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十二月。
丁未。
朔。
上詣大高殿行禮。
○谕曰、朱圭奏、旌德縣貢生朱麟書、五世一堂。
請錫予恩赉等語。
朱麟書、慶衍曾元。
洵為盛事。
所有應行賞赉之處。
着該部照例辦理。
○谕軍機大臣等、據畢沅奏、楚北訟風最甚。
一經控準。
竄迹遠揚。
民間有隻圖準不圖審之諺。
每屆放告之期。
接閱詞狀。
即将具呈人押交藩臬。
立時審辦。
倘有原告規避已逾兩月者。
即照新例詳明銷案。
仍俟緝獲原告治罪。
統計結過各案一千五百餘件。
未結各案。
現俱派員分審。
立限速結等語。
楚省民情刁悍。
素以健訟為能。
但若如所辦。
何緻原告規避。
希冀牽引株連。
為洩忿陷人之計。
此等刁民甚屬可惡。
自當嚴行懲創。
以儆惡習。
今畢沅督率地方官嚴審速結。
并将具呈人立即管押。
勿令遠揚。
所辦尚好。
但該督自到任以來。
迄今已及兩載。
于地方事件。
并未實力整頓。
惟此一奏。
尚覺稍有良心。
然亦因楚省赴京呈控者紛紛不絕。
派往審辦之吉慶等、久駐該省。
畢沅恐民風日益刁健。
始行留心查辦。
立法嚴懲。
是所辦雖屬認真。
而平日不及早清厘。
以緻塵案累積。
告讦成風。
亦難辭怠緩之咎。
且恐此奏。
仍屬虗言也。
況地方官收受呈詞後、即應将原告之人扣留待質。
乃任其匿不到案。
枉累無辜。
而阘茸疲玩之員。
藉辭延宕。
懸案不結。
就該督所奏情形而論。
是該省之吏治廢弛。
已不啻自行呈首矣。
嗣後該督等務須督率所屬。
遇有控案。
立即管押原告。
迅速審斷。
倘敢潛行逃避。
情虛已可概見。
莫若照原告兩月不到立案不行之例。
竟可毋庸審辦。
詳明銷案。
其任聽原告逃匿之地方官。
即行從嚴參處。
仍俟緝獲原告到案。
重治其罪。
庶使此等刁惡訟棍。
知所儆懼。
或可稍為斂迹也。
将此傳谕畢沅、并谕福甯知之。
○又谕曰、尚安奏、綏來縣民人吳文德、向鄒緒堂索欠未償。
越日鄒緒堂帶同兵丁何奉朝、赴吳文德鋪内尋鬧。
該犯躲避未見。
嗣因買食西瓜。
與何奉朝挨坐相碰。
緻被詈罵。
吳文德觸起前嫌。
将何奉朝紮傷身死。
請照故殺律拟斬監候等語。
此案鄒緒堂向吳文德争鬧。
何奉朝不過随同前往。
吳文德于他處相遇。
辄因口角微釁。
觸起前嫌。
将何奉朝立即紮斃。
情殊兇惡。
且事犯在本年秋審以前。
着傳谕尚安、将該犯入于本年秋審情實人犯内。
即行正法。
○戊申。
吏部議覆、廣東巡撫郭世勳疏稱、現奉裁之東莞一場。
系大使實缺。
請将博茂場委缺。
改為實缺。
以符铨政。
其俸廉役食。
照東莞場原額支領。
并給新印。
應如所請。
從之。
○己酉。
谕、前據尹壯圖奏、督撫等藉交罰項為名。
派累屬員。
緻有虧缺。
且言督撫等聲名狼籍。
吏治廢弛。
各省風氣。
大抵皆然。
若果所言确有指證。
據實劾參。
朕必從嚴究辦。
而尹壯圖兩次奏覆。
仍未指出一人一事實據。
因伊有自請盤查之奏。
當派侍郎慶成、帶同前往山西。
切實盤查。
該省系書麟管轄。
即伊摺内所指之人也。
倘有侵虧。
自不肯為之隐諱。
今慶成偕尹壯圖馳抵大同府。
會同書麟、将庫項逐一查照彈兌。
絲毫并無短少。
複将倉庫丈量盤驗。
石數亦屬相符。
并據尹壯圖奏明親自盤查。
不能指出虧空确據。
陳奏不實之咎。
百喙難辭。
懇即回京治罪。
是其前奏之逞臆妄談。
幾如捕風捉影。
毫無憑據。
實已不能置辯。
但閱其摺内、仍稱猥以戆愚。
冒渎聖聰。
蒙派往山西盤查倉庫。
晝夜趕程。
誠恐偶冒霜露之疾。
不能平安回京。
以受朝廷處治。
轉非為臣之體等語。
是何言耶。
往查是伊所請。
今既派往。
又欲回京。
人臣受君命者。
當如是乎。
且伊奏摺祇雲各督撫藉口罰項。
派累貪婪。
各州縣倉庫侵虧。
官吏欺蔽。
并未言及朕之得失。
若所奏皆能确實。
倉庫竟有虧缺。
方将嘉其公正。
治督撫等以應得之罪。
今尹壯圖自知虛捏。
而認罪之語。
一則曰冒渎聖聰。
再則曰受朝廷處治。
故為隐躍其辭。
轉似伊抗疏谏诤。
朕不能容受直言者然。
則其居心巧詐。
殆不可問。
且所奏倉庫虧缺。
始而欲派滿洲大臣同往查訪。
茲以大同府庫無虧。
又不欲赴他處盤驗。
遽請回京。
似此進退任意。
已犯人臣無将之義。
尹壯圖雖非積學。
亦曾讀書。
甯不知人臣無将。
将則必誅乎。
在尹壯圖之意。
徒以備職閑曹。
内而不能升用侍郎。
外而不能如錢沣之簡派學政。
藉得養廉公費。
思因此奏仰邀升擢。
伊之才具迂謬。
固不待言。
即以學問而論。
前奏各摺内。
字畫訛舛之處。
不一而足。
豈能勝訓迪士子之任。
蓋伊亦自知才具學問。
均屬平常。
即或不能邀恩錄用。
猶可以建白沽谠直之名。
且得藉盤查各省倉庫為辭。
沿途吓詐。
挾制官吏。
将來或盤至淮揚一帶。
鹾賈等畏其聲勢。
共相佽助。
伊既坐博高名。
又可廣漁厚利。
以
庚戌。
十二月。
丁未。
朔。
上詣大高殿行禮。
○谕曰、朱圭奏、旌德縣貢生朱麟書、五世一堂。
請錫予恩赉等語。
朱麟書、慶衍曾元。
洵為盛事。
所有應行賞赉之處。
着該部照例辦理。
○谕軍機大臣等、據畢沅奏、楚北訟風最甚。
一經控準。
竄迹遠揚。
民間有隻圖準不圖審之諺。
每屆放告之期。
接閱詞狀。
即将具呈人押交藩臬。
立時審辦。
倘有原告規避已逾兩月者。
即照新例詳明銷案。
仍俟緝獲原告治罪。
統計結過各案一千五百餘件。
未結各案。
現俱派員分審。
立限速結等語。
楚省民情刁悍。
素以健訟為能。
但若如所辦。
何緻原告規避。
希冀牽引株連。
為洩忿陷人之計。
此等刁民甚屬可惡。
自當嚴行懲創。
以儆惡習。
今畢沅督率地方官嚴審速結。
并将具呈人立即管押。
勿令遠揚。
所辦尚好。
但該督自到任以來。
迄今已及兩載。
于地方事件。
并未實力整頓。
惟此一奏。
尚覺稍有良心。
然亦因楚省赴京呈控者紛紛不絕。
派往審辦之吉慶等、久駐該省。
畢沅恐民風日益刁健。
始行留心查辦。
立法嚴懲。
是所辦雖屬認真。
而平日不及早清厘。
以緻塵案累積。
告讦成風。
亦難辭怠緩之咎。
且恐此奏。
仍屬虗言也。
況地方官收受呈詞後、即應将原告之人扣留待質。
乃任其匿不到案。
枉累無辜。
而阘茸疲玩之員。
藉辭延宕。
懸案不結。
就該督所奏情形而論。
是該省之吏治廢弛。
已不啻自行呈首矣。
嗣後該督等務須督率所屬。
遇有控案。
立即管押原告。
迅速審斷。
倘敢潛行逃避。
情虛已可概見。
莫若照原告兩月不到立案不行之例。
竟可毋庸審辦。
詳明銷案。
其任聽原告逃匿之地方官。
即行從嚴參處。
仍俟緝獲原告到案。
重治其罪。
庶使此等刁惡訟棍。
知所儆懼。
或可稍為斂迹也。
将此傳谕畢沅、并谕福甯知之。
○又谕曰、尚安奏、綏來縣民人吳文德、向鄒緒堂索欠未償。
越日鄒緒堂帶同兵丁何奉朝、赴吳文德鋪内尋鬧。
該犯躲避未見。
嗣因買食西瓜。
與何奉朝挨坐相碰。
緻被詈罵。
吳文德觸起前嫌。
将何奉朝紮傷身死。
請照故殺律拟斬監候等語。
此案鄒緒堂向吳文德争鬧。
何奉朝不過随同前往。
吳文德于他處相遇。
辄因口角微釁。
觸起前嫌。
将何奉朝立即紮斃。
情殊兇惡。
且事犯在本年秋審以前。
着傳谕尚安、将該犯入于本年秋審情實人犯内。
即行正法。
○戊申。
吏部議覆、廣東巡撫郭世勳疏稱、現奉裁之東莞一場。
系大使實缺。
請将博茂場委缺。
改為實缺。
以符铨政。
其俸廉役食。
照東莞場原額支領。
并給新印。
應如所請。
從之。
○己酉。
谕、前據尹壯圖奏、督撫等藉交罰項為名。
派累屬員。
緻有虧缺。
且言督撫等聲名狼籍。
吏治廢弛。
各省風氣。
大抵皆然。
若果所言确有指證。
據實劾參。
朕必從嚴究辦。
而尹壯圖兩次奏覆。
仍未指出一人一事實據。
因伊有自請盤查之奏。
當派侍郎慶成、帶同前往山西。
切實盤查。
該省系書麟管轄。
即伊摺内所指之人也。
倘有侵虧。
自不肯為之隐諱。
今慶成偕尹壯圖馳抵大同府。
會同書麟、将庫項逐一查照彈兌。
絲毫并無短少。
複将倉庫丈量盤驗。
石數亦屬相符。
并據尹壯圖奏明親自盤查。
不能指出虧空确據。
陳奏不實之咎。
百喙難辭。
懇即回京治罪。
是其前奏之逞臆妄談。
幾如捕風捉影。
毫無憑據。
實已不能置辯。
但閱其摺内、仍稱猥以戆愚。
冒渎聖聰。
蒙派往山西盤查倉庫。
晝夜趕程。
誠恐偶冒霜露之疾。
不能平安回京。
以受朝廷處治。
轉非為臣之體等語。
是何言耶。
往查是伊所請。
今既派往。
又欲回京。
人臣受君命者。
當如是乎。
且伊奏摺祇雲各督撫藉口罰項。
派累貪婪。
各州縣倉庫侵虧。
官吏欺蔽。
并未言及朕之得失。
若所奏皆能确實。
倉庫竟有虧缺。
方将嘉其公正。
治督撫等以應得之罪。
今尹壯圖自知虛捏。
而認罪之語。
一則曰冒渎聖聰。
再則曰受朝廷處治。
故為隐躍其辭。
轉似伊抗疏谏诤。
朕不能容受直言者然。
則其居心巧詐。
殆不可問。
且所奏倉庫虧缺。
始而欲派滿洲大臣同往查訪。
茲以大同府庫無虧。
又不欲赴他處盤驗。
遽請回京。
似此進退任意。
已犯人臣無将之義。
尹壯圖雖非積學。
亦曾讀書。
甯不知人臣無将。
将則必誅乎。
在尹壯圖之意。
徒以備職閑曹。
内而不能升用侍郎。
外而不能如錢沣之簡派學政。
藉得養廉公費。
思因此奏仰邀升擢。
伊之才具迂謬。
固不待言。
即以學問而論。
前奏各摺内。
字畫訛舛之處。
不一而足。
豈能勝訓迪士子之任。
蓋伊亦自知才具學問。
均屬平常。
即或不能邀恩錄用。
猶可以建白沽谠直之名。
且得藉盤查各省倉庫為辭。
沿途吓詐。
挾制官吏。
将來或盤至淮揚一帶。
鹾賈等畏其聲勢。
共相佽助。
伊既坐博高名。
又可廣漁厚利。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