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一

關燈


    嗣後拔貢朝考。

    統俟各該生等齊集京師後。

    禮部即行奏請。

    定期在貢院考試。

    不必分作三次。

    至朝考取入一二等者。

    向派王大臣挑選。

    其入選者、帶領引見以小京官分部學習。

    及以知縣教職等官錄用。

    較之進士歸班。

    舉人截取铨選者更速是拔貢一途。

    尤為士子捷徑。

    必須秉公考核以杜。

    躁進而整士風但各省學政考拔時。

    拘于成例。

    按照府廳州縣應拔定數考取。

    往往有一學中、并無真才可膺是選。

    而濫行充數。

    并有于鄉紳子弟中遴拔者。

    是各學政已不免有瞻顧徇情之處。

    而到京朝考後。

    若仍令王大臣挑選。

    安知不又互相請托。

    殊非核實遴才之道。

    所有王大臣挑選之例。

    着即行停止。

    此次拔貢朝考取入一二等者。

    着于正大光明殿覆試。

    再行欽派大臣秉公閱卷。

    取定後。

    按照等第名次。

    帶領引見。

    候朕分别錄用。

    其朝考及覆試題目。

    屆期欽定。

    以昭慎重。

    着為令。

     ○又谕曰、裘行簡向在軍機處行走。

    由内閣侍讀、補放知府。

    今以親老呈請改補京職。

    各省官員往往有父母年已衰老。

    不肯據實陳請。

    意圖戀棧。

    裘行簡呈明情願内用。

    甚屬可嘉。

    着加恩仍留知府頂帶。

    以員外郎即行補用。

     ○谕軍機大臣等、據韓鑅奏。

    王平莊民堰。

    濱臨黃河。

    因溜勢坐灣漫缺。

    現在設法取土盤築裹頭。

    會同孫士毅等、趕緊催料。

    晝夜堵截。

    以期及早斷流。

    其峰山閘業已堵閉。

    天然閘亦經收窄等語。

    宿州靈璧各地方。

    因王平莊民堰漫缺。

    由毛城鋪等處減洩下注。

    積水久未消退。

    節經降旨。

    饬令趕緊堵築。

    設法疏導。

    今毛城鋪滾壩過水。

    日見消減。

    王平莊嫩灘。

    亦漸涸出。

    而民堰缺口曾否堵截。

    下注之水。

    是否斷流。

    未據韓鑅等奏及。

    殊切廑懷。

    該處堤堰。

    雖系民修之工。

    但下遊各處積水皆由王平莊民堰漫出。

    必須及早堵截。

    被淹地畝。

    方能漸次涸出趕種秋麥。

    着傳谕韓鑅等會同孫士毅、催集物料。

    上緊補築。

    仍即将王平莊缺口堵築幾成之處。

    迅速覆奏。

     ○又谕曰、孫士毅奏、自入江境以後。

    接據上下兩江民人具控呈詞。

    關涉官吏之案。

    紛紛不一擇其中情節較重之件。

    俟由工所回至清江浦。

    親提究辦。

    其餘批饬兩司提省确訊等語。

    所奏甚是。

    江省吏治廢弛。

    已非一日。

    地方官相率效尤。

    一任書吏等舞弊營私。

    毫無顧忌。

    必不止高郵句容兩案。

    今孫士毅甫經到江。

    而民人具訴者紛紛。

    且有已結舊案。

    事隔多年。

    複經翻控者。

    不可不徹底認真審辦。

    以肅吏治而整官方。

    孫士毅辦事老練結實。

    受朕委任重恩務須不避嫌怨。

    秉公逐案确查并嚴饬兩司。

    親提研鞫。

    如不肖官吏。

    有似高郵句容之冒徵侵蝕。

    作奸犯科等事。

    立即據實參奏嚴辦。

    不可稍存徇隐姑息。

    有負任使将此傳谕知之。

     ○癸酉。

    谕曰、郭世勳奏、雷瓊道府等禀稱、參将錢邦彥、帶領外委張中秀、出洋巡查。

    遇見盜船。

    即施放槍炮。

    打傷盜匪盜船退遁。

    該參将乘勢追拏。

    沖礁撞破船頭。

    盜匪回帆抗拒。

    将錢邦彥殺害。

    并傷斃兵丁舵水人等。

    外委張中秀趕上救護。

    兵丁亦各受傷等語。

    錢邦彥帶兵出洋巡緝。

    陡遇盜船。

    即放槍炮。

    打傷盜匪。

    複乘勢追拏。

    尚為奮勇。

    乃因遇礁碰損船隻。

    不能行駛。

    被盜拒傷身死。

    殊堪憫恻。

    錢邦彥着照陣亡例議恤。

    其餘傷斃兵丁等。

    并着郭世勳查明。

    照例分别恤賞。

    該部知道。

     ○谕軍機大臣曰、郭世勳奏、據雷瓊道俞廷垣等禀稱、本年六月該鎮總兵陸廷桂、率同參将錢邦彥、出洋巡查。

    該鎮由東開駛。

    錢邦彥帶領外委張中秀、由西開駛。

    巡至崖州老虎頭外洋。

    見有盜船四隻。

    錢邦彥與張中秀先後往捕。

    施放槍炮。

    打傷盜匪。

    盜船退遁。

    錢邦彥乘勢追拏。

    沖礁撞破船頭。

    盜匪回帆抗拒。

    将錢邦彥殺害。

    并傷斃兵丁舵水人等。

    張中秀趕上救護。

    兵丁亦各受傷。

    随一面咨會署提督蒼保、一面饬委署臬司韓崶、馳往督緝。

    并據蒼保奏稱、接到郭世勳知會。

    即兼程前往查拏各等語。

    參将錢邦彥、及兵丁舵水人等。

    已降旨分别賞恤矣。

    雷瓊一帶海面。

    向有盜匪出沒。

    經福康安嚴饬沿海文武官兵。

    兩次捕獲巨盜林亞五等。

    審明正法。

    稍示創懲。

    今崖州洋面。

    尚有盜船出沒。

    參将錢邦彥、奮勇追拏。

    因遇礁石。

    撞破船頭。

    不能行駛。

    盜匪等竟取乘機回帆抗拒。

    将錢邦彥殺害。

    實屬逞兇藐法。

    愍不畏死。

    似此拒捕傷官巨匪。

    不可不上緊搜捕。

    按名拏獲嚴辦。

    以懲兇暴而靖海疆。

    但海洋盜匪。

    敢于如此肆行無忌。

    殺害參将大員。

    未必不因福康安赴京後。

    郭世勳等不能認真整饬。

    而沿海文武員弁。

    及水師官兵等。

    俱各心存懈弛。

    以緻盜匪出洋肆劫。

    行兇拒捕。

    郭世勳等實難辭咎。

    此時署提督蒼保、總兵陸廷桂、署臬司韓崶、俱已馳赴該處。

    分頭督緝。

    着郭世勳嚴饬該署司、督率雷瓊道府等。

    迅速查拏。

    多方堵截。

    并着各提鎮督率水師員弁。

    帶領兵丁出洋搜捕。

    若能按名擒獲。

    該撫及提鎮等。

    尚可将功抵過如盜匪逃散匿迹。

    不能全數搜拏。

    惟郭世勳等是問。

    恐不能當此重咎也。

    至粵東洋面。

    與閩省毗連。

    盜匪聞拏緊急。

    或潛逃閩省島嶼藏匿。

    或登岸竄逸。

    均未可定。

    着伍拉納、即酌派水師将弁出洋。

    分頭巡緝。

    幫同截拏。

    并密饬各海口員弁。

    留心偵緝。

    如有盜匪進口。

    立即盤獲。

    毋得稍有疎漏。

    再福康安接奉此旨。

    知崖州地方有盜匪拒捕傷官重案。

    自必急于回粵。

    嚴饬督拏。

    更為得力。

    但現在帶領阮光平同行。

    若遽先行馳回。

    恐該藩心疑粵省有何要事。

    轉為不便。

    着傳谕福康安。

    此時且不必稍露形迹。

    仍與該藩按程行走。

    俟至湖北分路後。

    該督即速遄行。

    趕回粵東。

    如盜匪尚未全獲。

    務須督饬嚴拏。

    盡法處治。

    毋使一名漏網。

    再附報寄去奶餅一匣。

    着福康安、即交阮光平祇領。

    以備途間食用。

    并告知該藩不必具表謝恩。

    以示優眷。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無極縣民苌清女苌氏。

     ○甲戌。

    谕、編修周厚轅、前因大考休緻。

    來京祝嘏。

    進獻詩冊。

    複令出題考試。

    所作詩句。

    文理尚順。

    且該員因繕寫越幅。

    列入四等休緻。

    并非文理荒疎。

    尚可加恩錄用。

    周厚轅着仍以編修用。

     ○谕、據烏雅爾達奏稱、發往黑龍江為奴人犯王三槐、殺死伊家主納爾新保一家五口。

    并砍傷五口脫逃等語。

    王三槐、系謀殺人未死。

    入于緩決減等發遣之犯。

    今膽敢殺死。

    伊家主一家數口。

    殊堪痛恨。

    着交烏雅爾達嚴緝務獲。

    從重治罪外。

    但從前屢經降旨。

    以此等遣犯内。

    如有兇頑不聽使令者。

    伊家主不妨即時杖斃。

    或有不能管束者。

    令即報官另行辦理。

    設使分給人犯之家長等。

    果能管束得宜。

    撫養有恩。

    伊等亦人也。

    斷不忍殺傷該家主一家數口。

    此皆因各人犯之家主等惟知役使鞭撻。

    并不給與衣食。

    又不留心防範。

    以緻伊等忿激。

    殺傷家主。

    着交東三省将軍等。

    通行明白曉谕。

    令分給人犯之家長等。

    務須嚴加約束。

    如有性甚兇頑。

    不能管束者。

    即行禀知上司另行辦理。

    縱緻杖斃。

    亦無不可。

    仍令該家主等、務須給與衣食。

    毋得暴虐役使。

    以緻複為似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