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三

關燈
徒陳添順、謀逆騙錢一案。

    首夥各犯。

    迅速全行拏獲。

    審明定案後。

    始行奏聞。

    并不稍露張皇。

    梁肯堂曆任封圻。

    豈轉不若初任總督之鄂輝耶。

    着傳谕穆和蔺、就近即饬阿精阿、押帶劉松、前往焦園村。

    令其指認住址。

    确切查拏。

    如實有高三其人。

    自當就近根究。

    嚴行審辦。

    倘所指又屬虛誣。

    自系該犯任意謊供。

    藉詞支飾。

    殊屬可惡。

    即着穆和蔺、阿精阿、用刑嚴審劉松畢。

    即于該處正法。

    速為完結。

    毋任伊信口捏供。

    紛紛咨緝。

    徒滋擾累也。

    将此傳谕梁肯堂、并谕穆和蔺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阜平縣民周奉玉妻耿氏。

     ○己巳。

    遣官祭曆代帝王廟。

     ○庚午。

    以病休奉國将軍永悌子綿款、照例襲職。

     ○辛未。

    孝昭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昨召見國子監蒙古司業五格、詢以蒙古語。

    竟全不解。

    何以膺訓課蒙古學諸生之任。

    該員原系郎中。

    着仍以郎中補用。

    所有國子監蒙古司業員缺。

    着該部于蒙古應升人員内。

    揀選能通習蒙古語者二三員。

    帶領引見。

    候朕簡用。

     ○又谕、據孫士毅等奏、審訊販賣私鹽各犯。

    據供、或在海州等處池竈。

    收買餘鹽。

    戒在洪澤湖邊窰溝、曾家嘴二處。

    半途接買。

    現已飛咨全德、查明海州小房子等處。

    是否均系闆浦場所管。

    再行參奏。

    所有各犯供出未獲之同夥船戶。

    及竈丁秤乎等。

    均經四路緝拏務獲等語。

    海州小房子等處産鹽池竈。

    俱系專設場員經理。

    存積餘鹽。

    豈容稍有透漏。

    今該犯等所賣私鹽。

    多從該場販買。

    顯與竈戶通同作弊。

    即該場官亦不得诿為不知。

    乃全德平日。

    惟以官引滞銷。

    指為地方官查禁私枭不力。

    紛紛陳奏。

    豈知該犯等所賣私鹽。

    竟系從場竈販出。

    是地方官即竭力緝私。

    而竈戶轉将官鹽出售。

    何以杜私販而絕弊源。

    全德于所屬各場。

    并不認真整頓。

    實力訪查。

    以緻竈戶等敢于私行售賣。

    及至私鹽充斥。

    官引不能暢銷。

    祇以地方官查緝疎懈為詞。

    意存推卸。

    甚屬不公。

    全德着嚴行申饬。

    并交該衙門議處。

    以示懲儆。

    嗣後各鹽政、務須嚴饬各該場。

    将所積餘鹽。

    毋許竈戶等稍有透漏。

    使私枭無從販買。

    其弊自可漸除。

    而官鹽不緻日有壅滞。

    至窰溝、曾家嘴、兩處私鹽。

    該犯等供系向攬頭秤手轉買。

    該處并非鹽場。

    安得有攬頭秤手。

    恐亦系官廠人役。

    通同舞弊。

    自應查拏到案。

    究明來自何場。

    與失察竈丁私賣餘鹽之各場員等。

    一并嚴參究辦。

    其同夥船戶竈丁秤手。

    并零星接販之人。

    俱當查拏務獲。

    徹底根訊。

    着孫士毅等、将全案人犯。

    逐一研鞫。

    務得實情。

    其場員有無知情賄縱。

    及沿途經過地方員弁兵役。

    有無得贓包庇情事。

    一并嚴審定拟具奏。

     ○谕軍機大臣等、據孫士毅奏、丞倅管理各廠船工。

    草率從事。

    請交巡道督辦一摺。

    所奏是。

    已如議行矣。

    江省船廠。

    自乾隆三年。

    由道員改歸丞倅之後。

    已閱五十餘年。

    何以曆任督撫、并不随時酌改。

    前降旨令孫士毅詳查奏覆。

    茲據奏稱、江甯蘇州兩藩司。

    于書麟任内、詳請将船工仍歸道員管理。

    書麟因詳内所叙未明。

    先行駁查。

    旋值卸事未辦等語。

    戰哨船隻。

    最關緊要。

    管理之丞倅等經理不善。

    原應早為籌畫。

    乃書麟于兩司具詳後。

    未将應否辦理之處。

    據實核定。

    僅藉稱詳内原委未明。

    先行駁查。

    為此模棱兩可之見。

    地方大吏。

    于此等事件。

    任意因循推诿。

    安能望其留心整飾耶。

    書麟不應出此。

    着傳旨申饬。

     ○兩江總督孫士毅、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淮安府運河迤下東岸。

    向有泾河石閘。

    減洩河水。

    由山陽寶應各縣。

    入射陽湖。

    穿蕩歸海。

    民田藉以灌溉。

    自五十一年運河盛漲。

    緻該閘兩牆蟄裂。

    底石沖翻。

    難資啟閉。

    屢據山陽縣士民王旭等、呈請按田捐修。

    前督臣書麟、饬令确估。

    茲核估實需工料銀五千九百八十四兩零。

    臣等赴勘。

    石閘密迩淮城。

    減洩盛漲。

    上下堤工。

    不緻吃重。

    并可保護城垣。

    民田亦資灌溉但需費稍多。

    請先動借司庫錢糧。

    責成該縣知縣購料督修。

    仍令分四年攤徵歸款。

    報聞。

     ○壬申。

    上禦勤政殿聽政。

     ○谕軍機大臣等、都察院衙門奏江南邳州民人栗時育、以蠹役誣陷代父聲冤等情呈控一摺。

    此案栗秉鈞、先後呈控該省督撫衙門。

    審系栗秉鈞私立社名。

    抗不完料。

    問拟流罪。

    經書麟咨部完結。

    今栗時育以邳州書役石位、串工書張清萬、捏造供詞。

    陷害伊父。

    并将已完攤派稭料。

    勒折重追。

    種種情弊。

    如果所控屬實。

    自當嚴行究治。

    或系栗秉鈞抗欠工料。

    誣告勒折。

    業經問罪。

    栗時育藉口為父聲冤。

    來京呈控。

    希圖翻案卸罪。

    亦不可不徹底根究。

    以儆刁風。

    着傳谕孫士毅、長麟、提集犯證。

    秉公确審定拟具奏。

    此事系書麟審辦咨部。

    非孫士毅、長麟、任内之事。

    自無所用其回護也。

    所有原告栗時育、已交該部照例解往質訊。

    都察院原摺供詞。

    俱着發交閱看。

     ○豁免貴州運京沉溺未護鉛六萬三千三百斤。

     ○以侍講學士周興岱、為内閣學士。

    兼禮部侍郎。

     ○緩徵安徽宿州、靈璧、泗州、并舊虹、旴<日台>、五河等五州縣。

    鳳陽、長淮、泗州等三衛。

    乾隆五十五年分、被水成災額賦、及民欠耔種。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許州民李大顯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