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五

關燈
之劉松一犯。

    搜出邪教歌單。

    據該犯供指。

    系豫省高三、晉省廣息傳授。

    及遍查兩省。

    并無其人。

    實系劉松誣扳。

    始将該犯正完案。

    福康安等拏獲盜犯。

    惟當悉心研鞫。

    不得任其誣扳、狡展。

    稽延時日。

    其未獲要犯匪夥等。

    既有逃匿安南之供。

    自應照會阮光平、于境内堵截搜拏。

    該國王最稱恭順。

    想能嚴饬鎮目、上緊緝捕。

    如果将匪犯獲獻。

    自當優加恩赉也。

    至阮光平回國後。

    特遣家臣黃仲川、赍送福康安禮物。

    固屬該國王恭敬悃誠。

    藉通款洽。

    但伊職居藩服。

    分則外夷。

    福康安卻之不受。

    自當如此。

    該國王接準照會。

    知人臣無越境私交之義。

    于天朝法制。

    更為得體也。

    将此傳谕福康安、郭世勳、并谕伍拉納知之。

     ○丁酉。

    谕、據永保奏、哈薩克汗斡裡素勒坦。

    遣伊子阿彌載來京瞻觐。

    并将土爾扈特俄羅斯等情形籌畫具奏。

    哈薩克汗斡裡素勒坦。

    于去歲遣伊弟多索裡素勒坦。

    恭祝朕八旬萬壽。

    尚未回至牧所。

    今又遣伊子阿彌載前來。

    實因屢年受朕不次之恩。

    淪肌浃髓。

    感戴之心。

    出于至誠。

    實為可喜。

    永保因阿彌載幼小。

    令其在路不必趕緊。

    令于七月盡八月初間。

    至避暑山莊。

    所辦甚是。

    又将土爾扈特喇嘛薩邁林傳述之語。

    斟酌籌畫目今俄羅斯、哈薩克、上爾扈特等情形。

    與朕所降谕旨吻合。

    永保頗為長進。

    甚屬可嘉。

    新疆得此曉事可任之人。

    實為于事有益。

    永保着加恩授為内大臣。

    賞戴雙眼花翎。

    以示鼓勵。

    即頒賞頭品頂戴。

    雙眼花翎。

    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永保接授後。

    益當感激朕恩。

    于一切事體。

    愈加奮勉。

     ○戊戌。

    上禦勤政殿聽政。

     ○谕曰、慶霖現穿母孝。

    所有青州副都統事務。

    着派德福前往署理。

    慶霖着來京成服。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審訊薩邁林、竟不認自行逃往。

    堅稱被哈薩克拏去。

    且又供四哈薩克内。

    有一名雅瑪呼勒者等語。

    看來或果系被擒。

    亦未可定。

    此案竟不必深究。

    但傳谕保甯、永保等、作為無事處之可也。

     ○調鑲藍旗蒙古副都統台斐英阿、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以工部右侍郎成策、兼鑲藍旗蒙古副都統。

     ○豁除直隸易州梁各莊建永福寺占民田四十五畝有奇額賦。

     ○己亥。

    谕、據僧保住奏稱、拏獲由配所脫逃為奴遣犯周盛寬、林大生、二名。

    業經審明。

    将周盛寬即行正法。

    林大生系尋常發遣人犯。

    照例另行辦理等語。

    周盛寬系三次搶掠減等為奴遣犯。

    膽敢由配所脫逃。

    情屬可惡。

    拏獲自應正法。

    但林大生雖系尋常遣犯。

    其因何事發遣之處。

    摺内并未聲明。

    如何照例辦理之處。

    亦未聲明。

    再此次所獲逃犯二名。

    想來非協領佐領等自行拏獲。

    必有領催兵丁。

    亦應賞赉以示鼓勵。

    着交僧保住、将林大生究系因何事發遣。

    現在拏獲。

    如何照例辦理之處查明。

    并将拏獲逃犯之兵丁人等查明。

    量加獎賞。

    奏聞。

     ○署江西巡撫姚棻覆奏、督辦緝私疏引。

    查南昌等府。

    與粵浙毗連之處。

    堵截尚易為力。

    惟建昌府屬。

    界連閩省。

    路徑較多。

    堵截稍難。

    必須于各要隘添設卡巡。

    廣為堵截。

    現經岸商等呈請捐辦。

    上年缺銷七千八百餘引。

    誠恐新舊遞壓。

    現通饬嚴緝私販。

    以期暢銷。

    俟恒甯三月底屆滿。

    即牽算銷數。

    核計功過具奏。

    得旨、此亦無可奈何之法。

    且行之。

    或可再酌。

     ○以按察使銜福建台灣道王慶長、為福建按察使。

     ○庚子。

    谕、據阿桂奏、伊子阿必達患病日久。

    現在不能當差等語。

    着照阿桂所請。

    阿必達準其解任調理。

    其所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員缺。

    着阿爾薩朗調補。

    阿爾薩朗所遺員缺。

    着永珊補授。

     ○谕軍機大臣曰、姚棻奏、粵浙兩省。

    毗連江境之處。

    堵緝私鹽。

    尚易為力。

    惟建昌府屬。

    界連閩省之區。

    路徑較多。

    堵緝稍難。

    必須于各要隘添設卡巡。

    廣為堵截。

    方收實效等語。

    各省行銷官鹽。

    分疆畫界。

    各銷各地。

    原以杜偷漏引課。

    越境販私之弊。

    但必須酌核遠近情形。

    使民間食鹽。

    不緻舍近求遠。

    去賤就貴。

    方為妥善。

    即如姚棻所奏、江西建昌界連閩省。

    該處私鹽。

    多從福建販入。

    可見建昌一府。

    雖例食淮鹽。

    而距淮南二千餘裡。

    閩省邵武汀州等處。

    不過二三百裡。

    運鹽程站。

    較之淮南近至十倍。

    其鹽價自必貴賤懸殊。

    欲百姓之舍近賤而食遠貴。

    原非正道。

    即禁閩鹽之不入江境。

    顯屬有名無實。

    不知從前定例時。

    何以不将鄰閩府分。

    就近行銷耶。

    他如湖南之永順。

    湖北之宜昌等府。

    與川境毗連。

    該處私鹽。

    俱從四川運入。

    以此類推。

    各省多有。

    在鹽政等各有額定引課。

    所謂出納之吝。

    不肯通融辦理。

    殊不知建昌與閩省相近。

    永順宜昌等府與川省相近。

    何妨改食川閩引鹽。

    所有應徵鹽課。

    即移至該二省輸納。

    如此一轉移間。

    不特便于民食。

    即私販亦無從影射獲利。

    其弊自可不禁而止。

    即直隸、豫、東、江、浙、閩、粵、山、陝、甘肅、雲、貴、等省。

    向定銷引地方。

    有相離較遠之處。

    或可改歸就近省分。

    均勻搭配。

    庶于民食國課。

    兩無妨礙。

    但此事行之既久。

    一涉更張。

    恐緻滋擾。

    捍格難行。

    着傳谕各督撫酌量情形。

    悉心核議。

    如能不動聲色。

    與鄰省彼此确商調劑。

    可省許多緝私之繁者。

    并着會銜詳議具奏。

    總以不畏難而又以不滋事為要。

     ○又谕曰、姚棻奏、拏獲臨川縣民張必發等十二犯。

    結黨誘賭滋事。

    審明定拟一摺。

    内稱、張必發等藉墟會酬神為名。

    結拜兄弟。

    糾黨誘賭。

    并有強當強買之事。

    民間因其兇惡。

    指為天罡地煞名目。

    該犯等即以天罡為會名。

    每借廟會斂錢打架。

    擾害地方等語。

    此案張必發等立會斂錢。

    強梁滋事。

    殊屬不法。

    乃該撫摺内。

    稱天罡地煞。

    實是鄉間诟罵惡人之語。

    為之聲叙。

    以冀化大為小。

    甚屬非是。

    試思天罡地煞。

    系水浒傳奇所造名目。

    設為誇大之詞。

    以肆其橫行搶奪。

    姚棻豈未之見。

    非若川省呼匪徒為<口固>噜。

    語涉詈罵者可比。

    安得以天罡為詈罵之言。

    曲為解免耶。

    況該犯等既聚集多人。

    而鄉民以天罡會指為诟罵。

    該犯等豈肯直居其名。

    外省地方官辦理案件。

    往往規避處分。

    化大為小。

    積習相沿。

    牢不可破。

    即如閩省天地會。

    改為添弟會。

    有心隐飾。

    即其明證。

    姚棻曾任閩粵。

    豈不聞知。

    雖張必發等糾黨滋事。

    不過意在斂錢。

    訊無别項不法情事。

    然該地方官有意消弭。

    以天罡系詈罵之詞。

    代為開脫。

    該撫不行詳察。

    遽爾入告。

    轉緻案情不實。

    姚棻着傳旨嚴行申饬。

    至此案雖非糾衆搶劫滋事。

    但既聚有十二人之多。

    為首之犯。

    亦應加重問拟絞罪。

    方足示懲。

    着傳谕姚棻、再行提犯嚴鞫。

    務得确情。

    另行定拟具奏。

    以成信谳。

    尋奏、提到各犯。

    率同兩司悉心推鞫。

    據供、天罡會名目。

    系外人所指。

    後即藉此恐吓鄉愚。

    供認明确。

    實與自立無異。

    批、若是罵語。

    何以藉名恐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