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六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六月。

    庚戌朔谕軍機大臣等、昨據福崧續奏句容縣糧書侵盜多贓一摺。

    朕反覆思之。

    其中弊窦甚多。

    該縣每年額漕一萬一千餘石。

    書吏竟侵用八百餘石。

    是所侵之數。

    幾及十分之一漕艘受兌時。

    該運弁何以竟肯短額接收。

    若該運弁受賄。

    通同含糊收兌。

    則過淮時。

    總漕又何以簽盤驗放。

    即抵通交卸按數收兌。

    亦斷無不查出之理。

    倘該縣浮收斛面。

    加倍苛徵。

    應完一石。

    竟至交納兩石之多。

    小民雖愚。

    亦必不能聽其如此抑勒。

    四面比對。

    其中情弊顯然。

    不可不逐一查明。

    以期水落石出。

    現在南糧交卸。

    業經陸續回空。

    諒此時尚未全出東境。

    管幹珍、現已督押尾幫。

    行抵濟甯。

    着傳谕長麟、和琳、會同管幹珍、面詢該省督運糧道。

    及押運員弁。

    所有江甯衛幫船。

    其于開兌時。

    句容縣漕米。

    究竟有無短绌。

    如何受兌交納之處。

    令其據實登覆。

    毋稍隐飾。

    倘江甯回空幫船已出東境。

    即令福崧就近查究。

    如糧艘收兌時竟無短绌。

    其弊必系該縣官吏。

    通同浮收。

    上下漁利。

    一經徹底根查。

    自難始終狡飾也。

     ○又谕、句容縣書吏侵用錢糧漕米。

    除另降谕旨。

    令管幹珍、長麟、和琳等、查詢押運員弁外。

    董世明身任糧道。

    漕糧是其專責。

    若與該縣連為一氣。

    任其侵那短欠。

    或從中染指分肥。

    即當嚴參審辦。

    若失于覺察。

    事後隐飾庇護。

    亦當治以應得之咎。

    董世明現署江甯藩篆。

    着福崧就近面詢。

    令其将指出情節。

    逐一據實供出。

    毋任稍有掩飾。

    若一經得實。

    即應嚴參治罪。

    并着親提王光陛、吳汾、及該縣書役等。

    诘以此項漕米。

    系曆年遞積。

    抑系一年之内侵用。

    及如何通同侵欺作弊。

    并交兌時。

    與旗丁等如何彼此說通短少。

    逐層根究。

    務使一一供明。

    以成信谳。

    福崧受朕厚恩。

    當将江蘇曆年積弊。

    徹底澄清實心報效。

    毋負朕節次嘉予。

    諄諄勉勵至意。

     ○辛亥。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奏、清遠縣途次。

    帶領阮光平、跪接敕封阮光垂為世子谕旨。

    及荷包香器。

    該藩恪恭欣幸。

    伏地叩首。

    并稱尚有長子光缵、現在監理國事。

    光垂為次。

    蒙恩晉封世子。

    非敢承當。

    特具表申謝。

    朕欣覽之餘。

    深為嘉尚特用朱筆批答。

    以示優寵。

    着将原表發交福康安、轉給阮光平閱看。

    并告以大皇帝接覽謝表。

    方知光垂為國王次子。

    國王不稍隐飾披誠具奏。

    實深曉大義。

    大皇帝特命閣臣改撰敕書。

    即封王長子阮光缵為世子。

    至節次所賞物件。

    仍給予阮光垂。

    再賞給王世子阮光缵、玉如意一柄。

    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對。

    紗四端。

    茶葉二瓶。

    扇一匣。

    香器七匣。

    藥錠二十封。

    俾得同沾寵錫。

    均被恩施。

     ○予故和碩質親王永瑢祭葬如例。

    谥曰莊。

     ○旌表逼嫁捐軀湖北廣濟縣民查萬選妻王氏。

    竹溪縣民李倫妻陳氏。

     ○壬子谕、兩江總督員缺。

    着孫士毅調補。

    保甯着于途次。

    即馳往署理川督印務。

    孫士毅俟保甯到川。

    即往江甯。

    不必來京請訓。

    四川總督。

    俟朕簡放有人到川。

    保甯再行來京陛見。

     ○谕軍機大臣等、兩江總督。

    統轄三省。

    兼理河工。

    政務殷繁。

    最為緊要。

    況江蘇一省。

    經書麟、闵鹗元等、因循玩誤。

    姑息養奸。

    以緻屬員等無所顧忌。

    百弊叢生。

    兩三月内。

    即有高郵句容二案發覺。

    該省為财賦重地。

    錢糧繁重。

    官吏最易滋弊想似此假串侵那之事。

    正複不少。

    亟資整頓清厘。

    一洗曆年積弊。

    非老成幹練。

    精神周到者。

    不克勝此重任。

    朕再四思維。

    舍孫士毅更無其人。

    已明降谕旨。

    将伊調補兩江總督。

    孫士毅抵任後。

    務宜實心整頓。

    察吏安民。

    俾地方河工。

    徵課收漕諸事。

    鹹臻妥善。

    方為不負委任。

    至保甯曾任四川将軍總督。

    于該處情形。

    較為熟悉是以令其暫署督篆。

    現在帶領哈薩克台吉等、來京祝嘏。

    約計日内。

    不過行抵陝西境内。

    着保甯于何處接奉此旨。

    即于該處馳赴四川。

    其哈薩克台吉等、即交伴送員弁。

    帶領前來。

    再鄂輝在四川将軍任内有年。

    亦曾署理督篆。

    是否曆練實心。

    保甯與伊曾經共事。

    自必深知。

    至孫士毅到川已有半載。

    于鄂輝将軍總督任内。

    所辦案件。

    及察吏教兵諸事。

    是否實心公正。

    堪勝川督之任。

    孫士毅亦必稍有見聞。

    着傳谕保甯孫士毅、各抒已見。

    秉公據實速奏。

    勿稍瞻顧徇隐。

    緻滋贻誤。

    再鄂輝、現令前往西藏查辦事件。

    如能持正妥協。

    條理井然。

    而保甯、孫士毅覆奏。

    亦俱以為可。

    自當加以委任。

    倘辦理西藏一案不能周詳妥善。

    朕亦不肯遽行簡放也。

    将此由六百裡各傳谕知之。

     ○又谕、昨日此間自申初起、至戌刻止。

    雷雨大作勢甚滂霈入土約有五六寸。

    極為深透。

    察看雲氣自西南而來。

    京城于五月二十六七兩日共得雨五寸後。

    是否續霈甘膏。

    昨日之雨。

    是否同時普沾。

    着傳谕留京王大臣。

    即行查明具奏。

    以慰廑念。

     ○又谕、前據梁肯堂奏、順天府等屬寶坻等處。

    于二十四五等日。

    僅得雨一二寸。

    恐地脈久乾之後。

    得此廉纖微潤。

    于大田似無裨益。

    昨已降旨詢問。

    着再傳谕梁肯堂、于二十四五日以後。

    寶坻、阜城、井陉等縣。

    是否續獲膏澍。

    本月初二日。

    是否一律得沾渥澤。

    着即行覆奏。

    以慰廑注。

     ○癸醜。

    谕、江蘇高郵州書吏僞串冒徵。

    經巡檢陳倚道、疊禀知州知府。

    并不批發查辦。

    及通詳巡撫藩司。

    又不親提嚴訊。

    據實參奏闵鹗元始則有意消弭。

    繼複捏詞欺飾。

    昧良負恩。

    罪無可貸。

    因将闵鹗元革職拏問。

    解赴熱河。

    經軍機大臣等審訊屬實。

    按律治罪書麟身任總督。

    統轄兩江。

    察吏安民。

    是其專職。

    乃于高郵書吏骫法累民重案。

    既不能覺察于前。

    及事經敗露。

    又思為闵鹗元等、飾詞開脫。

    行私罔上。

    獲罪甚重。

    猶以伊在江甯。

    事或不知。

    格外加恩。

    祇革去翎頂。

    暫予留任。

    外間無識之徒。

    或有私相竊議。

    謂朕于滿漢大臣。

    獲罪懲處。

    有所輕重歧視于其間。

    不知巡撫為刑名錢糧總彙衙門。

    闵鹗元于此等關系。

    冒徵累民之事。

    既經巡檢禀揭。

    猶複上下通同徇隐。

    僅以批饬兩司了事。

    玩視民瘼。

    莫此為甚。

    實屬辜恩溺職。

    而書麟駐劄江甯。

    距高郵稍遠。

    或一時耳目難周。

    且陳倚道亦未将此案禀知總督。

    尚可量寬一線。

    是以未即将伊革職拏問。

    朕于諸臣罪戾。

    處治一秉大公。

    輕重原視其人之自取也。

    及據福崧查出句容縣書吏、私自拆封侵用錢糧一案。

    闵鹗元又僅批發兩司交江甯本府查辦。

    該府自顧失察屬員處分。

    必代為彌縫開脫。

    又至如高郵州一案。

    上司屬員。

    連為一氣使鄉曲小民。

    屢受蠹役侵漁。

    冤抑無伸。

    闵鹗元之罪更大。

    昨福崧果又續查出句容書吏、侵用錢糧三千七百兩。

    漕米八百餘石。

    與從前該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