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嘛等、極力保護。
乃竟假托占辭。
妄行搖惑。
以緻喇嘛番衆。
皆無固志。
相率散去。
其情罪實屬重大。
着傳谕鄂輝等、到彼後、即查明占蔔惑衆之孜仲喇嘛、及四學堪布喇嘛等、系屬何人。
即行正法。
至仲巴呼圖克圖、帶領衆喇嘛、看守紮什倫布。
一聞賊匪信息。
即先期逃避。
委之不顧。
本應一并正法。
但念系班禅額爾德尼之兄。
姑從寬典。
即着雅滿泰、拏解來京。
其商卓特巴之缺。
着綏繃堪布補授。
該處廟宇。
系曆輩班禅額爾德尼住錫之地。
經賊蹂躏。
僧衆離析。
必應亟為整頓。
嚴輝、成德、抵藏時。
即派新放商卓特巴之綏繃堪布。
速往紮什倫布妥為安撫。
清查赀财。
以便将來平定後、班禅額爾德尼、安禅栖止。
僧衆等亦各複業。
不緻失所。
方為妥善。
○戊申。
上禦懋勤殿。
勾到江西、安徽、情實罪犯。
停決江西斬犯九人。
絞犯七人。
安徽斬犯九人。
絞犯八人。
餘一百七人。
予勾。
○以詹事吳省蘭、為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豁除安徽祁門縣乾隆五十三年水沖沙壓地六頃五畝有奇額賦。
○己酉。
上詣雍和宮行禮。
○庚戌。
谕、每年大操。
該盟長等、皆系将八旗官兵、合于一處操演閱看。
但八旗官兵。
為數甚多。
若止合操一二次。
則其整齊與否。
一時殊難看出。
着交該盟長等、嗣後大操。
先将八旗官兵、按期演閱後。
再行會集一處合操。
如此則整齊與否。
當時看出。
即可指示。
而勸懲亦易施矣。
○雲南巡撫譚尚忠疏報、會澤縣開墾田地五頃六十四畝有奇。
○辛亥。
谕、據琳甯等奏、請接濟吉林、甯古塔、被災旗人口糧倉、莊、糧谷。
亦請展限交納等語。
今歲吉林、甯古塔、偶遇霜災。
收獲歉薄。
甚屬可憫。
着照琳甯所奏。
将被災旗人、加恩接濟口糧。
至兵丁等應交義倉、官莊屯丁等、應交官倉額谷。
着寬限二年完納。
民人應交錢糧。
蠲免一分。
餘亦寬限二年完納。
以示體恤至意。
○壬子。
谕軍機大臣曰、勒保奏拏獲匪犯附天保、解京審訊一摺。
附天保、從前在甘肅地方。
捏稱世襲公爵。
诓騙店戶廖珂、給與家信。
令至京城住宅投遞。
保薦廖珂。
嗣因廖珂被獲。
究出附天保诓騙情節。
曾經降旨、令各該督撫、密訪嚴拏。
務期弋獲。
今靖遠縣知縣楊懋德、因該犯形迹可疑。
禀請咨查解審。
經勒保提犯饬委署蘭州府知府清安泰、嚴加鞫訊。
審出節次撞騙緣由。
并提從前被騙之腳戶楊應強等、認系附天保屬實。
并據供出、曾在山東滋陽縣地方、經衮州府差役盤獲。
發縣審訊。
假稱武舉。
取結釋放。
又在山西五寨縣地方。
犯賭被拏。
經該縣責處釋放各情節。
此案附天保聞拏潛匿。
事閱六年該府清安泰、奉委審訊即能究。
出實情尚屬留心能事。
着送部引見。
該縣楊懋德、因該犯形迹可疑。
即行禀明解審。
以視滋陽、五寨兩縣。
于拏獲時任其捏供。
僅予杖責釋放者。
尚屬認真。
亦着送部引見。
以示鼓勵。
勒保能督饬所屬。
審訊得實。
不緻要犯始終漏網。
着交部議叙。
至滋陽、五寨兩縣。
于該犯到案時。
不能悉心研究。
視為尋常匪犯。
就案完結。
殊為疎玩。
着山東、山西巡撫。
将該府縣查明參處。
此等逃匿重犯。
各督撫若能嚴饬所屬。
上緊查拏。
留心偵緝。
斷無日久不獲之理。
即如段文經一犯此時如未伏冥誅。
亦必因事隔多年。
查拏疎懈。
變易姓名。
混迹平民往來遊蕩。
亦未可定。
地方官如果能随時随處。
認真訪緝。
自無難将重犯弋獲着各督撫務督饬所屬文武員弁。
于關津隘口。
見有形迹可疑者。
即行細心盤诘。
嚴密訪拏若能将段文經拏獲。
必将該地方官立加升擢。
毋得視為海捕具文。
久而生懈。
倘拏獲後。
審出該犯曾在何處逗留。
未經查拏究辦。
必将失察之地方官。
從重治罪。
○又谕、據保泰等奏稱、廓爾喀賊匪。
來至後藏。
入紮什倫布廟中。
肆行擄掠。
将塔上鑲嵌綠松石珊瑚等摘去。
即皆遁回。
又稱、唐古忒等。
聞廓爾喀來侵聲息。
前藏人衆。
盡皆驚擾。
妄行逃避。
雖稱尊奉達賴喇嘛。
而實無愛護之心。
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不可在藏居住。
請移于泰甯或西甯居住等語所奏竟是狂謬。
廓爾喀賊匪侵擾之事。
奏到之初。
朕即謂此等賊匪。
不難辦理。
不過稍肆搶擄。
一聞内地大兵将至即當遁歸。
今果逃遁歸去矣。
夫自賊匪擾動保泰即怯懦驚懼。
全無措置主見。
今賊匪既已遁歸又不追趕剿殺。
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移于泰甯、西甯。
是誠何心。
賊衆入紮什倫布廟中。
隻将塔上鑲嵌綠松石等物挖去。
随即遁歸。
可見賊匪不過如鼠竊者流初無伎倆。
既已逃遁。
正宜尾襲随後攻殺保泰何并不追趕。
乃竟畏葸至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向内遷移耶。
保泰系納木紮勒之子、朕念伊曾經駐藏。
平日尚屬曉事遣伊往藏辦理一切事宜。
自必較他人有主見。
是以令伊前往。
不意頓值此事。
竟至昏亂驚張。
出人意表可笑。
亦可恨也。
即如雅滿泰、尚知上緊追賊。
此猶略有人心。
保泰如此怯懦。
實屬不堪。
今賊已退回。
而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内移。
是竟将藏地棄舍乎。
設使賊人得據藏地。
更思進取。
遂将察木多裡塘巴塘、漸次退讓。
并将成都亦讓與賊人有是理乎。
藏地乃皇祖皇考再三動用兵力略定之地。
不惟不可因此小醜騷擾。
遽行棄置。
且藏地棄而不取令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及其徒衆。
安插何
乃竟假托占辭。
妄行搖惑。
以緻喇嘛番衆。
皆無固志。
相率散去。
其情罪實屬重大。
着傳谕鄂輝等、到彼後、即查明占蔔惑衆之孜仲喇嘛、及四學堪布喇嘛等、系屬何人。
即行正法。
至仲巴呼圖克圖、帶領衆喇嘛、看守紮什倫布。
一聞賊匪信息。
即先期逃避。
委之不顧。
本應一并正法。
但念系班禅額爾德尼之兄。
姑從寬典。
即着雅滿泰、拏解來京。
其商卓特巴之缺。
着綏繃堪布補授。
該處廟宇。
系曆輩班禅額爾德尼住錫之地。
經賊蹂躏。
僧衆離析。
必應亟為整頓。
嚴輝、成德、抵藏時。
即派新放商卓特巴之綏繃堪布。
速往紮什倫布妥為安撫。
清查赀财。
以便将來平定後、班禅額爾德尼、安禅栖止。
僧衆等亦各複業。
不緻失所。
方為妥善。
○戊申。
上禦懋勤殿。
勾到江西、安徽、情實罪犯。
停決江西斬犯九人。
絞犯七人。
安徽斬犯九人。
絞犯八人。
餘一百七人。
予勾。
○以詹事吳省蘭、為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豁除安徽祁門縣乾隆五十三年水沖沙壓地六頃五畝有奇額賦。
○己酉。
上詣雍和宮行禮。
○庚戌。
谕、每年大操。
該盟長等、皆系将八旗官兵、合于一處操演閱看。
但八旗官兵。
為數甚多。
若止合操一二次。
則其整齊與否。
一時殊難看出。
着交該盟長等、嗣後大操。
先将八旗官兵、按期演閱後。
再行會集一處合操。
如此則整齊與否。
當時看出。
即可指示。
而勸懲亦易施矣。
○雲南巡撫譚尚忠疏報、會澤縣開墾田地五頃六十四畝有奇。
○辛亥。
谕、據琳甯等奏、請接濟吉林、甯古塔、被災旗人口糧倉、莊、糧谷。
亦請展限交納等語。
今歲吉林、甯古塔、偶遇霜災。
收獲歉薄。
甚屬可憫。
着照琳甯所奏。
将被災旗人、加恩接濟口糧。
至兵丁等應交義倉、官莊屯丁等、應交官倉額谷。
着寬限二年完納。
民人應交錢糧。
蠲免一分。
餘亦寬限二年完納。
以示體恤至意。
○壬子。
谕軍機大臣曰、勒保奏拏獲匪犯附天保、解京審訊一摺。
附天保、從前在甘肅地方。
捏稱世襲公爵。
诓騙店戶廖珂、給與家信。
令至京城住宅投遞。
保薦廖珂。
嗣因廖珂被獲。
究出附天保诓騙情節。
曾經降旨、令各該督撫、密訪嚴拏。
務期弋獲。
今靖遠縣知縣楊懋德、因該犯形迹可疑。
禀請咨查解審。
經勒保提犯饬委署蘭州府知府清安泰、嚴加鞫訊。
審出節次撞騙緣由。
并提從前被騙之腳戶楊應強等、認系附天保屬實。
并據供出、曾在山東滋陽縣地方、經衮州府差役盤獲。
發縣審訊。
假稱武舉。
取結釋放。
又在山西五寨縣地方。
犯賭被拏。
經該縣責處釋放各情節。
此案附天保聞拏潛匿。
事閱六年該府清安泰、奉委審訊即能究。
出實情尚屬留心能事。
着送部引見。
該縣楊懋德、因該犯形迹可疑。
即行禀明解審。
以視滋陽、五寨兩縣。
于拏獲時任其捏供。
僅予杖責釋放者。
尚屬認真。
亦着送部引見。
以示鼓勵。
勒保能督饬所屬。
審訊得實。
不緻要犯始終漏網。
着交部議叙。
至滋陽、五寨兩縣。
于該犯到案時。
不能悉心研究。
視為尋常匪犯。
就案完結。
殊為疎玩。
着山東、山西巡撫。
将該府縣查明參處。
此等逃匿重犯。
各督撫若能嚴饬所屬。
上緊查拏。
留心偵緝。
斷無日久不獲之理。
即如段文經一犯此時如未伏冥誅。
亦必因事隔多年。
查拏疎懈。
變易姓名。
混迹平民往來遊蕩。
亦未可定。
地方官如果能随時随處。
認真訪緝。
自無難将重犯弋獲着各督撫務督饬所屬文武員弁。
于關津隘口。
見有形迹可疑者。
即行細心盤诘。
嚴密訪拏若能将段文經拏獲。
必将該地方官立加升擢。
毋得視為海捕具文。
久而生懈。
倘拏獲後。
審出該犯曾在何處逗留。
未經查拏究辦。
必将失察之地方官。
從重治罪。
○又谕、據保泰等奏稱、廓爾喀賊匪。
來至後藏。
入紮什倫布廟中。
肆行擄掠。
将塔上鑲嵌綠松石珊瑚等摘去。
即皆遁回。
又稱、唐古忒等。
聞廓爾喀來侵聲息。
前藏人衆。
盡皆驚擾。
妄行逃避。
雖稱尊奉達賴喇嘛。
而實無愛護之心。
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不可在藏居住。
請移于泰甯或西甯居住等語所奏竟是狂謬。
廓爾喀賊匪侵擾之事。
奏到之初。
朕即謂此等賊匪。
不難辦理。
不過稍肆搶擄。
一聞内地大兵将至即當遁歸。
今果逃遁歸去矣。
夫自賊匪擾動保泰即怯懦驚懼。
全無措置主見。
今賊匪既已遁歸又不追趕剿殺。
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移于泰甯、西甯。
是誠何心。
賊衆入紮什倫布廟中。
隻将塔上鑲嵌綠松石等物挖去。
随即遁歸。
可見賊匪不過如鼠竊者流初無伎倆。
既已逃遁。
正宜尾襲随後攻殺保泰何并不追趕。
乃竟畏葸至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向内遷移耶。
保泰系納木紮勒之子、朕念伊曾經駐藏。
平日尚屬曉事遣伊往藏辦理一切事宜。
自必較他人有主見。
是以令伊前往。
不意頓值此事。
竟至昏亂驚張。
出人意表可笑。
亦可恨也。
即如雅滿泰、尚知上緊追賊。
此猶略有人心。
保泰如此怯懦。
實屬不堪。
今賊已退回。
而欲将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内移。
是竟将藏地棄舍乎。
設使賊人得據藏地。
更思進取。
遂将察木多裡塘巴塘、漸次退讓。
并将成都亦讓與賊人有是理乎。
藏地乃皇祖皇考再三動用兵力略定之地。
不惟不可因此小醜騷擾。
遽行棄置。
且藏地棄而不取令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
及其徒衆。
安插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