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二

關燈
缺。

    以滿洲蒙古人員選用。

    但循化貴德番衆内、現設有百戶夷目。

    俱經賞給五六品頂戴。

    着交奎舒、其中如有能捕盜奮勉出衆者。

    即行酌量奏請賞戴藍翎。

    如此則伊等管束所屬。

    既能得力。

    而于西甯辦事大臣差遣。

    亦大有禆益着傳谕勒保、奎舒、令其會同悉心妥議具奏。

     ○軍機大臣議奏、熱河總管盛住呈稱、熱河園内及外廟續添看守兵丁、共三百六十三名。

    每名每月除給錢糧一兩外。

    又賞地六十畝。

    近年食物昂貴。

    所得不敷贍養。

    情願将地畝退交。

    再熱河看倉兵丁。

    每月祇給銀一兩。

    并無地畝。

    生計更艱。

    均請每月各加給錢糧一兩。

    又千總十名。

    副千總十七名。

    亦願将賞地退出。

    并請一體增給錢糧。

    報聞。

     ○旌表守正捐軀安徽無為州民張茂發妻李氏、湖北廣濟縣民潘能任妻陳氏。

     ○丁亥。

    谕曰、金簡奏、據廣東提督高瑹咨稱、堂兄高玮、送女來粵成親。

    在署患病。

    令其上緊醫治。

    即行回京等語。

    高瑹人本庸軟。

    從前在軍營、并無認真出力打仗之處。

    高玮系革職知州。

    前經呈明在伊弟高璨任所就養。

    于去年七月起程回京。

    複繞道往粵。

    以送女成親為名。

    屢次托故潛逃。

    高瑹于伊堂兄來至任所時。

    即應押令回旗。

    并據實奏聞。

    乃遲延數月。

    始藉稱因病滞留。

    移咨到旗。

    殊屬不合。

    且伊子高嵉、年已及歲。

    經朕指名調取來京當差。

    又複托病耽延。

    至今尚未到京。

    實為有心庇縱。

    廣東系海疆要地。

    似此疲玩性成之員。

    豈堪複膺專阃重寄。

    高瑹、着即解任來京。

    交部治罪。

    其廣東提督員缺。

    着孫起蛟補授。

     ○又谕、據李侍政等奏、回民和碩勒墨特、因向該處民人。

    借錢不給。

    彼此口角。

    遂持刀将劉子英紮死。

    當将和碩勒墨特拏獲審明。

    拟以斬決。

    請旨即行正法等語。

    新疆居住旗民人等、如系有意欺壓回子。

    固應将旗民人等辦理。

    而回子等、亦不可無故欺壓旗人商民。

    即如李侍政等所奏、回子和碩勒墨特、因借錢小事。

    膽敢将民人紮死。

    殊屬兇頑之至。

    此等人犯。

    拏獲審明後。

    即當一面具奏。

    一面辦理。

    又何俟請旨耶。

    新疆大臣等、往往拘泥。

    不識事之輕重。

    此等兇惡回子。

    若不如是辦理。

    不但無以示懲戒。

    久而縱恣。

    成何事體。

    除交李侍政将回子和碩勒墨特正法示衆外。

    仍着通谕新疆各處。

    嗣後如有似此者。

    即行果斷辦理。

    斷不可如此拘泥。

    至和碩勒墨特之姊夫阿子墨特、及鄂木巴什克第沙、遇有此事。

    并不隐匿。

    即随同官兵拏獲。

    亦應獎賞。

    着交李侍政等酌量賞赉。

    以示鼓勵。

     ○又谕曰、諾穆親、着兼署兵部右侍郎。

    所有三山事務、着伊齡阿兼管。

     ○戊子。

    中元節。

    上詣永佑寺瞻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

     ○遣官祭孝賢皇後陵。

    端慧皇太子園寝。

     ○谕曰、穆和蔺奏、商邱縣民人張景仲、因向吳四索欠争鬧起釁。

    殺死吳四等四家男婦十一命。

    并紮傷砍傷男婦十二名口。

    将張景仲淩遲枭示。

    其同居之母張劉氏、胞兄張二、胞侄張魁、一并發伊犁給官兵為奴一摺。

    張景仲以索欠微嫌。

    于黑夜攜帶兇器。

    殺害吳四等四家十一命。

    又紮傷十二人。

    跌壓緻斃幼孩二命。

    如此兇殘慘毒。

    實從來未有之事。

    朕覽奏深為恻然。

    更加恧然。

    向來殺死一家三四命者。

    其情罪已極兇惡。

    乃張景仲殺傷、竟至二十餘人之多。

    固由戾氣所鐘。

    性成殘忍。

    但地方官有親民之任。

    化莠為良。

    是其專責。

    縱不能道德齊禮。

    亦當明示政刑。

    嚴加約束。

    如果平日切實懲誡。

    俾知畏罪保身。

    何緻有此殘害多命之事。

    可見各省牧守等官、所稱于每月朔望宣講聖谕廣訓。

    亦竟屬托諸空言。

    以緻愚民全無儆戒。

    重罹法網。

    甚至有肆行戕害。

    如張景仲者。

    即雲世風日降。

    人心日壞。

    不能俗盡敦龐。

    亦何至兇暴若此之甚。

    朕實引以為愧。

    司牧者豈能辭平日失于訓化之咎。

    所有該縣知縣、及巡撫以下該管上司、俱着交部分别議處。

    緻張景仲殺死多命。

    并緻令吳四絕嗣。

    該犯雖無親子。

    亦豈可令其兄侄、仍延似續。

    乃該撫将該犯胞兄張二胞侄張魁、不過問拟發遣。

    殊屬輕縱。

    除伊母張劉氏、着照所拟、即發往伊犁給官兵為奴外。

    張二、張魁、俱着解交刑部、照例治罪。

    并着通谕各省督撫、嗣後務當身為表率。

    以化民敦俗為要務。

    督饬所屬。

    認真訓誨。

    于聽斷詞訟。

    收納錢糧。

    與部民相接時。

    随事随地、将天理國法之宜畏。

    身家性命之宜保。

    剀切曉谕。

    使知交相警戒。

    勉為善良。

    庶暴戾之氣。

    得以漸消。

    而民俗或臻敦厚。

    方為無負臨民之任。

    督撫等其共加策勵。

    整治民風。

    以副朕諄諄訓勉至意。

     ○又谕、理藩院議奏、喀爾喀車臣汗部落台吉西哩等、因打牲失火。

    延燒商民張廷貴貨物。

    經前任盟長王貢楚克紮布。

    将所燒貨物。

    向西哩追出。

    賠給民人。

    茲據蘊端多爾濟報稱、并未燒死牲畜。

    所有着落西哩賠償民人燒毀貨物。

    實屬錯謬。

    請将西哩所賠之物。

    仍向民人追出、給還西哩收領。

    而該院拘泥成例、照依具奏。

    向因蒙古等恃牲畜為生。

    故蒙古律、失火燒死牲畜者。

    令其賠償至商民原以貨物為生。

    豈有燒毀民人貨物。

    而竟不令其賠償之理耶。

    前任盟長王貢楚克紮布、将所燒貨物、向西哩追出、賠給民人。

    所辦尚屬平允。

    茲該院乃照依蘊端多爾濟所報議奏。

    以貢楚克紮布所辦為非。

    請将已與民人之物。

    複行追出。

    給還西哩。

    甚屬糊塗拘泥。

    除将辦理錯謬之該院堂官交部查議外。

    仍着查明。

    所有貨物。

    如尚未向民人追出猶可。

    倘業經追出、給還西哩。

    亦無庸複令西哩賠償。

    即着落辦理錯謬之堂官等、分賠給與民人。

    至所罰袒護西哩捏報之蒙古達什等之牲畜。

    既不可給與民人。

    仍着照該院所議。

    追出存公。

    以備賞赉。

    該副盟長、協理台吉等、所辦尚無錯誤。

    所有議罰俸祿牲畜均着寬免。

    如此辦理之處。

    即着為例。

    嗣後遇有此等事件、俱照此例辦理。

     ○谕軍機大臣曰、陳用敷奏、署龍州通判王撫棠禀稱、六月初七日。

    接據貢使阮文琠等禀稱、因一路雨水阻滞。

    難以行走。

    現在芹營地方。

    守候水退。

    再行前進。

    查芹營系安南處北鎮地方。

    距南關尚有四百餘裡。

    該貢使既因雨水阻滞。

    進關難定時日。

    斷不能于八月初間趕赴熱河。

    仍遵前旨。

    俟進關後、令其緩程行走。

    于封印前抵京等語。

    阮文琠、既未據報進關日期。

    此時距封印前月日甚寬。

    将來進關後、盡可從容緩程行走。

    竟于封印前抵京。

    與各外藩使臣。

    同與宴赉。

    較為妥協。

    着傳谕沿途各督撫、此時竟可無庸豫備、俟該陪臣進關後。

    得有前途信息。

    再行照例備辦。

    于經過時。

    令其從容前進。

    亦未為遲也。

     ○以山西蒲州協副将蔡鵬、為雲南開化鎮總兵。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