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五月。
辛巳朔。
皇六子和碩質親王永瑢薨。
○授一甲一名進士石韫玉、為翰林院修撰。
一甲二名洪亮吉、一甲三名王宗誠為翰林院編修。
○壬午。
谕、中正殿樂部事務。
着派八阿哥管理。
算學事務。
着綿恩管理。
怡親王永琅、着補授總管内務府大臣。
○又谕、據勒保奏、搜出由伊犁回歸、私帶玉石之商民李世才等、請旨治罪等語。
李世才等、膽敢私帶玉石進關。
情殊可惡均照所請辦理。
玉石系回地所産。
其偷買攜入内地者。
雖經南路回城嚴加搜查。
究因伊犁等處并不稽察。
以緻李世才等牟利。
于阿克蘇等處采買。
由伊犁北路。
私帶進關。
所有沿途地方。
若不嚴查。
日複一日。
皆冀幸由此繞行。
亦未可定。
着交伊犁、烏噜木齊巴裡坤、将軍大臣等、照回城一體嚴查。
斷不可怠忽從事。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等奏、阮光平于十三日行抵諒山。
親率子臣等進關。
福康安等将節次谕旨宣示。
阮光平叩頭謝恩。
據稱賞用金黃鞓帶。
已覺聖恩過重。
抱見之禮。
更為逾格優隆。
未敢承受。
特具表懇辭。
伊子阮光垂、因途間染恙。
福康安等準其先回調攝。
派員護送出關。
并将阮光平謝恩慶賀各表進呈。
所辦俱好。
朕覽該國王所進表文。
肫切誠懇。
特用朱筆詳晰批示。
至伊子阮光垂、偶抱微疴。
該國王籲懇旋國調理。
自應準其所請。
茲特賞阮光垂玉如意一柄。
同朱批表文。
着福康安面交該國王祗領。
并告以王子髫年聰頴。
志切瞻天。
大皇帝格外加恩。
封為世子今因染恙旋國。
雖未能随同入觐而中心愛戴。
大皇帝深為嘉予。
特賞世子玉如意一柄。
以為吉祥佳兆。
自應即日安痊。
至國王辭謝行抱見請安之禮。
措詞謙謹。
大皇帝覽表。
深鑒肫誠。
國王務恪遵恩谕。
不必再為辭謝。
如此詳晰告知。
俾該國王益深歡欣入觐之忱也。
再賞福康安、阮光平、禦制集石鼓詩序墨刻各一分。
随報發去。
俾得一同祗領。
○又谕、據長麟奏、德州途次。
聞知撫署失火。
延燒大堂二堂。
自請賠修。
并交部治罪等語。
長麟現赴沿河一帶。
籌辦撥運事宜。
署中一切細事。
自不能兼顧。
其衙署、着照所請賠修。
至自請治罪之處。
竟可寬免。
即缪其吉、甘定進、奏稱不能先事豫防。
請交部議處。
亦着寬免。
至家人馬重陽、不能小心。
以緻燈火燃燒。
延及房屋。
猝不及救。
本應治罪。
今已燒斃。
亦可免究。
所稱王命旗牌。
準其自行咨部請領。
○命服阕少詹事童鳳三、仍在尚書房行走。
○予福建邵武營赴廈門換班、遭風溺斃弁兵一百十三名。
賞恤如例 ○癸未。
孝誠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據福崧奏、經過直隸、山東、一帶。
均已甘霖普被。
二麥俱已結實飽綻。
大田苗禾。
長發菁蔥晚禾現亦出土。
又另片奏稱、山東齊河、長清等處。
已萎麥苗。
複得吐穗結實。
一律飽綻等語。
所奏殊不可信。
本年直隸、山東、一帶。
得雨較遲麥苗未能及時長發。
朕跸路所經之處。
自東昌、臨清、迤西一帶至直省地方。
沿途望澤維殷。
總未得有透雨。
旋跸後。
曾親自祈禱。
雖經得雨。
尚欠優沾。
今福崧遽稱甘霖普被。
未免過于飾言。
至麥苗已萎複生之事。
前據長麟奏聞。
朕即以春膏未能沾足。
方深慚悚。
曾于摺内批示。
并不以此為奇。
福崧路過該省。
又複将此具奏。
矜為異事殊不知麥田被澤已遲。
收成不無歉薄。
間有黃萎麥苗。
另生新枝結實。
于農田大概收成。
未見禆益。
朕臨禦五十餘年。
勤求民瘼。
每遇各省地方。
偏隅被旱。
宵旰憂勞。
無時或釋。
即麥苗有三穗雙岐之事。
從不侈言祥瑞。
督撫等惟當仰體朕懷。
盡心民事。
感召天和。
俾闾閻共慶盈甯。
方為無忝厥職。
今福崧意存粉飾。
附摺渎陳。
封疆大吏豈可如此存心。
福崧系經過山東。
并非本屬。
即以此等事件。
率行由驿馳奏。
将來前抵江蘇新任。
自更緣飾虛文。
緻有諱災匿報之事。
殊負朕棄瑕錄用之意。
福崧、着傳旨嚴行申饬。
若再不知改悔。
心存高興。
斷不能曲加寬宥也。
将此通谕知之。
各省督撫、務當引以為戒。
○又谕、唐古忒學事務。
着德勒克管理。
其禦
庚戌。
五月。
辛巳朔。
皇六子和碩質親王永瑢薨。
○授一甲一名進士石韫玉、為翰林院修撰。
一甲二名洪亮吉、一甲三名王宗誠為翰林院編修。
○壬午。
谕、中正殿樂部事務。
着派八阿哥管理。
算學事務。
着綿恩管理。
怡親王永琅、着補授總管内務府大臣。
○又谕、據勒保奏、搜出由伊犁回歸、私帶玉石之商民李世才等、請旨治罪等語。
李世才等、膽敢私帶玉石進關。
情殊可惡均照所請辦理。
玉石系回地所産。
其偷買攜入内地者。
雖經南路回城嚴加搜查。
究因伊犁等處并不稽察。
以緻李世才等牟利。
于阿克蘇等處采買。
由伊犁北路。
私帶進關。
所有沿途地方。
若不嚴查。
日複一日。
皆冀幸由此繞行。
亦未可定。
着交伊犁、烏噜木齊巴裡坤、将軍大臣等、照回城一體嚴查。
斷不可怠忽從事。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等奏、阮光平于十三日行抵諒山。
親率子臣等進關。
福康安等将節次谕旨宣示。
阮光平叩頭謝恩。
據稱賞用金黃鞓帶。
已覺聖恩過重。
抱見之禮。
更為逾格優隆。
未敢承受。
特具表懇辭。
伊子阮光垂、因途間染恙。
福康安等準其先回調攝。
派員護送出關。
并将阮光平謝恩慶賀各表進呈。
所辦俱好。
朕覽該國王所進表文。
肫切誠懇。
特用朱筆詳晰批示。
至伊子阮光垂、偶抱微疴。
該國王籲懇旋國調理。
自應準其所請。
茲特賞阮光垂玉如意一柄。
同朱批表文。
着福康安面交該國王祗領。
并告以王子髫年聰頴。
志切瞻天。
大皇帝格外加恩。
封為世子今因染恙旋國。
雖未能随同入觐而中心愛戴。
大皇帝深為嘉予。
特賞世子玉如意一柄。
以為吉祥佳兆。
自應即日安痊。
至國王辭謝行抱見請安之禮。
措詞謙謹。
大皇帝覽表。
深鑒肫誠。
國王務恪遵恩谕。
不必再為辭謝。
如此詳晰告知。
俾該國王益深歡欣入觐之忱也。
再賞福康安、阮光平、禦制集石鼓詩序墨刻各一分。
随報發去。
俾得一同祗領。
○又谕、據長麟奏、德州途次。
聞知撫署失火。
延燒大堂二堂。
自請賠修。
并交部治罪等語。
長麟現赴沿河一帶。
籌辦撥運事宜。
署中一切細事。
自不能兼顧。
其衙署、着照所請賠修。
至自請治罪之處。
竟可寬免。
即缪其吉、甘定進、奏稱不能先事豫防。
請交部議處。
亦着寬免。
至家人馬重陽、不能小心。
以緻燈火燃燒。
延及房屋。
猝不及救。
本應治罪。
今已燒斃。
亦可免究。
所稱王命旗牌。
準其自行咨部請領。
○命服阕少詹事童鳳三、仍在尚書房行走。
○予福建邵武營赴廈門換班、遭風溺斃弁兵一百十三名。
賞恤如例 ○癸未。
孝誠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據福崧奏、經過直隸、山東、一帶。
均已甘霖普被。
二麥俱已結實飽綻。
大田苗禾。
長發菁蔥晚禾現亦出土。
又另片奏稱、山東齊河、長清等處。
已萎麥苗。
複得吐穗結實。
一律飽綻等語。
所奏殊不可信。
本年直隸、山東、一帶。
得雨較遲麥苗未能及時長發。
朕跸路所經之處。
自東昌、臨清、迤西一帶至直省地方。
沿途望澤維殷。
總未得有透雨。
旋跸後。
曾親自祈禱。
雖經得雨。
尚欠優沾。
今福崧遽稱甘霖普被。
未免過于飾言。
至麥苗已萎複生之事。
前據長麟奏聞。
朕即以春膏未能沾足。
方深慚悚。
曾于摺内批示。
并不以此為奇。
福崧路過該省。
又複将此具奏。
矜為異事殊不知麥田被澤已遲。
收成不無歉薄。
間有黃萎麥苗。
另生新枝結實。
于農田大概收成。
未見禆益。
朕臨禦五十餘年。
勤求民瘼。
每遇各省地方。
偏隅被旱。
宵旰憂勞。
無時或釋。
即麥苗有三穗雙岐之事。
從不侈言祥瑞。
督撫等惟當仰體朕懷。
盡心民事。
感召天和。
俾闾閻共慶盈甯。
方為無忝厥職。
今福崧意存粉飾。
附摺渎陳。
封疆大吏豈可如此存心。
福崧系經過山東。
并非本屬。
即以此等事件。
率行由驿馳奏。
将來前抵江蘇新任。
自更緣飾虛文。
緻有諱災匿報之事。
殊負朕棄瑕錄用之意。
福崧、着傳旨嚴行申饬。
若再不知改悔。
心存高興。
斷不能曲加寬宥也。
将此通谕知之。
各省督撫、務當引以為戒。
○又谕、唐古忒學事務。
着德勒克管理。
其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