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三

關燈
文經之徒弟姓名。

    在登州何處。

    至各犯家中。

    雖經搜查、均無經卷圖像不法等物。

    尚恐狡供不吐。

    必須設法窮究。

    至段文經竄迹稽誅已久。

    茲據署曹州府通判王岐禀報、貌似段文經之馬興。

    押解到省。

    連日審訊。

    現已另摺具奏。

    臣即自省起程。

    以查辦城工為名。

    前往登州海邊一帶。

    不動聲色。

    密委員弁。

    帶同眼目。

    改裝躧緝。

    不敢假手捕役。

    緻串通滋弊。

    得旨、今究得蹤迹否。

     ○癸巳。

    谕曰、閻泰和奏、向例各巡漕禦史。

    僅将重運催趱出境。

    遂爾了事。

    心有不安。

    請嗣後各巡漕禦史、催查重運後、即接催空船。

    仍在各處往來、稽查催趱等語。

    所奏竟成笑話。

    巡漕禦史、起自雍正年間、原為督催重運而設。

    每年各幫重船。

    銜尾北上。

    抵通後、各巡漕俱遵照向例、卸事複命。

    曆來奉行已久。

    本以重運幫船。

    恐有沿途逗留等事。

    得有巡漕為之逐程催趱。

    更與漕務有裨。

    若起卸回空後。

    旗丁等自必早思歸次。

    豈有故為遲滞甘心守凍之理。

    況已有總漕督押回空尾幫南下。

    又何必複令巡漕往來稽察。

    使地方官吏轉多紛擾。

    不過奉差日久。

    自可多得公費耳。

    此奏不可行。

    至請将派出巡漕四員。

    各按巡視地方。

    鑄印頒給。

    尤屬無謂。

    各巡漕文移往來。

    俱有銜名可據。

    亦不慮漫無區别。

    又何必另行鑄印。

    徒事更張耶。

    所奏亦不可行。

    原摺即着發還。

     ○又谕、順承郡王錫保、從前在北路軍營、應賠倒斃駝馬銀三十四萬四千四百餘兩。

    在伊子孫熙良等名下。

    接續坐扣。

    固屬咎有應得。

    但念其在将軍任内。

    不過辦理不善。

    與冒銷侵蝕者有間。

    且曆年已久。

    其扣項已閱五世。

    所有未經扣完銀七萬二千四百餘兩。

    着加恩寬免。

    以示朕笃念宗潢。

    優加體恤至意。

     ○又谕、昨據宗人府奏、貝勒綿從病故一摺。

    自果恭親王福晉、至綿從之妻、三代孀居。

    綿從又無子嗣。

    今綿從之爵。

    輪應永璨承襲。

    但永瑹一支。

    竟至絕嗣。

    永璨現在既有二子。

    即将一子為永瑹後。

    承襲綿從之爵。

    則永瑹不至絕嗣而三代孀婦。

    均有依倚。

    着派八阿哥、阿桂、即往綿從家。

    面問伊祖母福晉、可否如此辦理。

    奏聞。

    再降谕旨。

     ○甲午。

    谕曰、姚棻奏、護理江西鹽道恒甯、現已降調。

    自應饬令離任。

    但該員于江西鹽務。

    尚稱熟谙。

    請俟陳大文到任。

    将鹽法一切事宜。

    當面講求交代後。

    再令離任等語。

    江省鹾務、現于建昌一郡添設卡巡。

    酌減鹽價。

    自須熟手經理。

    恒甯降調後。

    鹽道員缺。

    雖經選授陳大文。

    但該員究系生手。

    恐于該處鹽務。

    未能谙悉。

    朕正憶及此。

    尚未明降谕旨。

    今姚棻奏稱、饬令恒甯交卸南昌府篆。

    其所署鹽道印務。

    暫緩離任。

    以免隔手交代。

    所奏尚是。

    恒甯前于失察屬員派銷鹽觔一案降調。

    尚系因公獲咎。

    并無大過。

    且該員辦理江西鹾務。

    已有三載。

    尚稱熟谙。

    現在建昌地方。

    增設卡巡。

    減價敵私等事。

    諸關緊要。

    即陳大文到任時。

    令恒甯将一切事宜。

    明晰告知。

    亦恐一時未能詳盡。

    究不如恒甯一手經理。

    較為妥協。

    恒甯着加恩以同知銜、仍護理江西鹽道事務。

    該員益當感激朕恩。

    實心整理。

    若該省仍有私鹽偷越、官引滞銷之弊。

    必将該員加倍治罪。

    不能再邀寬貸。

    其新選江西鹽道陳大文、俟有該省相當道員缺出。

    着姚棻另行奏補。

     ○谕軍機大臣等、據山東學政鄒炳泰奏稱、在濟南府開考。

    有章邱生員孟衍魯、呈所撰聯句。

    複有控章邱縣衙役禀詞、内開私造僞冊采買谷石。

    浮派折價。

    私催蠲免口糧。

    多索運米車價。

    又折收糧米。

    有餘糧餘米名目各款等語。

    該縣衙役、于經徵米石。

    浮收多派。

    款迹累累。

    該生員所控。

    似非全無證據。

    如果屬實。

    則該縣嚴孫诒、在任已久。

    一任衙役等私徵勒派。

    種種舞弊。

    恐不免有通同染指情事。

    不可不徹底根究。

    倘所控虛誣。

    亦應将生員孟衍魯治罪。

    以儆刁風。

    現在吉慶審訊河南光山縣衙役何九等毆斃人命一案。

    計接奉此旨時。

    自已審辦完竣。

    着即順道前往東省。

    提集章邱縣案内人證、秉公詳悉嚴訊定拟具奏。

    毋得稍存回護。

    所有該學政原摺。

    及孟衍魯所遞禀詞。

    并着鈔寄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乙未。

    補行乾隆五十五年大計。

    浙江省不謹官二員。

    罷軟官二員。

    浮躁官一員。

    才力不及官二員。

    年老官六員。

    有疾官五員。

    分别處分、如例。

     ○丙申。

    谕、昨因偶閱文津閣四庫全書内揚子法言。

    其卷一首篇。

    有空白二行。

    竟将晉唐及宋人注釋名氏脫寫。

    已降旨将紀昀、詳校官莊通敏、交部分别議處。

    旋命軍機大臣将法言一書。

    詳加閱看。

    書内繕寫訛錯之處。

    不一而足。

    從前詳校官既漫不經心。

    而紀昀總司校閱。

    複不加以訂正。

    其餘各書。

    恐似此錯誤者。

    正複不少。

    可見紀昀等從前核勘時。

    竟屬虛應故事。

    全未寓目。

    紀昀及詳校官莊通敏、着再行交部議處。

     ○又谕、據宗人府奏、四品宗室紮昆珠、因染瘋疾、棄家潛出、不知去向。

    俟拏獲時照例辦理等語。

    紮昆珠身系宗室。

    竟至逃走。

    實為有玷宗支。

    甚屬不肖。

    理宜嚴行拏獲。

    照例辦理。

    以示儆戒。

    着交刑部、步軍統領衙門、五城、一體嚴拏務獲。

    解交宗人府、照例辦理。

     ○谕軍機大臣曰、丹巴多爾濟在喀喇沁地方。

    開窯挖煤。

    不遵部駁。

    私用民人銀兩。

    該旗有署紮薩克。

    一切事件。

    竟不許署紮薩克主持。

    誤聽下人之言。

    任意辦理。

    署紮薩克格勒克薩木噜布。

    因而畏懼交迫。

    竟至自戕。

    特命福長安。

    及盟長索諾木巴勒珠爾。

    前往查辦。

    今據福長安等奏、到彼查詢屬實。

    丹巴多爾濟。

    着先革職。

    交慶桂押解來京。

    命阿桂金簡、交慎刑司看守。

    俟福長安等查明此外有無妄為之處。

    續奏到時。

    再行降旨定罪。

    此内丹巴多爾濟之梅楞伯布岱。

    現在京師。

    着寄谕阿桂、将伯布岱、派員拏解喀喇沁。

    交福長安等質審。

    丹巴多爾濟。

    雖由年輕嗜利。

    不以署紮薩克為事。

    究因惑于下人之言所緻。

    此輩理應查出。

    重治其罪。

    着并傳谕福長安。

    按名查出。

    毋使一名漏網。

    嚴行定罪具奏。

     ○丁酉。

    上禦卷阿勝境。

    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等食。

    翼日如之。

     ○谕曰、丹巴多爾濟所出正紅旗蒙古都統員缺。

    着保泰補授。

    保泰未來之前。

    着永琨署理。

    察哈爾八旗都統員缺。

    仍着烏爾圖納遜署理。

     ○谕、刑部題覆浙江省民人張雲漋、與邱方玉之母湯氏、妻曹氏通奸。

    商同勒死邱方玉。

    并曹氏畏罪自缢身死一案。

    将湯氏照親母因奸謀死子女例、實發伊犁給兵丁為奴。

    固屬照例辦理。

    但細閱此案情節。

    湯氏先與張雲漋調戲通奸。

    被伊媳曹氏窺破。

    恐其洩漏。

    誘令張雲漋一并通奸。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