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九

關燈
○是日、駐跸要亭行宮。

     ○丙午。

    谕曰浦霖奏湘陰縣民胡先哲、生員顧尚傑、善化縣監生楊士彥、湘潭縣民胡錫蓮、醴陵縣監生易子範、張居閣、攸縣武生王命卿、城步縣民楊志宏、武陵縣舉人楊健、俱年屆八十以上。

    五世同堂。

    又善化縣壽婦羅任氏、清泉縣壽婦鄭王氏、安鄉縣壽婦張計氏、俱年跻百齡。

    五世同堂。

    請分别賞赉旌表等語。

    耆民胡先哲等、暨壽婦羅任氏等、矍铄康強。

    門庭衍慶。

    洵為昇平人瑞。

    所有應行賞赉、及建坊旌表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又谕、據福崧奏、徐州府屬之砀山縣東南一帶。

    緣毛城鋪土壩刷寬過水。

    臨河民堰。

    漫缺下注。

    大堤内外民田廬舍。

    間被淹浸。

    其蕭縣地方。

    因黃水漫灘彙注。

    洪河不能容納。

    附近田畝亦有被淹。

    該撫現在親往履勘。

    督同該府縣等分别撫恤。

    請賞給一月口糧。

    以資接濟等語。

    江南砀、蕭二縣。

    均系積歉之區。

    今因毛城鋪裹頭刷寬河水漫溢。

    以緻附近田廬。

    間被淹浸。

    雖現據韓鑅等奏、業經補築完竣。

    河勢漸次歸槽。

    但該處民食維艱。

    自應亟為赈恤。

    俾得糊口有資。

    着照福崧所請。

    即于河庫撥銀一萬兩。

    解赴工所。

    以為撫恤之用。

    該撫務須督率所屬加意妥辦。

    按照被災戶口。

    核實散給。

    使窮檐均沾實惠。

    不緻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災黎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韓鑅等奏、毛城鋪裹頭壩尾。

    現已補築完竣。

    王平莊民堰漫缺進水之處。

    亦漸淤窄。

    并于砀山縣一帶大堤。

    酌做挑水壩、草壩。

    俱一律穩固無虞等語。

    昨據周樽奏、安徽宿州地方。

    因上遊黃水不循河路。

    泛濫而下。

    以緻該處西北兩鄉各村集。

    秋禾間被淹浸。

    堤埝亦皆漫溢。

    當經降旨、令朱圭迅速馳往查勘。

    又傳谕福崧、令其親赴該處。

    實力察看妥協。

    朕心正切廑注。

    茲又披閱韓鑅等奏到之摺。

    知大河水落工平。

    毛城鋪西裹頭刷寬之處。

    已于二十二日補築完固。

    大河水勢。

    業經歸槽。

    則下遊宿州被淹之處。

    自可漸次消涸。

    覽奏稍慰朕懷。

    着再傳谕福崧馳抵宿州後。

    務須遵照前旨。

    督同妥辦。

    勿使一夫失所。

    迅速覆奏。

    并着韓鑅、蘭第錫、所有補築埽壩。

    必須堅實完固。

    其砀山縣大堤。

    及濉南廳瓦房工段汕刷處所。

    亦應一律搶鑲結實。

    倍加敬慎。

    以期秋汛平穩。

    不可稍涉疎懈。

     ○又谕、昨據周樽奏、安徽宿州地方。

    因雨水過多。

    各處之水會歸下注上遊黃水。

    亦不循河路泛溢而下。

    以緻該處西北兩鄉各村集。

    秋禾間被淹浸。

    堤埝亦皆漫溢。

    此語甚不明白。

    所謂上遊黃水。

    系堤内之水乎。

    亦系漫堤而出之水乎。

    着韓鑅、蘭第錫、速行回奏。

    雖周樽現已親往查勘。

    降旨令新任安徽巡撫朱圭即日迅速由驿前往。

    察看情形。

    妥為撫恤。

    今思周樽甫經到任。

    于安徽地方情形。

    固不能熟谙。

    而朱圭人亦誠實。

    于安徽巡撫。

    亦系初任。

    辦理疏消赈恤一切事宜究恐未能周妥。

    且甫經起身。

    亦不能即時趕到。

    現在江蘇年成尚好。

    無甚緊要之事。

    且孫士毅此時想已可抵清江。

    福崧接奉此旨後。

    将督印交孫士毅接管。

    即日馳驿。

    迅速前赴宿州。

    督同周樽、及該州縣等。

    将漫溢堤埝。

    上緊修補。

    其市集民廬如有損壞。

    田禾或緻被淹。

    俱應逐一勘明。

    加意妥辦。

    毋使一夫失所。

    該撫馳抵宿州後。

    如何設法疏消積水。

    及淹浸田禾是否成災。

    先行由驿馳奏。

    以慰廑注。

    如此旨到時孫士毅尚未前抵江甯。

    福崧亦應即日馳往不可拘泥等候孫士毅、交卸篆務緻有遲滞将此傳谕知之。

    韓鑅蘭第錫之事尤為緊要。

    仍即迅速覆奏。

     ○又谕曰、景安奏、查明永城、夏邑、二縣。

    被水情形一摺。

    内稱、現在洪溝河減水溝漲溢。

    系因江南砀山縣王平莊臨黃民埝漫溢過水。

    由毛城鋪閘口流入。

    以緻漫及永城東北鄉潘陸道口等處村莊又自砀山之三岔河、紀家窪、漾及夏邑縣之東北鄉等處村莊。

    此時被水居民。

    遷避高阜乏食貧民。

    酌借口糧等語。

    永城、夏邑、二縣。

    之東北鄉猝被水淹。

    雖屬一隅偏災。

    不可不确切查勘。

    加意撫恤。

    着傳谕景安、督饬所屬。

    實力妥辦。

    其乏食貧民。

    即着賞給一月口糧。

    以資安頓。

    毋使不肖吏胥。

    從中侵蝕。

    務俾災黎均沾實惠方為妥善。

    至上遊毛城鋪西裹頭漫刷之處。

    已據韓鑅等奏稱、于二十二日一律補築完固。

    則永城夏邑被水。

    不過交界處所。

    自可漸次消涸。

    是否仍可播種秋麥。

    并如何查勘撫恤之處。

    即行迅速覆奏。

    以慰廑注。

     ○軍機大臣等奏、湖南湘鄉縣民童高門。

    在密雲途次叩阍。

    呈控該縣糧書莫青桂等。

    碾谷代漕。

    折勒重徵。

    得旨、此案着派王昶、馳驿前往審辦。

    不必前赴行在請訓。

    所有叩阍之童高門一犯。

    着照例解往。

    其随帶司員。

    着一并馳驿。

     ○是日、駐跸密雲縣行宮。

     ○丁未。

    谕、本年屆朕八旬壽辰。

    自當照例将秋朝審情實人犯。

    加恩停其勾決。

    而刑部九卿科道等。

    因系停勾之年。

    于各省秋審朝審招冊案犯。

    核議具題時。

    想亦不過虛應故典。

    未必照每年詳慎辦理。

    但其中有情罪重大者。

    如糾衆搶劫。

    奪犯傷差。

    妖言惑衆。

    逞兇殘殺。

    并官員侵漁帑項。

    勒斂民财之類。

    非殘忍不法。

    即有關于民俗官方。

    予以監候。

    已屬法外之仁。

    使更久稽顯戮。

    不特死者含冤莫釋。

    而莠民奸吏。

    日遠漸忘。

    非所以肅刑章而昭炯戒。

    刑部以為應仍于秋後勾到者。

    案本不多。

    朕矜慎庶獄。

    不厭詳推。

    所有此次刑部另開情重各犯。

    仍着會同九卿科道。

    和衷研核。

    倘有核其情節。

    尚可緩至明年者。

    九卿科道等、不妨切實指出簽商。

    谳獄大典。

    在常時尚宜詳慎。

    況際此行慶施惠之時乎。

    至禦史謝清問、前次條陳各款内。

    有刑部問拟罪名。

    不宜加從重字樣一條。

    顯系沽名邀譽。

    已明降谕旨。

    抉其隐微。

    但既有此奏。

    刑部九卿科道。

    于核議情重人犯時。

    即着謝清問在旁聽察。

    将此等人犯是否實系情真罪當。

    不能不從重辦理之處逐案指示。

    以服其心。

    若謝清問另有所見。

    亦不妨随同簽出。

    以示朕慎重刑章。

    大公至正之意。

     ○又谕曰、郭世勳奏、博羅縣民湯幹城、年逾八十。

    身及五代。

    現有子孫六十餘人。

    共處一堂。

    請予錫赉等語。

    湯幹城壽逾八旬。

    五世同堂。

    洵為昇平人瑞。

    所有應行賞赉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谕軍機大臣等、昨密雲途次。

    有叩阍湖南民人童高門、即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