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一

關燈
有接贓私買之人。

    現在浙省拏獲屢買盜贓之周友卿。

    可為明證。

    伍拉納此時。

    竟當在閩、饬屬于洋面、及各處海口、認真緝捕。

    或親至沿海查拏。

    何必因此一案餘犯。

    前赴溫州。

    上年十一月内、曾經降旨谕知伍拉納、此時想已接奉。

    該督即當遵照前旨。

    毋庸赴浙。

    如已起程抵溫。

    将緝捕事宜。

    與福崧等商定後。

    即着速行回閩。

    至福崧俟查催海塘後。

    即行前往溫州督辦。

    務期盜首就獲。

    洋面肅清。

    不可稍有疎縱也。

    将此由六百裡各傳谕知之。

     ○命大學士王傑、為尚書房總師傅。

     ○以禮部右侍郎順天學政劉墉、為左都禦史。

    順天府府尹吳省欽、為禮部右侍郎。

    提督順天學政。

     ○禮部題、朝鮮國王李算、遣使表賀冬至、元旦、及謝恩方物。

    暹羅國王鄭華、遣使表賀萬壽方物。

    緬甸國王孟隕、遣使表貢謝恩方物。

    俱賞赉筵宴如例。

     ○己亥。

    谕曰、伊犁之索倫達呼爾部落兵丁等、自前往駐防以來。

    一切官差。

    甚屬奮勉。

    且于喀什噶爾、塔爾巴哈台、防戍差務。

    均甚得力。

    但數年來生齒日繁。

    向來每月給與一兩錢糧。

    于伊等生計。

    未免拮據。

    着施恩伊犁之索倫達呼爾兵丁等、每月賞給二兩錢糧。

    并加增養育兵三百名。

    每月給與一兩錢糧。

    以示朕惠愛旗仆之意。

     ○谕軍機大臣等、本曰穆和蔺奏、據陳文緯禀稱、督同府縣、将劉松所供之高三拏獲。

    該犯雙目俱瞽。

    搜查家内。

    并無不法字迹。

    連日審訊。

    堅供與劉松素不認識。

    惟記得五十二年三月間。

    有一乞丐在門前要錢要飯。

    回說沒有。

    他便生氣。

    說我系河焦溝劉松。

    誰不知道。

    出言詈罵。

    因用拐棍向毆。

    他就去了。

    并沒傳授歌詞。

    亦不知神焦廟道士系何姓名。

    實是挾嫌誣扳。

    随将該犯押解到省。

    經該撫率同司道研訊。

    供亦相符。

    現在饬縣管押。

    以候質究等語。

    前據梁肯堂覆訊劉松。

    供稱、所帶歌單。

    系焦園村人高三、言及壺關縣神焦廟道士廣息曾傳歌詞。

    因收該犯為徒。

    轉行傳給是此項歌單。

    劉松得自高三供詞甚屬确鑿茲據穆和蔺奏、拏獲高三審訊。

    堅稱并未與劉松認識。

    曾有讨乞花子。

    在門首叫喊。

    因不給錢飯出言詈罵。

    自稱劉松實是挾嫌誣捏。

    并無傳授歌詞情事。

    或高三恃無質證。

    飾詞狡展。

    抑或劉松實系誣扳報怨。

    均未可定着傳谕梁肯堂、即速提訊劉松。

    伊前日所指高三、是否實有傳授歌詞之事。

    如系挾嫌誣扳。

    則其歌單畢竟得自何人。

    務令一一據實供吐速奏。

    毋任支吾狡展。

    緻滋延宕。

    該督審訊明确。

    即一面具奏。

    一面咨明穆和蔺查照辦理。

     ○又谕曰、奎林等奏、拏獲謀殺捕役。

    複經越獄從賊逆犯林濕一名。

    業經照謀叛律拟以斬決。

    即請王命正法。

    并嚴拘犯屬照律緣坐等語。

    此案林濕一犯。

    先因拒捕殺斃事主。

    拏獲收禁。

    及賊匪陷城。

    旋即越獄從匪。

    逃入内山。

    現又起意夥同匪類。

    殺死捕役。

    不法已極。

    該犯雖已立正典刑。

    其長子林兜、次子林連、均年在十五歲以下。

    例應送京閹割。

    着傳谕奎林等、即将該犯林濕之子林兜、林連、解送進京。

    交内務府照例辦理。

    至此案未獲何創等各犯。

    并着奎林等、即行饬屬上緊緝拏務獲。

    審明定拟。

    毋使一名漏網。

     ○又谕曰、伍拉納奏、續獲行劫浙省哨船案内、拒傷官兵首夥盜犯。

    審明分别淩遲斬決一摺。

    又另片稱、據各營縣報獲浙江劫船案内、洋盜蔡市等十五名。

    廣東戕官案内、洋盜梁麟等十五名。

    現在提省嚴鞫等語。

    所辦好。

    已于摺内批示矣。

    浙江粵東洋盜。

    多系籍隸福建。

    該犯等劫得貨物。

    回至閩省。

    勢須登岸變贓。

    是以節經降旨。

    令伍拉納嚴饬各文武員弁、于洋面海口嚴密訪拏。

    茲據伍拉納前後拏獲浙省行劫哨船案内盜犯二十八名。

    拏獲廣東戕官案内盜犯前後十七名。

    可見各盜犯在浙江粵東洋面行劫後。

    俱紛紛竄回原籍。

    希圖上岸變賣贓物。

    伍拉納尤當上緊饬屬。

    于洋面及各處海口、認真緝捕。

    遵照節次谕旨。

    毋庸前赴溫州。

    況此次雖據該督拏獲曾根、邱吝等、各犯正法。

    而昨日福崧等摺内、拏獲陳潮等、訊出該犯等、俱在吳機、林首、陳賞等船中。

    出洋行劫哨船。

    又前據福康安奏、崖州案内盜首。

    系何起文、李廣才、蛋家二、亞常、大辮三等犯。

    俱未經拏獲。

    是各案首夥盜犯尚多。

    正應趁此跟蹤購線。

    務須全數弋獲。

    盡法處治。

    以靖海疆而戢盜風。

    所有拏獲盜匪認真出力之文武員弁。

    并着伍拉納查明咨部議叙。

    以示鼓勵。

    将此谕令知之。

    仍即将續獲盜犯速行回奏。

     ○以伊犁将軍保甯、為禦前大臣。

     ○庚子。

    谕曰、勒保奏、安定縣民吳喜周、蘇拱辰、俱年臻耄耋。

    五世同堂。

    請予錫赉等語。

    壽民吳喜周、蘇拱辰等、所有應行賞赉之處。

    該部照例辦理。

     ○又谕、拏獲脫逃之鑲黃旗滿洲候補繕本筆帖式瑞昌。

    訊據供稱、伊系提督衙門主事台費音之子。

    因伊繼母平日不加撫恤。

    不勝折挫。

    是以離家躲避。

    前往浙江。

    尋伊師傅。

    凡系旗人脫逃被獲。

    俱應發遣伊犁。

    茲瑞昌因伊繼母折挫。

    離家躲避。

    情尚可憫。

    與無故擅自脫逃者有間。

    但伊雖因繼母逼迫所緻。

    朕亦斷不肯因其子而治其母之罪。

    着交該旗、将台費音家産。

    除留台費音當差費用外。

    其餘分作四分。

    将瑞昌之弟兄三人、分析另居。

    勿許母子等相見。

    瑞昌、着革去候補繕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