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九

關燈
成。

    複耽麴糵。

    一切事務。

    竟置不問。

    屢經訓饬。

    毫無悛改。

    請将員缺另行簡放等語。

    伊犁系新疆地方。

    所有将軍大臣。

    諸事皆當黾勉。

    不可祇圖安逸。

    怠忽從事。

    承安曾在乾清門行走。

    朕以為尚堪驅策。

    是以簡放此任。

    乃将一切事務。

    置于膜外。

    至回事官員。

    待至日昃。

    不得一見。

    以緻衆怨沸騰。

    此豈可複令管領隊務。

    且僅将伊徹回。

    亦屬寬縱。

    承安、即着革職。

    作為披甲。

    留于伊犁效力贖罪。

    保甯略無瞻狥。

    不負将軍之任。

    其公忠甚屬可嘉。

    保甯着賞給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以示鼓勵。

    如此外領隊大臣内有似此者。

    并着秉公參奏。

    承安員缺。

    着岱森保去。

     ○又谕曰、承安性情疎懶。

    前将伊遣往伊犁。

    乃予以自新之路。

    今仍複如此。

    殊屬負恩。

    除已降旨革職。

    留于伊犁效力贖罪外。

    着綿恩、阿桂、将伊家産嚴密查抄。

    勿緻稍有寄頓。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奏到阮光平進關日期一摺。

    并将原禀、及照會稿進呈。

    所辦諸凡皆妥。

    據稱阮光顯等回國過粵時。

    曾言愛内地蟒袍華美。

    為生平所未見。

    在京購買數件。

    又于湖北漢口、置買帶回。

    今該國王複呈寄式樣。

    請織交龍蟒袍。

    以為朝之服。

    外藩羨慕中華黼黻。

    婉言聲懇。

    自當遂其所請。

    趕辦發往等語。

    阮光平祇受藩封。

    倍加恭順。

    祝厘請觐。

    比于内臣。

    因伊侄阮光顯回國。

    見帶回内地蟒袍華美。

    禀請制造朝之服。

    以為章身之用。

    但内地蟒袍料。

    不可改作漢衣圓領也。

    如系該國王心慕華風。

    欲從天朝制度。

    雖屬好事。

    但閱伊禀内。

    有中州服色采章。

    深所景慕之語。

    若許其更換衣冠。

    自所樂從。

    但所言未明。

    亦不可勉強也。

    該國王若果實有此意。

    朕必格外加恩。

    錫之章服。

    不但照親王品級。

    給予紅寶石帽頂。

    四團龍褂。

    并當如阿哥服色。

    賞給金黃蟒袍。

    用示優異。

    該國王聞之。

    自必倍加欣躍。

    朕意其國俗向沿漢制。

    衣服及蓄發。

    斷不可改。

    若兩用之。

    實亦無妨。

    着福康安酌量情形。

    并将所寄制蟒袍式樣進呈。

    是否與天朝制度相仿。

    若該國王原無欲改章服之意。

    則阮光顯所購内地蟒袍。

    亦難改造。

    諒不過羨慕華服耳。

    再該國王原訂三月起身。

    今因建國義安。

    距關較遠。

    中途或有耽延。

    禀報到關之期。

    約在四月上旬。

    自系實在情形。

    并非意存延緩。

    福康安自當聽其自便。

    擇期進關。

    不必過于敦促。

    即程期稍迫。

    亦無庸觸熱星馳。

    緻有勞頓。

    如計期不能趕赴熱河筵宴。

    即于八月初旬到京叩祝萬壽。

    亦無不可。

    至其所帶人數。

    該國王因官役人等。

    俱欲随同詣阙。

    瞻仰朝儀。

    難于峻卻。

    又恐不合體制。

    呈請開示。

    福康安以原經奏準随帶六十人來京。

    不必拘定人數。

    此想亦是。

    将來該國王入觐時。

    不妨竟令其随帶百人。

    俾共遂瞻就之忱也。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并着迅速覆奏。

     ○伊犁将軍保甯奏、臣自至伊犁。

    閱視各營部落兵缺。

    内惟察哈爾部落。

    閑散餘丁甚少。

    查厄魯特部落餘丁。

    多有未得錢糧者。

    因饬交領隊大臣讷音、于該處現在年輕餘丁内、揀選二百戶。

    俟青草茂盛時。

    即令移駐察哈爾部落。

    以補其缺。

    得旨嘉獎。

     ○以葉爾羌參贊大臣福崧、為安徽巡撫。

     ○以貴州都勻府屬邦水司土官吳毓秀弟毓奇、襲職。

     ○是日、駐跸曲陸店行宮。

     ○己卯。

    谕、朕此次巡幸山東。

    辦差兵丁。

    業已渥施恺澤。

    所有青州、德州、駐防旗兵。

    派有差務者。

    并着查明。

    賞給兩月錢糧。

    用敷行慶施惠至意。

     ○又谕、昨據保甯參奏承安一摺。

    已降旨着綿恩、阿桂、将伊家産查抄矣。

    伊住宅寬敞。

    欲改為王府。

    着金簡、伊齡阿、将伊住宅查看。

    繪圖進呈。

    再承安又非明珠嫡派後嗣。

    種種不肖。

    辜負朕恩。

    故查抄伊家。

    着賞給住房十餘間。

    銀二三千兩。

    以資養贍。

    綿恩等接奉此旨。

    斷不可意存瞻顧。

    緻有寄頓遺漏。

     ○谕軍機大臣等、前因革職清苑縣知縣朱腹松、玩視重案。

    其平日居官辦事。

    必不可信。

    是以谕令阿精阿、帶同慶章、詳查該員任内經手未完事件。

    及倉庫現貯錢糧谷石。

    有無虧缺。

    據實參辦。

    并将其任所赀物。

    嚴密查封。

    此旨系于二十五日、由六百裡發往。

    已閱數日。

    尚未據阿精阿奏到。

    或系該司未免意存瞻顧。

    不即查辦覆奏。

    着傳谕梁肯堂、即督率阿精阿、慶章等、将朱腹松任内事件。

    及倉庫等項。

    嚴密妥速辦理。

    不得稍存回護舊屬。

    代人受過也。

     ○吏部題覆、前任直隸總督劉峨咨稱、前經奏準、直隸河工同知通判缺出。

    并将兼河之灤州等七州縣。

    一體揀選升調。

    查該州縣佐雜。

    均有應辦河工事務。

    除本系原定河缺外。

    應将灤州吏目清苑、雄縣、正定、河間、獻縣任邱、典史。

    榛子鎮、張登司、北魏司、巡檢。

    均以兼河字樣注冊。

    升調河工汛缺。

    所遺缺、仍歸部選。

    應如所請。

    從之。

     ○是日、駐跸李六莊行宮。

     ○以正藍旗滿洲印務參領兆慶、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以甘肅肅州鎮總兵德光、伊犁鎮總兵索費英阿、對調。

     ○庚辰。

    谕、本年朕八旬萬壽。

    業經特降谕旨。

    将天下錢糧。

    普行蠲免。

    浙江省溫州府所屬玉環廳、額徵租谷。

    及杭州府所屬海甯州、沙地租銀。

    本不在應免之例。

    第念此項銀谷。

    按畝輸将。

    實與地丁無異。

    若照舊徵收。

    小民未免向隅。

    着加恩将玉環廳租谷二萬二千餘石。

    海甯州沙地租銀二千八百餘兩。

    一體蠲免。

    俾瀕海黎民。

    均沾實惠。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等、前以琅玕于正月二十九日、奏報上年十二月雨水情形。

    而于今春曾否得雨。

    總未奏及。

    朕心深為廑念。

    已降旨将該省有無望澤之處。

    詢問該撫矣。

    茲據奏稱、本年正月以來。

    杭州省城。

    于初五六、十一二三、及二十八九等日。

    連次得雨。

    并據各府屬禀報。

    大約相同等語。

    是浙省已于正月初旬得雨。

    嗣後續沛甘霖。

    乃該撫直至二月十五日具摺陳奏。

    朕念切雨旸。

    無時或釋。

    各省地方。

    遇有及時雨澤。

    自應早為奏聞。

    以慰朕懷。

    浙江視他省較近。

    現在福建省早經奏報得雨。

    而該撫遲遲至今。

    始行入告。

    不以民事為事。

    豈不知朕宵旰勤求之至意耶。

    琅玕、着傳旨嚴行申饬。

    仍令明白回奏。

     ○是日、駐跸晏子祠行宮。

     ○是月。

    安徽巡撫穆和蔺奏、接印後經理地方各事宜。

    得旨、覽。

    不必欲速。

    不可因循。

     ○湖廣總督畢沅覆奏、湖廣耒陽縣生員賀世盛、妄着逆書。

    所稱收漕淋尖踢斛。

    高價折收。

    及巡撫捐官于省等語。

    臣遵旨密訪。

    實無此等情事。

    但漕書蠹役。

    串通舞法。

    原系此輩常技。

    不敢因現查無弊。

    遂涉大意。

    至撫臣浦霖、受恩深重。

    何至如該犯所稱捐官誕妄不經之事。

    業據該犯供明。

    随筆添寫。

    實無影響。

    報聞。

     ○陝甘總督勒保奏、新疆民谷總數。

    查明鎮西府屬宜禾、奇台二縣。

    迪化州、暨所屬昌吉、阜康、綏來、濟木薩、呼圖壁、各州縣縣丞巡檢。

    及頭屯、蘆草溝、塔西河三所千總。

    乾隆五十四年民數。

    共一十二萬五百三十七口。

    倉貯各色糧、七十八萬六千二百三十八石零。

    得旨、冊留覽。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