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八

關燈
地。

    甚不成事。

    此斷非雅滿泰之意。

    雅滿泰前曾辦理此事若果有其意。

    亦必具奏矣。

    此必保泰之意。

    朕自禦極以來。

    累年辦理大事。

    從無畏難。

    衆所稔知者。

    今八旬有一臨禦五十六年。

    豈有處此區區小醜之事反至為開門揖盜之舉乎。

    保泰即不自思。

    視朕為何如主也。

    保泰之意。

    不過以為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移于泰甯、或西甯居住後。

    伊便可脫然歸家。

    坐享安逸。

    不意納木紮勒而竟生此子。

    保甯而有此弟也。

    将此令保甯閱看。

    想伊亦必痛恨其弟也。

    仍着交鄂輝到藏時傳旨。

    将保泰用重枷永遠枷号。

    在該處示警。

    查明保泰之子有居官者。

    着革職以示儆戒。

    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居住前後藏。

    扶持黃教。

    振興佛法。

    曆年甚久。

    凡蒙古番子等。

    無不瞻仰藏地。

    朕如此辦理者。

    原為維持黃教起見。

    着将此旨傳示在京之呼圖克圖喇嘛等、俾知朕矜憫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及全境唐古忒人衆、維持黃教之意。

    再以蒙古文譯出。

    遍谕中外各蒙古人等知之。

     ○癸醜。

    上幸圓明園。

     ○谕、據勒保等奏、潼關城垣工程。

    修理完竣。

    請派大臣驗收。

    當經派和琳馳驿前往。

    詳查履勘據和琳奏稱、該處工程。

    從前經巴延三、德成、會同勘估時。

    将不應添修之水關泊岸等工。

    率行浮估。

    并城上添建堆撥房七十二座尤屬虛糜帑項。

    以緻用銀一百三十餘萬兩之多。

    現拟大加删減等語。

    因令軍機大臣、傳到巴延三、德成、面加詢問。

    伊等俱自認糊塗錯誤。

    咎無可辭。

    是其任意浮估。

    已屬顯然。

    現在和琳會同泰承恩。

    在該處核實查辦。

    巴延三、德成、俱系革去頂戴之員。

    即着革任。

    自備資斧。

    速行前往潼關工所。

    眼同和琳等、當面講求。

    以服其心。

    所有戶部尚書員缺。

    着福長安調補。

    其工部滿尚書員缺。

    着金簡轉補。

    所遺工部漢尚書員缺。

    着加恩以彭元瑞補授。

    伊系甫經獲罪之人。

    念其學問尚優。

    自降用以來。

    辦理石渠寶笈尚知奮勉。

    是以加恩錄用。

    彭元瑞益當感激朕恩。

    倍加謹慎。

    勉圖後效。

    無負朕宥過施恩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都司徐南鵬守禦營官寨。

    尚屬奮勉。

    已降旨令鄂輝等、遇有應升之缺。

    即行擢用。

    該都司于賊匪攻擾時。

    竟能保守無虞。

    尚無綠營懦怯習氣。

    至烏爾公阿、原派在江孜防守嗣因賊匪占據紮什倫布。

    保泰将伊調回。

    又因賊匪退去恐往江孜滋擾。

    仍令前赴江孜此樂保泰漫無主見。

    以緻将弁無所适從。

    不能得力。

    徐南鵬烏爾公阿二人尚無贻誤。

    着鄂輝等到藏後。

    即将伊二人傳到。

    令其馳驿來京。

    以便垂詢該處賊匪起釁、及如何滋擾情形必須晝夜兼程行走到京。

    面詢後、再令伊二人仍回西藏。

    俟明春大兵進剿時。

    随同打仗。

    至前次派令前往賊巢、詢問情節之都司嚴廷良嗣經保泰徹回後。

    該都司究在何處防禦。

    曾否與賊接仗總未據保泰奏及并着鄂輝等查明。

    詳悉具奏。

    若其人亦經出力。

    并着速來京總兵穆克登阿、現在帶領屯練兵丁赴藏。

    伊系前歲熟手。

    即着帶領兵丁。

    将巴勒布貿易人等。

    押令出境。

    且聶拉木、系賊匪占據之地。

    恐有與賊勾結等事。

    更宜留心防範。

    穆克登阿、将巴勒布等、逐出邊境外。

    即在聶拉木帶兵駐守。

    俟大兵進剿時。

    即可在該處帶兵會合打仗。

    以省往返之勞。

    兼杜賊匪窺伺之路。

     ○甲寅。

    谕軍機大臣等、本年直隸順德、廣平等府屬州縣。

    因夏間雨澤。

    未能深透收成歉薄。

    山東萊州府、臨清等屬州縣。

    間有被旱被水之處。

    河南彰德、衛輝、懷慶等府屬州縣。

    本年得雨稍遲。

    收成僅止五六分。

    又江南蘇州、常州等府屬。

    及海州之沭陽縣。

    本年春夏之間。

    雨水較多。

    沭河漫溢。

    低窪地畝。

    間被淹浸。

    安徽鳳陽、颍州、泗州等府屬州縣低窪之區。

    今夏雨水稍多。

    亦間有被淹處所。

    收成均未免歉薄。

    業經降旨、将本年應徵銀米。

    并節年帶徵等項。

    分别緩徵停展。

    令該督撫實力查辦。

    以示體恤。

    第念各該處被水被旱地方。

    秋收既未豐稔。

    于明春青黃不接之時。

    民力究恐不無拮據。

    是否應需赈濟。

    或酌借耔種口糧之處。

    着傳谕梁肯堂、惠齡、穆和蔺、長麟、朱圭、即行體察情形。

    悉心履勘。

    據實覆奏。

    候朕于新正酌量加恩降旨。

     ○又谕、昨召見新放河州總兵官皂君保、治有清語。

    人亦平常。

    竟似漢人氣象。

    河州地方緊要。

    皂君保恐不稱職。

    着傳谕勒保、令由該省總兵内。

    揀選妥幹之員。

    調補河州。

    皂君保到時。

    另以簡缺補用。

    尋奏、調皂君保為陝西興漢鎮總兵。

    興漢鎮總兵保興、為河州鎮總兵。

    從之。

     ○乙卯。

    以左副都禦史劉權之、為禮部侍郎。

    原任庫掄辦事大臣松筠、為工部侍郎。

     ○旌表守正捐軀浙江缙雲縣民應添定妻楊氏。

     ○丙辰。

    吏部議奏、協辦大學士兩廣總督公福康安奏稱、廣西太平府龍州。

    緊接安南地界。

    現在開關通市。

    稽查商民。

    所關尤重。

    通判職分較小。

    難資彈壓。

    查浔州府同知。

    附郡事簡。

    應請改為通判。

    龍州通判。

    改為同知。

    一切廉俸役食仍舊。

    再龍州向設吏目一員。

    為州屬管獄官。

    歸通判轄。

    今通判改廳屬。

    應對品将吏目改為照磨。

    以協丞倅所屬體制。

    浔州府通判。

    缺歸部選。

    龍州同知。

    應于本省揀補。

    改鑄關防钤記。

    分别咨辦。

    均應如所請行。

    從之。

     ○豁除甘肅平羅縣沙壓田地九十九頃十三畝有奇額賦。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