。

    則當賊匪前來侵擾時。

    何以不能抵禦。

    必待賊匪退回。

    始行追剿。

    可見所報情節。

    顯有捏飾。

    着鄂輝等查明。

    倘有虛捏。

    即當将戴繃從重治罪。

    至巴勒布貿易人等、固有送信賊匪之人。

    但伊等在藏居住有年。

    久與藏番結婚。

    其中亦必有心向藏番者。

    正可密為察訪。

    探詢賊情。

    保泰亦未計慮及此。

    着鄂輝等、向巴勒布在藏居住之人。

    密為訪問。

    自可備悉賊匪虛實。

    設有其人。

    仍當獎勵示勸。

    兵機原無一定。

    惟在相時籌辦也。

     ○又谕、據孫士毅奏審明郭羅克搶奪畨匪、按律分别定拟一摺。

    此案畨賊糾夥搶劫。

    傷斃事主。

    實屬兇頑不法。

    前經降旨、以總兵張芝元、谙悉番情。

    令其前往辦理。

    今張芝元、帶同遊擊關聯升、劉國剛、馳赴該處。

    除當場殺斃跌死各賊番外。

    擒獲甯柯等七十五名。

    解省審辦。

    甚屬奮勉。

    張芝元、關聯升、劉國剛、俱着交部議叙。

    以示獎勵。

    至案内賊匪甯柯等十七犯。

    業經該督恭請王命分别淩遲斬枭。

    七勒等十犯。

    俱系同謀搶奪。

    法無可寬。

    着照該督所奏。

    即行斬決。

    餘均照所奏完結。

    其在逃未獲之甲讓等五犯。

    仍着該督嚴饬土司等、實力查拏。

    務期迅就弋獲。

    辦理示懲。

     ○又谕曰、刑部議覆直隸撫甯縣民王二、用刀治病。

    □钊□目廿□傷劉蔣氏身死一本。

    此案據王二供、五十年春。

    在奉天承德縣東八家子地方做工。

    害起病來。

    該處伏魔庵、有住持于道、給藥醫治痊愈。

    又将用刀切病醫法傳授。

    并教給治病咒語等供。

    伏魔庵住持于道、傳給此等邪法妖言。

    煽惑愚民。

    緻戕人命。

    最為可惡。

    不可不嚴拏懲辦。

    該犯于道、現經直省關提。

    尚未到案。

    着傳谕該府尹、即饬屬查拏務獲。

    解交刑部審辦。

    并着梁肯堂、一體饬屬嚴緝。

    毋緻匪犯漏網。

     ○又谕曰、步軍統領衙門、奏江西崇義縣民人周鼎生等、呈控周聖傳等、刨毀伊家祖茔。

    自将祖父母棺木盜葬一摺。

    此案周鼎生等、在本省督撫司道府縣衙門。

    疊經控告。

    該省各官。

    不但不為訊斷。

    且知縣押令和息。

    知府捏改圖樣。

    如果所控屬實。

    自應徹底查明。

    嚴參究辦。

    但系一面之詞。

    或因嫌捏控。

    冀圖拖累。

    亦應究明懲辦。

    以儆刁頑。

    着傳谕劉峨、吉慶、于河南控案審明完結後。

    即馳驿前赴江西。

    提集人證。

    秉公嚴審定拟具奏。

     ○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議奏、遵旨議、有服尊長殺死卑幼之案。

    如卑幼并無觸犯情節。

    祇因其父兄伯叔。

    平日相待刻薄。

    挾有夙嫌。

    将其無辜幼小子嗣弟侄。

    故殺洩忿。

    年在十二歲以下者。

    應照凡人謀故殺本律。

    拟斬監候。

    本年餘文全、孫式漢二起。

    即照新例改拟罪名辦理。

    得旨、向來尊長謀殺本宗卑幼。

    問拟罪名。

    雖有定例。

    但案情輕重不同。

    如系謀财害命。

    強盜放火殺人。

    及圖奸謀殺。

    并因挾有父兄夙嫌。

    遷怒無辜幼小子嗣弟侄。

    故行殺害。

    以緻絕人子嗣。

    則殘忍已極。

    恩義斷絕。

    自當即照平人科斷。

    此為明刑弼教起見。

    并非有意從嚴。

    是以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将原定之例、分别妥議具奏。

    今據準酌案情。

    增定條例。

    于情法益昭平允。

    着依議行。

    法可定而情不同。

    仍在該部、就事一一準情酌理耳。

     ○ ○庚申。

    谕軍機大臣曰、姚棻奏、據廣豐縣知縣曹德元禀稱、告假在籍侍衛嚴夢彪、赴縣拜谒。

    将紙開寫米四百石。

    交管門家人。

    又複乘馬赴倉。

    将完糧花戶鄭牙左腿踏傷。

    請旨革職等語、嚴夢彪告假期滿。

    不即赴京銷假當差。

    藉稱患病。

    在籍逗留。

    擅入縣署。

    并敢乘馬赴倉。

    踏傷花戶。

    甚屬奇事。

    嚴夢彪着革職拏問。

    交該撫提同案内人證。

    嚴審定拟具奏。

    至該侍衛在籍。

    捏病遷延。

    其代為詳報展限捏病之該縣、府、咎亦難辭。

    并着該撫查明參奏。

     ○又谕、據台斐音奏、伊所屬錦州、義州二城。

    應用火藥等項。

    每年于演放鳥槍後。

    并無存貯。

    請嗣後于盛京工部。

    多支一年存貯。

    仍用舊存外。

    其鉛彈照山海關例。

    回殘七分。

    其回殘者。

    即由本處再行鑄造存貯。

    俟次年祇領用三分等語。

    台斐音此奏。

    尚屬留心。

    着照所請行。

    至該省别城、恐亦有應如此辦理者。

    俱着查明。

    照所奏一體辦理。

     ○又谕曰、愛星阿奏各處行宮。

    請交總理工程處、派員勘修一摺。

    所稱木植間有曹□少朽。

    油飾爆裂。

    牆垣地面。

    亦有酥堿之語。

    殊難憑信。

    向來各處工程。

    在工人員。

    往往以油飾剝落、地面酥堿為詞。

    朦混開銷。

    藉以稍沾餘潤。

    遂成陋習。

    此等酥堿剝落之處。

    即在内廷宮殿。

    亦所常有。

    況各處行宮。

    為巡幸所經。

    暫時駐跸。

    不過于滲漏處所。

    略為抅抿。

    以防雨水浸滲。

    其油飾爆裂。

    地面酥堿。

    原屬無礙。

    何得任聽工員。

    藉詞開報。

    以為浮冒地步。

    緻滋糜費。

    所有愛星阿請修各處工程。

    止須将滲漏之處。

    勘估粘修。

    其餘單開各項。

    俱可毋庸辦理。

    除就近谕知總理工程大臣等。

    嗣後遇有似此等工程。

    俱遵照此旨辦理外。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曰、長麟奏調劑市集錢價一摺。

    朕初閱時。

    因泉貨流通。

    随時長落。

    原可聽民自便。

    但該省現在錢價過賤。

    諸物未免增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