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二

關燈
、拏獲偷竊哈薩克馬匹之察哈爾蒙古濟蘭泰、多爾濟、已經正法。

    并将幫助賊人、借給馬匹之棍楚克巴勒黨、巴朗、枷号。

    解送内地發遣等語。

    永保如此定拟。

    辦理甚是。

    新疆辦事大臣。

    凡遇有關内地外夷人等事件。

    往往有心偏護内地之人。

    今永保并不偏護。

    如此秉公。

    示以大方。

    将偷竊馬匹之賊。

    拏獲審明。

    令圖伯特眼同正法。

    及曉谕杭和卓之處。

    甚屬可嘉。

    至坐卡委署參領富桑阿、見哈薩克阿哈拉克齊圖伯特禀到、即帶兵尋蹤追緝。

    将賊拏獲。

    且不準圖伯特懇求私息之請。

    據實報出。

    尚曉事體輕重。

    黾勉從事。

    豈但可宥其罪。

    仍當量為加恩。

    以示獎勵。

    着永保将富桑阿記名、俟編等之時。

    量加等第外。

    哈薩克阿哈拉克齊圖伯特、自己馬匹被竊。

    反求私下向賊追還了事。

    隻求饒此二人之命等語。

    外夷哈薩克如此誠笃。

    央求息事。

    亦屬可嘉。

    并當獎賞。

    着永保即于彼處賞緞内。

    賞給圖伯特一匹。

    察哈爾佐領呢勒齊海、骁騎校色楞紮布、俱系該管之員。

    仍濟蘭泰等膽敢偷越卡座、偷竊哈薩克許多馬匹。

    皆由該員等平日管束不善所緻。

    呢勒齊海、色楞紮布、即照永保所奏。

    各罰俸一年完結。

     ○谕軍機大臣曰、尚安奏、烏噜木齊地方。

    倉貯充盈。

    請将濟木薩一處。

    暫停屯兵耕作。

    歸營操演等語。

    濟木薩舊貯新收糧石。

    共有二十萬石。

    該處每歲支銷。

    不過一千七八百石。

    而缺糧需撥之迪化州等處。

    又距濟木薩程途較遠。

    腳費繁多。

    不能運往以緻該處糧石、日積日多。

    存貯年久。

    不無黴變損耗。

    自應量為變通調劑。

    但如該都統所奏。

    将濟木薩屯兵。

    令其暫停耕作。

    歸營操演。

    所遺屯地。

    招募商民戶民領種。

    所辦尚未允協。

    該處除種地屯兵之外。

    另有額設操防兵丁。

    現在中外一家。

    邊陲甯谧。

    亦何必複将屯兵歸伍。

    藉資捍衛。

    況此等綠營兵丁。

    務農日久。

    即令其操練技藝。

    亦屬有名無實。

    且内地咨送屯兵、攜挈眷口、到彼種地。

    一切行糧盤費。

    亦需按名支給。

    而該處糧既充餘。

    又無藉屯兵耕作。

    豈非置之無用之地。

    莫若将額設種地屯兵。

    逐漸裁減。

    招募商民戶民、領種輸糧。

    俾倉儲不緻積多損耗。

    而屯兵又可省官為送往之煩。

    方為妥善。

    但此項屯兵、俱系挈眷在彼居住。

    并不換班。

    若概行裁徹。

    又恐不無失所。

    或将屯兵即為常住之訓練兵。

    而省内地換班之兵。

    是否可以如此辦理之處。

    着尚安酌量該處情形。

    悉心妥議具奏。

    不可拘于遵旨。

    稍存回護也。

    将此谕令知之。

    尋議、烏噜木齊提标各營。

    并無換班之兵。

    惟巴裡坤鎮标古城營。

    有換班之屯兵一百五十名。

    系由内地肅州鎮标各營、派撥出口。

    五年更換一次。

    濟木薩距古城僅七十裡。

    請即于濟木薩屯兵内、輪流派撥古城營屯田。

    一年更換一次。

    毋庸移住。

    亦毋庸添建兵房。

    所有肅州之兵。

    即令回營。

    此後不必再向内地調撥。

    其餘兵丁、仍歸濟木薩原營操練。

    于舊制無增。

    即可免有眷兵丁之遷移改撥。

    又可省換班兵丁之行糧盤費。

    且在營之兵數稍多。

    該處遇有修城建倉。

    盡可撥兵修建。

    更可免人工價值之開銷。

    得旨允行。

     ○又谕、據惠齡奏、訪獲新城縣民張允智、設教誦經、斂錢惑衆。

    現在嚴行審究一摺。

    内稱、張允智之師許作信、先曾興立龍天門教。

    念經傳徒。

    許作信病故、徒黨俱即星散。

    張允智窮苦無聊。

    遂複興教騙錢。

    聚會念經。

    除現獲各犯外。

    均須徹底根究。

    按名搜捕等語。

    外省邪教煽惑。

    最為風俗人心之害。

    其有悖逆诽謗。

    滋事不法。

    自當嚴行懲治。

    寘之重典。

    并究餘黨。

    以淨根株。

    若不過吃齋念佛。

    燒香斂錢。

    其意祇圖诓騙錢文。

    尚無悖逆情事。

    該地方官、審訊明确。

    即将該犯枷杖示儆。

    如有情節較重之犯。

    或即問拟發遣。

    已足蔽辜。

    不必輾轉株連。

    波及良民。

    緻多擾累。

    着傳谕惠齡、所有張允智一案。

    祇須就案審辦。

    迅速完結。

    毋庸别生枝節。

    以緻拖累無辜也。

     ○己卯。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奏報六月分雨澤糧價情形。

    摺内稱、先經缺雨之磁州。

    現已得雨四次。

    惟順德府屬之邢台、内邱等處。

    未獲優澍等語。

    本日又據吉慶奏、經過直隸沿途各州縣、雨澤調勻。

    其順德所屬之内邱、邢台二縣。

    農民稍覺望雨。

    與梁肯堂所奏相同。

    惟該侍郎摺内。

    又稱于六月二十二日。

    入河南彰德境。

    甘霖滂沛。

    得雨三寸有餘。

    該處與内邱、邢台、接壤。

    想已均得沾被等語。

    似内邱邢台等處。

    于六月下旬。

    亦經得被甘膏。

    或梁肯堂發摺時。

    尚未據各該縣禀報。

    故奏稱該處未獲優澍。

    亦未可定。

    本年直隸地方。

    雨澤适中。

    現在正值田禾長發茂盛之時。

    尤藉澍雨滋培。

    如順德所屬各縣、業經得雨則已。

    若尚未續獲甘霖。

    于大田或有妨礙。

    梁肯堂、務須饬令所屬、即時禀報。

    确勘情形。

    據實奏聞。

    不可稍存諱飾。

    将此傳谕知之。

    并将順德所屬、現在曾否續經得雨之處。

    即行覆奏。

    以慰廑注。

     ○刑部奏、審驗沈陽解送旗人張田五、戳死大功服兄張白得身死一案。

    提訊時、該犯哭訴翻供。

    實在非伊殺死。

    伊父同押在州。

    并未投首。

    且檢驗該州所詳兇刀血衣。

    毫無憑據實系刑逼妄認。

    反覆嚴訊。

    堅供不諱。

    其中恐有番役串通情弊。

    請派員前往驗審。

    得旨、此案着派玉德、馳驿前往奉天。

    秉公嚴審定拟具奏。

    至錦州地方、拏獲賭博燒鍋各案内。

    有沈陽番役。

    糾同合夥等情。

    最關緊要。

    并着玉德于經過錦州時。

    先行嚴審究辦。

    張庸解送刑部。

     ○福建巡撫浦霖奏、琉球國番民安仁屋等、于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内駕船回國。

    于洋面遭風折桅。

    漂至浙江臨海縣地方。

    當經護送到閩。

    照例安插撫恤。

    報聞。

     ○以貴州廣協副将永甯、為雲南普洱鎮總兵。

     ○庚辰。

    谕曰、長麟奏、江淮五府州屬除當年成熟。

    次年因災拖欠銀米麥豆等項。

    仍于本年秋收全數開徵外。

    其實在因災積欠。

    請均勻酌撥分年催納等語。

    江蘇省淮揚、徐、海等處。

    屢因被災歉收。

    經朕節次加恩。

    于赈恤蠲免之外。

    又将節年積欠錢糧。

    概予緩帶。

    原欲使蔀屋窮檐。

    無不均沾惠澤。

    其中如系一年偶被偏災。

    次年成熟後。

    自應按數帶徵。

    若連年災歉。

    即應據實聲明。

    分年催納。

    以纾民力。

    今江淮等處、自乾隆四十八年起。

    至五十四年止。

    因災積欠銀八十一萬餘兩。

    米麥豆一十七萬餘石。

    俱系闵鹗元任内之事。

    仍闵鹗元身任巡撫。

    并未核計積欠之多寡。

    以定分年之遠近。

    均系籠統聲叙。

    概于次年秋後開徵。

    是小民遇有一歲豐收。

    即須并納七年積欠。

    力不從心。

    以緻吏役等催呼滋擾。

    轉不若未逢樂歲。

    尚可暫緩追逋。

    此即闵鹗元辦理不善。

    不能仰體朕惠愛黎庶之一端。

    所有江甯、淮安、揚州、徐州、海州等五府州屬。

    自四十八年起。

    至五十四年止。

    因災積欠銀八十一萬三千五百餘兩。

    米麥豆一十七萬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