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九

關燈
據供系長沙府湘鄉縣人。

    充當區首。

    乾隆五十二年。

    該縣糧書彭重美等五人。

    違例勒折漕米。

    每石折銀五六兩不等。

    伊運米十石到倉。

    延擱不收。

    屢經控告。

    又複宕延不結隻得交銀四十七兩五錢。

    作米十石。

    至交納錢糧。

    每兩須紋銀一兩三錢。

    若花戶交納。

    每兩外加至五六錢不等。

    伊交納糧銀八錢零六厘。

    業有串票。

    差役彭祥等、又向催徵。

    複給大錢一千六百五十文等語。

    所控情節。

    俱關該縣戶書勒折重徵。

    有幹法紀。

    已降旨令王昶馳驿前往。

    秉公審辦矣。

    朕思外省書吏、舞弊侵漁之事。

    自所不免。

    加以官官相護惡習。

    牢不可破。

    即如江南高郵、句容、二縣。

    假票冒徵。

    捏完作欠。

    曆年竟習以為常。

    一經查辦。

    始相繼破露。

    可見童高門所控勒折重徵等事。

    未必無因。

    自應徹底根究。

    以成信谳。

    吉慶辦理盛京官地。

    及審拟平度州民羅有良、跌壓伊母緻死二案。

    均能公正自持。

    不稍瞻徇。

    今該侍郎于一二日内。

    即可回京。

    着傳谕吉慶、如已抵京。

    即速行束裝赴楚。

    會同秉公審辦。

    倘于途次接奉此旨。

    亦即由該處馳往。

    秉公審辦。

    悉心研鞫。

    将該戶書等如何違禁勒折。

    串差舞弊。

    是否确有實據。

    抑系童高門有挾嫌誣控之處。

    秉公查審。

    據實具奏。

    不可稍涉颟顸。

    緻負委任。

     ○又谕曰、長麟奏、濟南東昌等府屬。

    因雨水過多。

    田禾被淹者。

    共計四十一州縣。

    現在率同道府等分投查勘。

    經理災赈事宜。

    又據運河道沈啟震報稱、衛河水漲。

    緻臨清州屬之姜家莊。

    漫堤過水。

    汕刷堤頂三十餘丈。

    現亦加料搶鑲追壓。

    月内即可趕築完固等語。

    此次東省被災地方。

    較為寬廣。

    長麟既往各處履勘。

    務須督饬所屬。

    實力詳查妥為撫恤。

    俾災黎均沾實惠。

    不可稍有靳惜。

    緻有向隅。

    又據奏稱、武定。

    濟南、二府舊有徒駭、馬頰等河。

    因河身淺狹。

    複經積雨彙注。

    必緻停淤淺塞。

    請于查看後、照例确估土方。

    借帑興挑。

    分年徵還等語。

    本年春間。

    朕巡幸東省。

    道經該處。

    見馬頰等河。

    俱系乾涸。

    何以此時緻有漲溢停淤之處。

    或因各處雨水過多。

    彙流該處。

    以緻泥沙壅塞。

    自當亟為疏浚。

    且災黎等亦可以工代赈。

    自屬兩有裨益。

    着傳谕長麟、即照所奏妥協辦理。

    其有去工較遠。

    及被災較重。

    老弱殘廢等戶。

    未能赴工傭食者。

    仍分别給予赈濟。

    并酌量借給耔種。

    俾得無誤春耕。

    該撫總須相度被災輕重。

    悉心籌辦。

    毋緻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災黎至意。

    并将現在查勘情形。

    及衛河水勢。

    曾否全行消落之處。

    據實迅速覆奏。

     ○又谕、前據韓鑅等奏、毛城鋪西裹頭壩尾。

    被水刷寬二十餘丈。

    近黃民埝漫缺。

    該壩過水下注。

    由洪溝河直下。

    以緻蕭、砀、兩縣地方被水。

    并據周樽奏、安徽宿州地方。

    因上遊黃水泛溢而下。

    以緻該處西北兩鄉、村集田畝。

    俱被淹浸。

    堤塍亦多沖缺。

    又據景安奏、現因江南砀山縣王平莊。

    臨黃民埝漫溢。

    由毛城鋪閘口流入。

    以緻永城夏邑二縣之東北鄉。

    猝被水淹各等語。

    昨又披閱韓鑅等奏到之摺。

    知大河水落工平。

    毛城鋪西裹頭刷寬之處。

    已于二十二日補足完固。

    大河水勢。

    業經歸槽。

    則下遊宿州被淹等處。

    自可漸次消涸。

    覽奏稍慰朕懷。

    但細閱圖内。

    毛城鋪過水以後。

    由洪河下注。

    該處南北民堰。

    皆有缺口。

    河南永城縣界。

    地居缺口之西南。

    其安徽宿州。

    自必在缺口之東北。

    宿州既系毛城鋪之下遊。

    則永城夏邑。

    地在西南。

    自必勢在上遊。

    何以漫溢之水。

    又漾至該處。

    令人殊不可解。

    是否南北之水。

    左右分折而下。

    以緻宿州永城夏邑等處。

    同時被淹。

    着韓鑅、蘭第錫李奉翰、均各詳悉查明。

    繪圖貼說呈覽至河南永城、夏邑、東北一帶。

    既被水淹。

    所有歸睢以下各堤工。

    現在正當防汛之時。

    在在着重。

    俱關緊要。

    着傳谕李奉翰、韓鑅、将現在豫省河工。

    是否穩固情形。

    據實覆奏。

    以慰廑注。

     ○又谕、據範宜清奏稱、六月二十八日。

    小淩等河水沖決。

    淹斃驿丁三十一名等語。

    從前嵩椿奏、大淩河、小淩河、水勢漫溢。

    即降旨命嵩椿、宜興、前往錦州九關台等處。

    妥協辦理。

    想此時已到該處。

    着寄信嵩椿、宜興、将被災驿丁。

    一并查明撫恤。

     ○旌表守正被戕直隸遵化州民王立妻孟氏。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戊申。

    上詣安佑宮行禮。

     ○還圓明園。

     ○是月。

    欽差戶部右侍郎韓鑅、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等奏報、河工各閘壩分洩通暢。

    兩岸各工。

    搶護平穩。

    其洪灘等河減下之水。

    由泗山孟山等湖。

    遞達洪澤湖。

    湖心平衍。

    足資容納。

    批、皆賴天地神明賜佑耳。

    又批、以手加額。

    覽奏欣慰益加儆慎。

     ○湖廣總督畢沅奏、伏汛安瀾。

    濱江黎庶。

    共慶安恬。

    得旨、欣慰覽之。

    莫為此滿足之言。

    但當敬慎防守。

     ○山東巡撫覺羅長麟奏報。

    收買小錢。

    令民間各赴錢店當鋪售賣。

    該商店以大錢五文。

    易民間小錢十文。

    彙總交官。

    小錢十文。

    官給大錢六文。

    在小民得以無用之錢。

    易為有用之資。

    在商店亦得以五文收買之本。

    即獲一文之利。

    無不踴躍交納。

    得旨、久而無懈可也。

     ○又奏、東省衛河水勢盛漲。

    加築子埝。

    晝夜保護。

    本月十二十五等日。

    又陡長水三尺餘寸。

    以緻臨清府屬之姜家莊。

    漫堤過水汕刷堤頂三十餘丈。

    現在取土加料。

    趕築完固。

    得、旨覽奏俱悉。

    詳妥為之俾受實惠。

    不可惜費。

     ○又奏、履勘禹城平原等州縣。

    分别被水輕重。

    查明某村大小口應領倉谷數目。

    填寫印票。

    當時給予俾其即日請領。

    以資急濟并饬查明某村。

    應赈戶口名數。

    書寫木牌。

    懸挂村内。

    俾小民共見共聞。

    吏胥無從侵蝕。

    批、未必能。

    應去其甚者。

    勉之。

    又批、一切詳妥為之。

    俾受實惠。

     ○雲貴總督富綱奏、酌籌開關通市事宜。

    除騰越永昌。

    現有原設稅口。

    杉木籠、暮福、二處。

    業已設汛駐兵。

    查驗收稅外。

    應于扼要之順甯府城。

    及南河口兩處。

    設卡稽查。

    其自内地販貨出邊者。

    在府城收稅給照。

    于南河口驗票邊外販貨進内者。

    在南河口收稅給照。

    至府城驗票。

    并于内地彙總之雲南驿地方。

    責成大理府。

    設卡查察又思茅同知之南關。

    亦為出入必經要道。

    應于該處撥役稽查。

    挂号給照。

    得旨、立法難周。

    行之在人。

    勉力實辦。

    無為空言。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