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七

關燈
親父生員時舒安、現年八十四歲精神矍铄。

    五世同堂等語。

    時舒安就養官署、年逾八旬。

    曾元繞膝。

    實為熙朝人瑞。

    所有應行加恩賞赉。

    着該部察例辦理。

     ○江西巡撫何裕城奏、南昌府屬豐城縣。

    為章貢下遊。

    民舍田廬。

    賴東西兩堤捍護。

    前經奏明、将舊有土堤。

    陸續酌改石工。

    查角公嘴土堤一百四十丈。

    除節次改建石堤石垱外。

    垱下第一段大堤之下截。

    内逼深湖。

    外臨大河。

    兼大官、根篾、兩洲逐年淤漲。

    河道夾朿沖激。

    以緻堤身單薄。

    計長十二丈。

    應改石堤。

    請動項建造。

    報聞。

     ○己酉。

    谕、昨覆試己酉科順天鄉試中式舉人。

    特派大臣嚴行校閱。

    分别等第進呈。

    朕親加披覽。

    列入一二等者。

    文理尚俱清順。

    其三等前列之卷。

    詞意亦尚無大疵。

    惟三等末十五名。

    語多疵颣。

    其四等、不入等各卷。

    竟至文義荒謬。

    詩句不通。

    可見該舉人等學業庸劣。

    幸弋科名。

    考試時或有傳遞代倩等弊。

    均未可定。

    本應照閱卷大臣所請。

    拏交刑部。

    嚴審辦理。

    但朕向來不為已甚。

    且本年屆朕八旬萬壽。

    特命開設恩科。

    嘉惠士子。

    不忍因此數人幸獲。

    輾轉株連。

    遽興大獄。

    着将不入等第之王謩、舒錦、吉文增福、張澐、王文鱗、全行斥革。

    從寬免其訊究。

    列入四等之陳侍廷、傳大鵬、魁亮、謝鳳翥、唐古泰、着革去舉人。

    仍加恩予留生監。

    準其應試。

    列入三等末之張寶鑒、韓大鲸、馮德浚、孔源泗、景福、陳霨、馬大良、多靈額、賞澧、張燕翼、李洙、馬蘊恺、廣住、郭希和、周永瑞等十五名。

    俱罰停會試一科。

    以示薄懲。

    其三等之聶思聰等九十二名。

    均加恩免其停科。

    至監臨等場規不肅。

    有意沽名。

    雖有應得之咎。

    但前因萬治庭頂名聯号一案。

    業經降旨、将伊齡阿、汪承霈、降調。

    着加恩免其再行議處。

    其主考同考官等。

    亦一并免其交議。

    此朕恩施格外。

    概予從寬。

    士子等務須各知感愧。

    勵志讀書。

    懷刑自愛。

    毋再心存幸進。

    緻罹法網。

    監臨考官等。

    亦當秉公矢慎。

    内外肅清。

    以期遴拔真才。

    屏除弊窦。

    用副宥過施仁。

    諄諄訓誨至意。

     ○又谕、琉球國王。

    恪守藩封。

    素稱恭順。

    重洋遠隔。

    職貢維虔。

    此次于例貢之外。

    恭進謝恩方物。

    使臣等恐照向例留作下次正貢。

    具呈禮部。

    請為代奏。

    恩準賞收。

    下次仍請如期入貢。

    并稱臨行時、國王再三諄囑。

    令使臣具呈籲請。

    情詞懇切。

    誠悃可嘉。

    着照所請。

    該部即将所進謝恩方物。

    準予賞收。

    下次正貢屆期。

    該國遣使來京。

    再當優加恩眷。

    以示朕懷柔藩服之至意。

     ○巡視東漕禦史和琳奏、彭口濟甯等處挑工。

    督辦完竣。

    查去冬興挑時。

    本将各工底水。

    俱歸于不估挑河内。

    疊埝攔蓄。

    且于運河東岸分水口内築壩。

    将汶水收入蜀山、馬踏、二湖。

    現聞南漕将次入東。

    即劄河臣、于十八日啟放汶水入運。

    再往年鋪水。

    兼放蜀山、馬踏、二湖。

    現察情形。

    可不動湖水。

    惟儲蓄以備春夏濟運。

    得旨嘉獎。

     ○庚戌。

    上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谕朕本年八旬萬壽。

    寰<宀禹>胪歡。

    薄海内外臣民。

    鹹深慶忭。

    即在屬國藩封。

    或親赴阙廷。

    或遣使叩觐。

    無不競趨王會。

    抒悃祝厘外省将軍、督撫都統提鎮藩臬等官。

    自必情切葵傾。

    盡思瞻觐第念各省文武大吏。

    職守綦重若同時并赴。

    恐地方營伍事務。

    管理乏人。

    或有贻誤。

    轉非敬事效忱之意。

    朕于各省将軍督撫副都統提鎮藩臬内。

    每省各酌派二三員。

    均于八月初五日以前到京。

    并各酌帶道府丞倅将備二三人。

    随同班列。

    其未經派令來京者。

    毋庸紛紛籲請。

    庶各省文武官員。

    既得遂其祝嘏之誠。

    而于本任職司要務。

    又可不虞曠廢。

    方為妥善。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此次覆試舉人。

    業經降旨列為四等者。

    皆僅革去舉人。

    仍留生員監生。

    其未入等第者、始行概予革退。

    此朕格外施恩。

    特從寬宥俾讀書者知所感愧。

    勤學自愛之至意。

    八旗滿洲世仆等。

    自宜勤習清語騎射技藝。

    如學漢文。

    亦應盡心學習。

    遇有考試。

    雖未能卓越。

    亦須列入等第方可。

    茲覆試舒錦、吉文、增福、既不入等。

    而魁亮、唐古泰、又列為四等。

    旗人之應試者。

    較漢人為數無多。

    而劣者即有五人。

    是既不勤學漢文。

    又不精習技藝。

    坐荒于歧途明矣。

    此皆由該管都統等。

    平日不留心教訓所緻。

    即如鐵保、圖敏、所學尚有規模。

    而不善于辦事。

    亦屬無用。

    去歲朕略為鼓舞擢用。

    今旗人仍複如是。

    誠使朕鼓勵士子之心無望矣。

    此等詩文陋劣。

    自系場中舞弊。

    始得中式。

    今不深究伊等即系格外之恩。

    其列為四等之魁亮唐古泰、如照漢人準留生員監生。

    似覺便宜而幸進之弊。

    仍不能除。

    魁亮、唐古泰、亦着全行革去。

    如此輩革退後。

    尚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