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然江甯與高郵、尚屬隔府。
可藉口照察未周。
今句容近屬江甯。
爾又在彼駐劄。
錢糧漕米。
皆系爾之專責。
該縣書吏等積年舞弊。
侵吞欺蝕。
竟至累百盈千。
爾何以毫無聞見。
平日既任聽蠹吏作弊。
及接到撫批。
又複延玩不辦。
今經福崧查出。
爾如何蓋護屬員。
知而不舉。
及闵鹗元如何授意。
通同捏飾。
希圖颟顸混過之處。
向其嚴切訊問。
據實供吐。
一并迅速據實覆奏。
○又谕、句容縣書吏侵用錢糧漕米一案。
朕反覆思之。
其中弊窦甚多。
必系官吏通同積年舞弊所緻。
句容距江甯九十裡。
非如蘇州相距較遠。
安徽、江西、隔省者可比。
書麟駐劄江甯。
豈得诿為不知。
譬如直隸良鄉涿州等近處。
有此等侵蝕錢糧重案。
不但京中大臣應有見聞。
即朕亦當照及。
乃書麟于密迩州縣。
官吏如此作奸犯科。
于正項錢糧漕米。
竟敢公然吞蝕。
書麟僅擁虛位。
形同木偶。
朕又安用此總督為耶。
況查句容縣應徵錢糧。
不過萬餘兩。
皆系随徵随解。
年清年款之項書吏等何緻侵用至三千七百兩之多。
向來書役罔知法紀。
私自侵那官項。
亦所不免然從未有侵用如此案之多者。
必系與縣官連為一氣。
彼此串通。
故敢任情吞蝕。
至該縣應兌漕米一萬一千餘石。
漕艘受兌時。
斷不能絲毫短少。
茲書吏竟侵用八百餘石。
運糧員弁。
豈能任其短少十分之一。
揆之情事必無此理。
若俱如數交清。
則所稱侵用八百餘石。
又從何而出。
顯系浮收斛面。
額外加增。
否則百姓已經完納之後。
該縣及書吏等複行重徵。
二者必居一于此。
小民生計維艱。
何堪如此倍蓰朘削。
已令軍機大臣存記。
俟書麟解到時。
将此逐一訊問。
至福崧甫到江蘇。
即能查出此案。
據實參奏。
并不稍為瞻徇。
尚屬秉公持正是以朕特為嘉獎。
昨經交部議叙。
今又賞給荷包。
福崧當如何感激奮勵。
将江蘇從前積弊。
徹底清厘。
方為不負任使。
且兩三月内。
即有高郵、句容、二案發覺。
則書麟、闵鹗元、康基田等。
上下相蒙。
因循庇護。
使州縣等無所畏憚。
百弊叢生。
必不止此二案。
福崧既已任勞任怨。
不避惡名。
竟當始終不懈。
不可稍為姑息。
存不為已甚之見。
半途而廢。
倘以業經辦出此案。
得邀優眷。
可以塞責。
遂爾心存懈弛。
或亦思博寬厚之名。
則是進退無據。
依違兩可。
即非該撫忠于事上之心。
亦非朕所以厚期該撫之意。
況此時若不逐一嚴查。
和盤托出。
将來即伊任内之事。
書麟、闵鹗元等。
前車可鑒。
該撫慎毋自蹈覆轍也。
将此再行傳谕知之。
○又谕曰、書麟現已革職拏問。
解部治罪。
江南河工。
正當防汛之時。
一切籌辦宣洩事宜。
在在均關緊要。
恐蘭第錫一人。
不能兼顧。
着韓鑅即日馳驿前往江南。
幫同蘭第錫、辦理河工防汛事務。
該侍郎接奉此旨。
即由京迅速啟程。
不必前來行在請訓。
○又谕、本日軍機大臣、将金簡寄到溫榆河全圖。
及說帖呈覽。
朕詳加披閱。
據帖内稱、溫榆河、自居庸關外軍都山發源。
彙合八達嶺、及黑龍潭、二處之水。
經沙河、直達蔺溝。
流至三岔河。
南入通州境等語。
而其所繪圖内。
則溫榆河系在通州界内。
溫榆河既發源。
軍都山。
則自沙河以北為溫榆。
而自既入沙河以後。
即不可謂之溫榆。
如白河已入潮河。
即為潮河之水。
猶之伊洛瀍澗。
既入于河。
則總名為黃河。
而不得複别之為伊洛瀍澗。
此其顯然可證者也。
乃圖内由軍都山迤南。
曆經沙河、蔺溝、三岔河等處。
直至通州新開河口。
始簽貼溫榆河字樣。
殊不可解。
着傳谕金簡、再行詳核。
是否系軍都山發源之稱。
及到通州地方。
又有溫榆之名。
詳晰繪圖粘簽呈覽。
勿緻再有牽混。
○是月。
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豐砀廳屬。
蕭縣徐家莊迤下嚴家莊地方溜勢南趨。
情形較重。
前經具摺奏聞。
奉批于上遊作一挑水壩如何仰見指示精詳。
遵旨即行趕築。
臣察看該工北岸。
河勢坐灣。
應于此處挑挖引渠一道。
約長七百餘丈。
大汛水發。
相機啟放。
俾掣溜東趨則南岸埽壩。
可冀穩固旁批好。
又奏、劉家馬路、亦應于上遊添築土壩一道。
約長五十丈。
遇水長溜逼時。
亦可鑲埽挑溜以上各工。
現饬員趕辦。
均于大汛前完竣報聞。
○福建水師提督哈當阿奏、校閱南澳、銅山、金門、各營兵丁。
所演水陸陣式。
尚屬整齊。
惟演放五子槍口過高。
與健銳火器二營懸殊。
因就各該營鳥槍兵中、挑派五名來廈令其學習俾回營教演各兵。
得旨以實為之。
毋為空言。
○湖廣總督畢沅湖北巡撫惠齡奏、防範銅運章程。
一銅船應責成永甯道。
于雇募時驗明穩固堅厚。
其有現行打造者亦責令監造官查察。
毋許偷工減料一向例每船載銅七萬斤。
多則私帶。
少則盜賣虧短。
應責成江北廳。
逐一過秤。
其船身吃水若幹尺寸。
并船戶頭舵姓名。
移知接護州縣。
随時驗明一、應将宜昌至漢口。
一切新舊險灘刊刻一紙。
饬巴東縣交給運員。
傳知各船戶水手。
并令所過州縣。
将險灘名目。
标立兩岸。
俾知趨避一、水摸撈費。
每獲沉銅百斤給工價三錢。
請嗣後遇水深四丈以外者。
每百斤加銀一錢。
俾得踴躍從事。
一、銅船沉溺處所。
應饬運員親屬、及沿江州縣丁役。
嚴加查察。
毋任水摸私放水底。
夜間竊取。
得旨、有治人。
無治法。
以實妥為之。
○陝甘總督勒保奏、甯夏農田。
全賴大清、惠農、漢唐等渠灌溉。
臣因查閱營伍。
順勘各渠。
現河水充盈。
足資引灌。
渠旁豆麥。
可蔔豐收。
稻田亦俱插莳。
并據各屬申報。
五月初九。
至十二三等日。
普被甘霖。
糧價中平。
民情歡忭。
得旨、欣慰覽之。
○陝西巡撫秦承恩奏、陝省各屬倉儲。
因節次豁免赈濟。
皆有缺額。
今歲麥收豐稔。
現除延、榆、綏、三府州。
地居邊徼。
産麥無多。
另籌采買外。
其鹹甯等三十三廳州縣。
共缺額谷九萬三千餘石。
請照一麥二谷例。
按部價每石一兩二錢。
動項買補。
倘市價稍昂。
即饬停止。
毋緻有妨民食。
得旨嘉獎。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五
可藉口照察未周。
今句容近屬江甯。
爾又在彼駐劄。
錢糧漕米。
皆系爾之專責。
該縣書吏等積年舞弊。
侵吞欺蝕。
竟至累百盈千。
爾何以毫無聞見。
平日既任聽蠹吏作弊。
及接到撫批。
又複延玩不辦。
今經福崧查出。
爾如何蓋護屬員。
知而不舉。
及闵鹗元如何授意。
通同捏飾。
希圖颟顸混過之處。
向其嚴切訊問。
據實供吐。
一并迅速據實覆奏。
○又谕、句容縣書吏侵用錢糧漕米一案。
朕反覆思之。
其中弊窦甚多。
必系官吏通同積年舞弊所緻。
句容距江甯九十裡。
非如蘇州相距較遠。
安徽、江西、隔省者可比。
書麟駐劄江甯。
豈得诿為不知。
譬如直隸良鄉涿州等近處。
有此等侵蝕錢糧重案。
不但京中大臣應有見聞。
即朕亦當照及。
乃書麟于密迩州縣。
官吏如此作奸犯科。
于正項錢糧漕米。
竟敢公然吞蝕。
書麟僅擁虛位。
形同木偶。
朕又安用此總督為耶。
況查句容縣應徵錢糧。
不過萬餘兩。
皆系随徵随解。
年清年款之項書吏等何緻侵用至三千七百兩之多。
向來書役罔知法紀。
私自侵那官項。
亦所不免然從未有侵用如此案之多者。
必系與縣官連為一氣。
彼此串通。
故敢任情吞蝕。
至該縣應兌漕米一萬一千餘石。
漕艘受兌時。
斷不能絲毫短少。
茲書吏竟侵用八百餘石。
運糧員弁。
豈能任其短少十分之一。
揆之情事必無此理。
若俱如數交清。
則所稱侵用八百餘石。
又從何而出。
顯系浮收斛面。
額外加增。
否則百姓已經完納之後。
該縣及書吏等複行重徵。
二者必居一于此。
小民生計維艱。
何堪如此倍蓰朘削。
已令軍機大臣存記。
俟書麟解到時。
将此逐一訊問。
至福崧甫到江蘇。
即能查出此案。
據實參奏。
并不稍為瞻徇。
尚屬秉公持正是以朕特為嘉獎。
昨經交部議叙。
今又賞給荷包。
福崧當如何感激奮勵。
将江蘇從前積弊。
徹底清厘。
方為不負任使。
且兩三月内。
即有高郵、句容、二案發覺。
則書麟、闵鹗元、康基田等。
上下相蒙。
因循庇護。
使州縣等無所畏憚。
百弊叢生。
必不止此二案。
福崧既已任勞任怨。
不避惡名。
竟當始終不懈。
不可稍為姑息。
存不為已甚之見。
半途而廢。
倘以業經辦出此案。
得邀優眷。
可以塞責。
遂爾心存懈弛。
或亦思博寬厚之名。
則是進退無據。
依違兩可。
即非該撫忠于事上之心。
亦非朕所以厚期該撫之意。
況此時若不逐一嚴查。
和盤托出。
将來即伊任内之事。
書麟、闵鹗元等。
前車可鑒。
該撫慎毋自蹈覆轍也。
将此再行傳谕知之。
○又谕曰、書麟現已革職拏問。
解部治罪。
江南河工。
正當防汛之時。
一切籌辦宣洩事宜。
在在均關緊要。
恐蘭第錫一人。
不能兼顧。
着韓鑅即日馳驿前往江南。
幫同蘭第錫、辦理河工防汛事務。
該侍郎接奉此旨。
即由京迅速啟程。
不必前來行在請訓。
○又谕、本日軍機大臣、将金簡寄到溫榆河全圖。
及說帖呈覽。
朕詳加披閱。
據帖内稱、溫榆河、自居庸關外軍都山發源。
彙合八達嶺、及黑龍潭、二處之水。
經沙河、直達蔺溝。
流至三岔河。
南入通州境等語。
而其所繪圖内。
則溫榆河系在通州界内。
溫榆河既發源。
軍都山。
則自沙河以北為溫榆。
而自既入沙河以後。
即不可謂之溫榆。
如白河已入潮河。
即為潮河之水。
猶之伊洛瀍澗。
既入于河。
則總名為黃河。
而不得複别之為伊洛瀍澗。
此其顯然可證者也。
乃圖内由軍都山迤南。
曆經沙河、蔺溝、三岔河等處。
直至通州新開河口。
始簽貼溫榆河字樣。
殊不可解。
着傳谕金簡、再行詳核。
是否系軍都山發源之稱。
及到通州地方。
又有溫榆之名。
詳晰繪圖粘簽呈覽。
勿緻再有牽混。
○是月。
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豐砀廳屬。
蕭縣徐家莊迤下嚴家莊地方溜勢南趨。
情形較重。
前經具摺奏聞。
奉批于上遊作一挑水壩如何仰見指示精詳。
遵旨即行趕築。
臣察看該工北岸。
河勢坐灣。
應于此處挑挖引渠一道。
約長七百餘丈。
大汛水發。
相機啟放。
俾掣溜東趨則南岸埽壩。
可冀穩固旁批好。
又奏、劉家馬路、亦應于上遊添築土壩一道。
約長五十丈。
遇水長溜逼時。
亦可鑲埽挑溜以上各工。
現饬員趕辦。
均于大汛前完竣報聞。
○福建水師提督哈當阿奏、校閱南澳、銅山、金門、各營兵丁。
所演水陸陣式。
尚屬整齊。
惟演放五子槍口過高。
與健銳火器二營懸殊。
因就各該營鳥槍兵中、挑派五名來廈令其學習俾回營教演各兵。
得旨以實為之。
毋為空言。
○湖廣總督畢沅湖北巡撫惠齡奏、防範銅運章程。
一銅船應責成永甯道。
于雇募時驗明穩固堅厚。
其有現行打造者亦責令監造官查察。
毋許偷工減料一向例每船載銅七萬斤。
多則私帶。
少則盜賣虧短。
應責成江北廳。
逐一過秤。
其船身吃水若幹尺寸。
并船戶頭舵姓名。
移知接護州縣。
随時驗明一、應将宜昌至漢口。
一切新舊險灘刊刻一紙。
饬巴東縣交給運員。
傳知各船戶水手。
并令所過州縣。
将險灘名目。
标立兩岸。
俾知趨避一、水摸撈費。
每獲沉銅百斤給工價三錢。
請嗣後遇水深四丈以外者。
每百斤加銀一錢。
俾得踴躍從事。
一、銅船沉溺處所。
應饬運員親屬、及沿江州縣丁役。
嚴加查察。
毋任水摸私放水底。
夜間竊取。
得旨、有治人。
無治法。
以實妥為之。
○陝甘總督勒保奏、甯夏農田。
全賴大清、惠農、漢唐等渠灌溉。
臣因查閱營伍。
順勘各渠。
現河水充盈。
足資引灌。
渠旁豆麥。
可蔔豐收。
稻田亦俱插莳。
并據各屬申報。
五月初九。
至十二三等日。
普被甘霖。
糧價中平。
民情歡忭。
得旨、欣慰覽之。
○陝西巡撫秦承恩奏、陝省各屬倉儲。
因節次豁免赈濟。
皆有缺額。
今歲麥收豐稔。
現除延、榆、綏、三府州。
地居邊徼。
産麥無多。
另籌采買外。
其鹹甯等三十三廳州縣。
共缺額谷九萬三千餘石。
請照一麥二谷例。
按部價每石一兩二錢。
動項買補。
倘市價稍昂。
即饬停止。
毋緻有妨民食。
得旨嘉獎。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