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

關燈
辦。

    前撫何裕城、本未豫定章程等語。

    并将廣西、廣東、所定供應食物等項清單呈覽。

    是直隸刊刻傳單。

    似非接據江西知會。

    仿照辦理而河南、湖廣又複诿為不知。

    即昨據福康安奏供應事宜。

    俱系節之又節。

    移咨沿途遵辦。

    所言似非捏飾。

    但此項傳單。

    終無着落。

    朕豈能任伊等含糊混過。

    不複查究明确。

    着再傳谕梁肯堂、務遵前旨徹底根查。

    究竟此項傳單。

    仿照何處知會。

    抑系直隸憑空刊刻之處。

    務得實據覆奏。

    不可存颟顸了事之見。

    緻獲咎戾也。

     ○丁醜。

    谕軍機大臣等、刑部題覆河南省康珍、聽從伊母。

    砍死胞兄康金。

    先一本。

    朕細閱案情。

    康金先平素忤逆。

    嗣因買妾貌醜欲行殺死。

    因伊母斥阻奪刀。

    被劃傷指。

    伊母嗔其忤逆。

    令康珍砍死除患。

    康珍跪地代求。

    伊母即取刀自刎。

    康珍無奈勉從。

    連砍殒命等情。

    向來此等案件。

    刑部議覆時用夾片聲明。

    内閣票拟雙簽。

    交九卿定議者多。

    及會議時、不過以迫于母命情尚可原。

    改拟斬候。

    但康金先既系素常忤逆。

    肆酒逞兇。

    自必強暴有力。

    豈有甘受伊弟刀砍。

    不為抵禦之理況伊弟跪求時。

    康金先知伊母必欲置之死地。

    即應乘間逃逸。

    何以束手任聽康珍連砍斃命。

    即供詞内、亦并無另有旁人代為捆縛扭結之處。

    種種情節。

    刑部核議時。

    俱未經指駁。

    安知非康金先、以别事被康珍砍死。

    伊母知罪應抵償。

    裝點迫使情由。

    冀圖寬減。

    案關倫紀。

    不可不徹底根究。

    以成信谳。

    着傳谕刑部堂官。

    即将指出各疑窦。

    逐一指駁。

    令該撫查明登覆。

    到日再行核拟具題。

     ○戊寅。

    谕軍機大臣曰、畢沅奏查獲均州民人賀廷選等、燒香念佛騙錢一摺。

    内稱甘志邦等、輾轉口授邪咒。

    詞句誕妄悖謬。

    每夜燒香三炷。

    念誦一遍。

    可以消災獲福。

    畢沅現赴荊州。

    令臬司等解犯前來。

    親加窮诘。

    就近嚴辦等語。

    畢沅何不知事體輕重若此。

    已于摺内批示矣。

    此等咒詞。

    俚鄙不通。

    愚蠢小民。

    借以為哄誘騙錢起見。

    不過小說鼓詞之類。

    而該督指為誕妄悖謬。

    視之太高。

    殊為不值。

    凡不法匪徒。

    編造狂妄詞語或幹犯教令。

    明有指斥者。

    始得謂之悖謬。

    今閱該犯等咒語内。

    祇系西天古佛。

    八大金剛。

    觀音羅漢等。

    人人所曉之常談。

    不過希冀消災延福。

    與悖謬者相去懸絕。

    乃該督強為牽合。

    張大其詞亦太不曉事可笑矣。

    況燒香念佛。

    施舍錢文。

    鄉愚無知。

    何處無之。

    若概視為邪教。

    紛紛搜捕嚴辦。

    亦複成何政體。

    畢沅前在河南巡撫任内。

    于該省八卦順刀等會。

    正實邪教。

    未能搜查淨盡。

    而段文經、至今亦未見就獲。

    并不加意督緝。

    以絕根株。

    而于此等無知愚民。

    念誦俚鄙咒語。

    治以哄誘騙錢之罪。

    即可了事之案作為邪教。

    張大其事。

    以見其認真辦事。

    及實有惑衆邪教轉恐置之不問。

    外省惡習往往如此。

    而畢沅更不應若是大非素所期望之品。

    将此谕令知之。

     ○開采四川馬邊廳屬銅大、雷波廳屬分水嶺二處銅廠。

    從調任總督孫士毅請也。

     ○是月。

    漕運總督管幹珍等奏、本年南運河水勢充盈。

    風色順利。

    江西在前幫船。

    已于六月二十二日。

    全過津關。

    至南糧二進回空。

    過關者已有數幫。

    江浙各幫。

    亦皆卸竣南下。

    當饬押運員弁。

    迅速催行。

    早歸水次。

    得旨、誠應忻慰。

     ○欽差侍郎韓鑅、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江蘇巡撫福崧奏、江南淮徐揚一帶。

    六月中旬。

    風雨猛驟。

    各工埽壩。

    皆有刷蟄。

    臣等饬員搶護俱獲平穩。

    再洪澤湖水雖長發。

    不緻十分彌滿。

    現将五壩封土。

    加培高厚。

    毋使旁洩。

    以衛下河民田。

    該處秋禾亦極暢茂。

    得旨以手加額慰覽。

    更宜敬慎修防。

     ○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奏、閩省市肆及民間行使。

    向用番銀。

    每圓作錢若幹。

    惟零星找補。

    始用制錢。

    鄰省商販。

    又因三面環山。

    腳價昂貴。

    所帶多系銀兩。

    私鑄無從攙雜。

    現複于江西、浙江、接壤處加意查辦。

    毋許流通入閩。

    所有交官收買。

    為數無多。

    似可無庸設廠。

    旁批是。

    又奏、至浙省貿易。

    概用錢文。

    小錢易于攙混。

    業經撫臣琅玕、遵旨設法收買。

    務期錢弊肅清。

    得旨、因地制宜。

    祇可如此。

     ○河東河道總督李奉翰奏、伏汛以來。

    黃河溜勢湍急。

    下達暢順。

    有長旋消。

    各工平穩。

    本月初七八等日。

    中牟、祥符、蘭陽、儀封、商邱、考城、武陟等處。

    沿河一路。

    甘澍頻沾。

    凡有雨淋埽面。

    随時填築堅固。

    得旨正當敬慎之時。

    勉之 ○又奏、豫東兩省。

    黃河水勢。

    既旋長即消。

    而各工水長搶護之時。

    并無風雨。

    荷蒙神佑。

    實由聖敬感孚。

    旁批。

    莫為此虛譽之言。

    益加敬慎可也。

    又稱、此時伏汛已過。

    各工一律鞏固得旨、覽奏欣慰。

     ○陝甘總督勒保奏、甘省地處沿邊。

    不産銅觔。

    亦未設錢局所有錢文。

    俱系商人從鄰省攜至。

    邊民秉性樸拙。

    遇有小錢。

    不肯接受。

    民間本自剔除淨盡。

    現奉旨查辦以來。

    鋪戶居民。

    各遵禁令。

    錢價亦屬照常。

    并無市儈居奇之弊。

    得旨、時常留心可也。

     ○雲南布政使費淳奏、滇省本年春收豐稔。

    入夏旸雨應時。

    禾稻雜糧。

    俱獲暢發。

    至銅務為臣專責。

    現饬廠運各員。

    督率煎煉。

    迅速挽運。

    得旨、一切據實。

    毋為虛言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