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臣仆。
鄂輝、保泰、雅滿泰、宜遣妥幹人員。
見伊等宣谕雲。
此次爾等圍困達賴喇嘛所差之人。
侵犯聶拉木、不過為索取債目。
今我等已代爾等向唐古忒等追出意欲歸還汝等。
但汝等系歸順之臣仆。
遇有事故。
理宜聲明情節。
禀報大臣等、求其剖斷。
既可如數得銀。
而此後兩造貿易之事。
我大臣等、亦好代汝等辦理。
彼此斷不至于拖欠。
爾等亦得永沐大皇帝恩施。
乃計不出此。
擅敢圍困丹津班珠爾、侵犯聶拉木。
令我等将欠項追出。
還給汝等。
汝等恭順祇領。
唯命是從倘執迷不返。
我等即奏聞大皇帝、立即發兵剿滅。
汝等宜審度利害。
如此遣人往谕。
倘唐古忒等之力。
不能清還。
即動官項代還。
再勒限向噶布倫等、追出歸款。
但此意斷不可使廓爾喀人等得知。
要之兵固不可輕動。
然遇必需用兵之事。
亦不可吝惜錢糧。
因小以失大。
即如康熙年間為西藏之事。
兩次發兵前往鄂輝等、惟宜相機辦理。
不得固執。
亦不可張皇失措。
鄂輝、保泰、此次若能辦妥。
勉贖前愆。
朕仍嘉予。
但丹津班珠爾、系班第達之子。
班第達系西藏名門世胄。
藏内之人。
未免有畏懼逡巡之意。
班第達系最要之人。
其子為廓爾喀所困。
暫不能出。
難保其不胡思妄作。
鄂輝、保泰、雅滿泰等宜潛行留心。
不露形迹。
至唐古忒所欠廓爾喀債目。
究系拖欠幾限未還之處。
鄂輝到彼查明。
順便奏聞。
○又谕、本日據保泰等奏、廓爾喀現因貿易之事。
複搶占後藏聶拉木地方。
已降清字谕旨。
指示保泰等、遵照妥辦。
加保泰未能即時辦理完結。
尚須令鄂輝前往督辦。
前據鄂輝奏請陛見。
朕本欲于鄂輝來京時。
令孫士毅前往川省、署理總督印務。
今後藏聶拉木地方。
既有廓爾喀搶占之事。
鄂輝尚須在彼聽候信息。
豫備前往。
孫士毅現在留京。
并無應辦要務。
且曾任四川總督。
該省一切地方事宜。
本系熟手。
着傳谕孫士毅、接奉此旨。
不必前來行在請訓。
即輕裝減從馳驿前往四川。
署理總督印務。
到川省後、如保泰已将廓爾喀之事。
辦理完結。
無須鄂輝前往。
即着鄂輝來京陛見。
候其陛見回任。
孫士毅、再将督篆交卸。
倘鄂輝應往後藏督辦。
孫士毅、亦應俟鄂輝辦理廓爾喀事務完竣。
來京陛見。
回任後、再行交卸督篆。
回京供職。
孫士毅、此時馳驿出京。
祇以鄂輝陛見。
令往署理督篆為辭。
不必将廓爾喀之事。
稍為宣露也。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駐跸納爾蘇台達巴漢西大營。
翼日如之。
○乙醜。
世宗憲皇帝忌辰。
遣官祭泰陵。
○谕軍機大臣等、昨據兵部奏、新授浙江定海鎮總兵德昌。
查福康安咨部副将等第内、系列為三等之員。
其定海鎮總兵員缺。
應否。
另行簡放。
請旨定奪等語。
所奏甚是。
德昌前以副将引見。
朕不過看其人才尚可。
且有勞績。
記以去得是以簡用。
今在副将任内。
既據福康安以該員稍欠曆練。
尚須學習。
列為三等。
自難遽膺總兵之任。
阿桂等于朕簡放後。
即查明具奏。
尚屬細心。
朕甚嘉之。
如此方是。
昨本報遞到時。
奏事太監。
将此摺竟未單行呈覽。
夾入吏兵兩部月摺。
一并遞換。
随事發下。
經軍機大臣看出、拟寫空名谕旨進呈。
朕方命取兵部原摺送看。
竟系奏事太監遺漏呈覽。
己各責三十闆示懲矣。
至兵部具奏此摺。
系屬何人主意。
想他人未必能見及此。
自系阿桂看出。
查明辦理。
着傳谕阿桂、将此事是否系阿桂一人主見。
抑系各堂官中何人看出。
商同具奏之處。
據實覆奏。
以上此旨。
着與大學士九卿看。
再昨據保泰等奏、廓爾喀又有因私債未清。
搶占聶拉木之事。
已降清字谕旨。
詳晰指示。
令保泰等遵照妥辦。
并着将所降谕旨。
鈔寄阿桂閱看。
其意以為何如。
一并據實覆奏。
再孫士毅已命往四川署理督篆。
所有留京辦事。
尚須添一人輪流值宿。
着阿桂詢問嵇璜。
如伊精力尚可行走。
即派嵇璜。
倘稍覺衰頹。
不必勉強。
即派常青留京辦事。
将此傳谕知之。
○丙寅。
上行圍。
○旌表守正捐軀安徽亳州民孫國贊女孫氏靈璧縣民袁大樂妻皮氏。
○是日、駐跸都穆達烏拉岱大營。
○丁卯。
上行圍。
○谕曰、喀沙和卓家、原有兩公爵因承襲無人。
僅将喀沙和卓、襲封輔國公。
數年以來。
喀沙和卓于一切差使。
甚屬盡力勤勉。
着施恩将喀沙和卓所襲輔國公、晉封為鎮國公。
○谕軍機大臣等、廓爾喀侵擾後藏。
朕已降旨令鄂輝往辦。
鄂輝受朕深恩。
簡用總督。
廓爾喀之事。
又系鄂輝初時辦理不善。
以緻滋事。
何尚觀望不前。
着嚴行申饬。
至此事、朕前交鄂輝、成德、巴忠、會同辦理。
此次保泰奏到、朕披覽之後。
将摺令巴忠閱看。
尚未加以責斥。
次日巴忠在軍機大臣前、自稱此事辦理不善。
懇祈趕赴藏地。
效力贖罪。
經軍機大臣等代奏。
朕因已遣鄂輝往辦。
未令前往。
不意巴忠即于是夜潛出。
投河淹斃。
殊堪駭異。
因思從前商辦此事時。
巴忠必自倚恃禦前侍衛。
随從有年。
又為欽差大員。
凡有事件。
俱系自專。
今複滋生事端。
恐鄂輝成德據實陳奏。
心懷疑畏。
是以短見自戕。
伊既如此。
鄂輝等聞知、未必不緻狐疑慌亂。
倘因此贻誤公事。
伊等不能當其咎也。
着傳谕鄂輝等、令其安心奮勉馳赴藏地。
如将此事妥辦完竣。
朕必加恩寬宥以功抵罪。
倘仍苟且了事不為久遠之計鄂輝更何顔見朕耶。
至保泰現已自前藏往紮什倫布。
所有事務。
即着保泰相機辦理。
不必等候鄂輝。
廓爾喀雖系絕域。
但其人不無詭計。
保泰于臨近時。
務須留心防範。
不可輕視萬一為其所欺。
于國體大有關系。
保泰惟當慎之又慎。
○是日、駐跸巴顔布爾噶蘇台大營。
鄂輝、保泰、雅滿泰、宜遣妥幹人員。
見伊等宣谕雲。
此次爾等圍困達賴喇嘛所差之人。
侵犯聶拉木、不過為索取債目。
今我等已代爾等向唐古忒等追出意欲歸還汝等。
但汝等系歸順之臣仆。
遇有事故。
理宜聲明情節。
禀報大臣等、求其剖斷。
既可如數得銀。
而此後兩造貿易之事。
我大臣等、亦好代汝等辦理。
彼此斷不至于拖欠。
爾等亦得永沐大皇帝恩施。
乃計不出此。
擅敢圍困丹津班珠爾、侵犯聶拉木。
令我等将欠項追出。
還給汝等。
汝等恭順祇領。
唯命是從倘執迷不返。
我等即奏聞大皇帝、立即發兵剿滅。
汝等宜審度利害。
如此遣人往谕。
倘唐古忒等之力。
不能清還。
即動官項代還。
再勒限向噶布倫等、追出歸款。
但此意斷不可使廓爾喀人等得知。
要之兵固不可輕動。
然遇必需用兵之事。
亦不可吝惜錢糧。
因小以失大。
即如康熙年間為西藏之事。
兩次發兵前往鄂輝等、惟宜相機辦理。
不得固執。
亦不可張皇失措。
鄂輝、保泰、此次若能辦妥。
勉贖前愆。
朕仍嘉予。
但丹津班珠爾、系班第達之子。
班第達系西藏名門世胄。
藏内之人。
未免有畏懼逡巡之意。
班第達系最要之人。
其子為廓爾喀所困。
暫不能出。
難保其不胡思妄作。
鄂輝、保泰、雅滿泰等宜潛行留心。
不露形迹。
至唐古忒所欠廓爾喀債目。
究系拖欠幾限未還之處。
鄂輝到彼查明。
順便奏聞。
○又谕、本日據保泰等奏、廓爾喀現因貿易之事。
複搶占後藏聶拉木地方。
已降清字谕旨。
指示保泰等、遵照妥辦。
加保泰未能即時辦理完結。
尚須令鄂輝前往督辦。
前據鄂輝奏請陛見。
朕本欲于鄂輝來京時。
令孫士毅前往川省、署理總督印務。
今後藏聶拉木地方。
既有廓爾喀搶占之事。
鄂輝尚須在彼聽候信息。
豫備前往。
孫士毅現在留京。
并無應辦要務。
且曾任四川總督。
該省一切地方事宜。
本系熟手。
着傳谕孫士毅、接奉此旨。
不必前來行在請訓。
即輕裝減從馳驿前往四川。
署理總督印務。
到川省後、如保泰已将廓爾喀之事。
辦理完結。
無須鄂輝前往。
即着鄂輝來京陛見。
候其陛見回任。
孫士毅、再将督篆交卸。
倘鄂輝應往後藏督辦。
孫士毅、亦應俟鄂輝辦理廓爾喀事務完竣。
來京陛見。
回任後、再行交卸督篆。
回京供職。
孫士毅、此時馳驿出京。
祇以鄂輝陛見。
令往署理督篆為辭。
不必将廓爾喀之事。
稍為宣露也。
将此谕令知之。
○是日、駐跸納爾蘇台達巴漢西大營。
翼日如之。
○乙醜。
世宗憲皇帝忌辰。
遣官祭泰陵。
○谕軍機大臣等、昨據兵部奏、新授浙江定海鎮總兵德昌。
查福康安咨部副将等第内、系列為三等之員。
其定海鎮總兵員缺。
應否。
另行簡放。
請旨定奪等語。
所奏甚是。
德昌前以副将引見。
朕不過看其人才尚可。
且有勞績。
記以去得是以簡用。
今在副将任内。
既據福康安以該員稍欠曆練。
尚須學習。
列為三等。
自難遽膺總兵之任。
阿桂等于朕簡放後。
即查明具奏。
尚屬細心。
朕甚嘉之。
如此方是。
昨本報遞到時。
奏事太監。
将此摺竟未單行呈覽。
夾入吏兵兩部月摺。
一并遞換。
随事發下。
經軍機大臣看出、拟寫空名谕旨進呈。
朕方命取兵部原摺送看。
竟系奏事太監遺漏呈覽。
己各責三十闆示懲矣。
至兵部具奏此摺。
系屬何人主意。
想他人未必能見及此。
自系阿桂看出。
查明辦理。
着傳谕阿桂、将此事是否系阿桂一人主見。
抑系各堂官中何人看出。
商同具奏之處。
據實覆奏。
以上此旨。
着與大學士九卿看。
再昨據保泰等奏、廓爾喀又有因私債未清。
搶占聶拉木之事。
已降清字谕旨。
詳晰指示。
令保泰等遵照妥辦。
并着将所降谕旨。
鈔寄阿桂閱看。
其意以為何如。
一并據實覆奏。
再孫士毅已命往四川署理督篆。
所有留京辦事。
尚須添一人輪流值宿。
着阿桂詢問嵇璜。
如伊精力尚可行走。
即派嵇璜。
倘稍覺衰頹。
不必勉強。
即派常青留京辦事。
将此傳谕知之。
○丙寅。
上行圍。
○旌表守正捐軀安徽亳州民孫國贊女孫氏靈璧縣民袁大樂妻皮氏。
○是日、駐跸都穆達烏拉岱大營。
○丁卯。
上行圍。
○谕曰、喀沙和卓家、原有兩公爵因承襲無人。
僅将喀沙和卓、襲封輔國公。
數年以來。
喀沙和卓于一切差使。
甚屬盡力勤勉。
着施恩将喀沙和卓所襲輔國公、晉封為鎮國公。
○谕軍機大臣等、廓爾喀侵擾後藏。
朕已降旨令鄂輝往辦。
鄂輝受朕深恩。
簡用總督。
廓爾喀之事。
又系鄂輝初時辦理不善。
以緻滋事。
何尚觀望不前。
着嚴行申饬。
至此事、朕前交鄂輝、成德、巴忠、會同辦理。
此次保泰奏到、朕披覽之後。
将摺令巴忠閱看。
尚未加以責斥。
次日巴忠在軍機大臣前、自稱此事辦理不善。
懇祈趕赴藏地。
效力贖罪。
經軍機大臣等代奏。
朕因已遣鄂輝往辦。
未令前往。
不意巴忠即于是夜潛出。
投河淹斃。
殊堪駭異。
因思從前商辦此事時。
巴忠必自倚恃禦前侍衛。
随從有年。
又為欽差大員。
凡有事件。
俱系自專。
今複滋生事端。
恐鄂輝成德據實陳奏。
心懷疑畏。
是以短見自戕。
伊既如此。
鄂輝等聞知、未必不緻狐疑慌亂。
倘因此贻誤公事。
伊等不能當其咎也。
着傳谕鄂輝等、令其安心奮勉馳赴藏地。
如将此事妥辦完竣。
朕必加恩寬宥以功抵罪。
倘仍苟且了事不為久遠之計鄂輝更何顔見朕耶。
至保泰現已自前藏往紮什倫布。
所有事務。
即着保泰相機辦理。
不必等候鄂輝。
廓爾喀雖系絕域。
但其人不無詭計。
保泰于臨近時。
務須留心防範。
不可輕視萬一為其所欺。
于國體大有關系。
保泰惟當慎之又慎。
○是日、駐跸巴顔布爾噶蘇台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