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五十

關燈
并令開單送部準改。

    其改後戶口錢糧除收數目。

    及居住之職官生監籍貫。

    均令咨部更正。

    從之。

     ○是日、駐跸泰安府行宮。

    至丁亥皆如之。

     ○乙酉。

    上登岱。

    命諸皇子、随詣碧霞宮瞻禮。

     ○丙戌。

    谕軍機大臣曰、黎<亻冋>等解至行在。

    命軍機大臣傳旨詢問。

    開導再三。

    令其赴京随黎維祁居住。

    遂其效忠黎氏之心。

    而黎<亻冋>等惟稱黎氏舊臣。

    思欲複仇舉事。

    原非避難内投。

    但願仍回黎氏故土。

    以身殉節等語。

    黎<亻冋>等既藉忠義之名。

    出辭堅執。

    若令仍回安南。

    自必散布謠言。

    藉端煽惑。

    既與阮光平無益。

    而阮光平或因其心叵測。

    加以誅戮。

    不能相容。

    朕心亦有所不忍。

    已令暫交刑部監禁。

    着将辦理情形傳谕福康安将來阮光平入關時。

    不妨詳細面告天朝已将黎<亻冋>留京。

    不能複行煽惑。

    永絕後患。

    該國王聞知。

    自當倍加欣感。

    毫無顧慮也。

     ○又谕、據汪新奏到恭請陛見一摺。

    前以本年八旬萬壽。

    于督撫藩臬内。

    每省酌派一二人。

    屆期來京祝嘏。

    汪新已在派出之列。

    正可随班叩祝。

    藉以遂其三年依戀之忱。

    該藩司想尚未接奉前降谕旨。

    故有此奏。

    着傳谕汪新、此時且不必赴京。

    仍遵照前旨于八月初五日以前、來京祝厘。

    面聆訓示。

     ○又谕、據孫永清奏、股頭鄭管等脫逃将保甲差役等分别治罪一摺。

    内稱鄭管、陳廷、因在配窮苦。

    起意逃往廣東。

    别尋生計。

    同周亞卿同逃。

    行至河邊上船逃逸。

    兵役等前往追趕。

    将周亞卿拏獲。

    鄭管陳廷二犯。

    一同落水。

    打撈屍身無獲等語。

    鄭管等系台灣從賊案犯。

    免死安置廣西。

    地方官并不小心防範已屬疎玩。

    各犯脫逃。

    被差役追拏緊急。

    打落水中屍身未獲自系素谙水性。

    泅水逃往鄰省。

    希圖漏網。

    今孫永清既訊明該犯等在配時。

    原有欲逃往廣東生計之語。

    自應一面咨明福康安、嚴行饬緝。

    乃該撫僅将保甲差役等審拟具奏。

    并未将如何移咨福康安、專派員役四路緝捕之處。

    詳細奏明。

    甚屬不曉事理。

    除将原摺批交部議外。

    孫永清、着傳旨申饬。

    并着傳谕福康安等、嚴饬所屬。

    一體嚴拏務獲。

    毋任遠揚。

     ○軍機大臣議覆、兩江總督書麟、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稱、前淮關監督徵瑞奏準、淮商捐造撥船三百隻。

    為漕務撥糧。

    河工運料之用。

    查原定章程。

    每船應雇船戶、船頭、水手、日給工食。

    議以運料則河廳出費。

    但運撥時、雖有廳員旗丁等、照例攤出。

    其空間之日。

    水手工頭。

    可别尋生理。

    船戶留船看守。

    不免枵腹從事。

    不若于南河額設兵内、酌抽三百名派令分管。

    即責成雇覓水手駕駛。

    仍交裡外兩廳同知、兩營守備管轄。

    其按月名糧。

    由原管照舊支給。

    應如所奏。

    至山東省所備撥船。

    生息款項。

    足以敷用。

    其直隸撥船。

    除運奉天米豆、南糧米石外。

    空閑時、雇與東省、運東豫兩省漕糧。

    其雇剩之船。

    原有商捐銀兩。

    為冬季守船之費。

    毋庸另議。

    從之。

     ○以禮部右侍郎鐵保、刑部左侍郎姜晟、為會試知貢舉。

    大學士王傑、為正考官。

    吏部右侍郎朱圭、工部左侍郎鄒奕考、為副考官。

     ○丁亥。

    上詣岱廟行禮。

     ○遣官祭先農之神。

     ○賜山東地方官員等食。

     ○谕、此次巡幸山東。

    所有東省及各省士子。

    迎銮獻賦。

    特加考試。

    其考取一等之貢生杜堮、生員程拱字、俱着賞給舉人。

    準其一體會試。

    其考取二等之亓保、李廷芳、李堯詢、蔣天樞、黃旭、何垲、張興镛、沈清瑞、俱着各賞緞一匹。

     ○又谕曰、孫猛于台灣總兵任内。

    因迎養伊母。

    全家遭風飄失。

    所有應追陋規銀兩。

    業已無力完交。

    原可加恩豁免。

    但伊弟孫剛等、于接取孫猛靈柩時。

    由任所帶回銀四千五百兩。

    俱已分用。

    其應賠銀兩。

    自應仍在孫剛等名下追賠。

    着照德保等所請。

    于孫剛等俸饷銀内、按年分扣。

     ○戊子。

    軍機大臣以劫盜馬十等一案定拟具奏。

    谕曰、馬十、薛熱河兒、齊寬、劉得受、俱着即處斬。

    王世富在外把風。

    雖在情有可原之例。

    但身為縣役。

    馬十等行劫裕泰錢鋪。

    悉由該犯指引。

    其不敢進店。

    系懼為事主識認。

    并非畏法。

    王世富亦着依拟斬決。

    王二、劉得受、同系入室搜贓之犯。

    但王二一經到案。

    即将首夥供明。

    質證各犯。

    不能抵賴。

    使塵案速結。

    真盜無從漏網。

    尚可寬其一線。

    劉得受雖與王二一同供證。

    而行劫時。

    曾用鐵尺毆打事主。

    情節較重。

    非王二可比。

    王二依拟應斬。

    着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