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春。
正月。
壬午朔。
上詣奉先殿行禮。
○詣堂子行禮。
○禦太和殿受朝。
作樂宣表如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禦太和殿。
賜王公臣工、及外藩使臣等宴。
○禦乾清宮。
賜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宗室王公等宴。
○以八旬萬壽。
頒诏天下。
诏曰朕誕膺景命。
虔鞏丕基思錫極以用敷凜聿懷于昭事。
于今五十五年矣。
仰荷上蒼笃眷。
列聖贻謀。
<宀禹>縣乂安。
朝甯雍肅。
宮廷之上。
五代一堂。
垓極之遙。
萬方同軌。
粵以今茲八月。
為朕壽屆八旬。
前因籲切諸臣。
勉允祝厘之請。
亦既恩敷多士。
特開登俊之科而且停貢獻之繁文。
禁郡邑之私祝務黜華以崇實諒孚德而惠心迺者阮光平不戰歸誠。
寵畀藩封之爵。
巴勒布騰歡面内。
長依屬國之班。
緬甸荒陬。
遣使遠呈金表。
生番異域。
輸心來叩彤墀。
矧夫内郡耆氓。
外藩壽耇。
逾期頤者千餘計。
見曾元者二百家。
嘉和會之鹹勤屬享王之畢至。
朕撫延洪之運。
躬宵旰之勞。
問夜求衣。
劼毖倍廑于宥密。
巡方肄武。
精神式固于純常。
曆年陳無逸之篇。
終日勵自強之訓。
惟德惟勤恤将敬為受天永命祈。
曰壽曰康甯。
聿慰我薄海群黎望。
昔卌五載古稀介景。
推仁曾逮闾閻。
迨五十年國慶重熙。
惠下複頒綸綍。
獲此久長之祉。
彌殷懷保之忱。
我皇祖聖壽六旬。
先普蠲夫惟正。
予一人恩施三沛。
仍祇遹以攸行。
凡所以引養引恬。
并切夫求甯求莫。
是用龐鴻布澤。
殚緝熙夙夜之心。
惟期溥率翔和。
綿保定升恒之盛。
所有應行事宜。
開列于後一、五嶽四渎等祀。
及風雲雷雨火各神。
應遣官緻祭。
着察例舉行。
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者。
着各督撫查明具奏。
賜予恩赉。
一、自王以下、覺羅十五歲以上者。
俱加恩賜。
一、公主以下、至格格。
俱加恩賜。
一、王妃以下、奉恩将軍妻以上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紮薩克台吉、塔布囊。
及其福晉妻室。
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及命婦。
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
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
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
凡升級及改任者。
着照新銜封贈。
一、内外文武官員。
有因公诖誤。
降革留任者。
該部查明奏請開複。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
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
以正貢作恩貢。
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
義夫節婦。
該管官細加咨訪。
确具事實。
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滿漢兵丁。
曾經效力行間。
因病年老閑住者。
着加恩賜。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
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
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
分别賞赉。
至百歲者。
題明旌表。
并加賞大緞一匹。
銀十兩。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
酌加賞赉。
八十以上者。
給與絹一匹。
棉一斤。
米一石。
肉十斤。
九十以上者倍之。
至百歲者。
題明旌表。
并加賞大緞一匹。
銀十兩。
一、各省道路橋梁。
間有損壞者。
着各該地方官查明修理。
以利行旅。
一、各省現犯軍流以下人犯。
俱着減等發落。
其在配軍流人犯。
已過十年。
安分守法。
别無過犯者。
着各省督撫、分别咨部。
查照向例核議。
奏請省釋。
一、各省監禁人犯。
着将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
仍照節次查辦之例。
查明所犯情節。
分别減等發落。
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
有案情本輕。
可予矜原者亦着該部查明。
請旨定奪。
一、各處養濟院。
所有鳏寡孤獨。
及殘疾無告之人。
有司留心。
以時養贍。
毋緻失所。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
所有借給貧民耔種口糧牛具等項。
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
着與豁免。
一、曆代帝王陵寝。
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着察例舉行。
于戲。
予惟從欲以治。
庸降德于衆兆民。
天其申命用庥。
綏眉壽于皇多祜。
布告天下。
鹹使聞知。
○普免天下錢糧。
谕、朕賴昊蒼眷佑。
既逾古稀。
欣開八袠。
幸得小康。
時懷大惕。
自乾隆十年、以迄四十二年。
特布恩綸。
普免天下錢糧。
業經三次矣今歲屆朕八旬壽辰。
仰荷天祖贻庥。
率土稱慶。
以至梯航重譯祝嘏來庭。
從古史牒。
實所罕睹。
是宜廣宣湛闿。
敷錫兆民。
用葉崇禧。
以答嘉贶。
着将乾隆五十五年、各直省應徵錢糧。
通行蠲免。
其如何按年輪蠲之處。
着大學士會同戶部、即速核奏遵行。
○癸未谕、上年湖北荊門、潛江江陵、監利等州縣。
因秋泛漢水倒漾。
低窪各垸先後被淹。
業經降旨令該督撫實力撫恤。
分别赈濟。
小民自可不緻失所。
第念潛江等處。
本系積歉之區上年又複被淹今春正赈已畢青黃不接之時貧民口食維艱。
着再加恩将潛江、江陵、監利、三縣。
成災八分極貧各軍民。
展赈一個月。
以資接濟。
其成災八分次貧、及成災七分極次貧、并荊門州成災五分各軍民。
仍着該督撫察看情形。
或酌借耔種口糧或減價平粜。
分别辦理。
該督等務宜督饬所屬實心經理。
俾災黎均沾闿澤。
以副朕轸念窮檐。
普惠春膏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上年江蘇徐州淮安等府屬各州縣。
因黃流漫水下注。
被淹成災。
節經降旨、令該撫實力撫恤。
分别赈濟。
毋使一夫。
失所。
第念今春正赈已畢。
青黃不接之時。
貧民糊口無資。
着再加恩将睢甯、宿遷、桃源、邳州、砀山、五州縣成災九分十分村莊。
無論極次貧民。
均展赈一個月。
以資接濟。
其成災八分以下之安東、阜甯、海州
庚戌。
春。
正月。
壬午朔。
上詣奉先殿行禮。
○詣堂子行禮。
○禦太和殿受朝。
作樂宣表如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禦太和殿。
賜王公臣工、及外藩使臣等宴。
○禦乾清宮。
賜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宗室王公等宴。
○以八旬萬壽。
頒诏天下。
诏曰朕誕膺景命。
虔鞏丕基思錫極以用敷凜聿懷于昭事。
于今五十五年矣。
仰荷上蒼笃眷。
列聖贻謀。
<宀禹>縣乂安。
朝甯雍肅。
宮廷之上。
五代一堂。
垓極之遙。
萬方同軌。
粵以今茲八月。
為朕壽屆八旬。
前因籲切諸臣。
勉允祝厘之請。
亦既恩敷多士。
特開登俊之科而且停貢獻之繁文。
禁郡邑之私祝務黜華以崇實諒孚德而惠心迺者阮光平不戰歸誠。
寵畀藩封之爵。
巴勒布騰歡面内。
長依屬國之班。
緬甸荒陬。
遣使遠呈金表。
生番異域。
輸心來叩彤墀。
矧夫内郡耆氓。
外藩壽耇。
逾期頤者千餘計。
見曾元者二百家。
嘉和會之鹹勤屬享王之畢至。
朕撫延洪之運。
躬宵旰之勞。
問夜求衣。
劼毖倍廑于宥密。
巡方肄武。
精神式固于純常。
曆年陳無逸之篇。
終日勵自強之訓。
惟德惟勤恤将敬為受天永命祈。
曰壽曰康甯。
聿慰我薄海群黎望。
昔卌五載古稀介景。
推仁曾逮闾閻。
迨五十年國慶重熙。
惠下複頒綸綍。
獲此久長之祉。
彌殷懷保之忱。
我皇祖聖壽六旬。
先普蠲夫惟正。
予一人恩施三沛。
仍祇遹以攸行。
凡所以引養引恬。
并切夫求甯求莫。
是用龐鴻布澤。
殚緝熙夙夜之心。
惟期溥率翔和。
綿保定升恒之盛。
所有應行事宜。
開列于後一、五嶽四渎等祀。
及風雲雷雨火各神。
應遣官緻祭。
着察例舉行。
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者。
着各督撫查明具奏。
賜予恩赉。
一、自王以下、覺羅十五歲以上者。
俱加恩賜。
一、公主以下、至格格。
俱加恩賜。
一、王妃以下、奉恩将軍妻以上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紮薩克台吉、塔布囊。
及其福晉妻室。
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滿漢大臣、及命婦。
年過六十者。
俱加恩賜。
一、内外滿漢文武各官。
俱加一級。
一、内外大小各官。
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
凡升級及改任者。
着照新銜封贈。
一、内外文武官員。
有因公诖誤。
降革留任者。
該部查明奏請開複。
一、國子監貢監生、及各官學教習。
免坐監期一月。
一、各省儒學。
以正貢作恩貢。
以次貢作歲貢。
一、滿漢孝子順孫。
義夫節婦。
該管官細加咨訪。
确具事實。
奏交禮部核實旌表。
一、滿漢兵丁。
曾經效力行間。
因病年老閑住者。
着加恩賜。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兵丁。
及内紮薩克喀爾喀等蒙古。
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
分别賞赉。
至百歲者。
題明旌表。
并加賞大緞一匹。
銀十兩。
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者。
酌加賞赉。
八十以上者。
給與絹一匹。
棉一斤。
米一石。
肉十斤。
九十以上者倍之。
至百歲者。
題明旌表。
并加賞大緞一匹。
銀十兩。
一、各省道路橋梁。
間有損壞者。
着各該地方官查明修理。
以利行旅。
一、各省現犯軍流以下人犯。
俱着減等發落。
其在配軍流人犯。
已過十年。
安分守法。
别無過犯者。
着各省督撫、分别咨部。
查照向例核議。
奏請省釋。
一、各省監禁人犯。
着将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
仍照節次查辦之例。
查明所犯情節。
分别減等發落。
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内。
有案情本輕。
可予矜原者亦着該部查明。
請旨定奪。
一、各處養濟院。
所有鳏寡孤獨。
及殘疾無告之人。
有司留心。
以時養贍。
毋緻失所。
一、從前各省偏災地方。
所有借給貧民耔種口糧牛具等項。
查明實系力不能完者。
着與豁免。
一、曆代帝王陵寝。
先師孔子阙裡應遣官緻祭着察例舉行。
于戲。
予惟從欲以治。
庸降德于衆兆民。
天其申命用庥。
綏眉壽于皇多祜。
布告天下。
鹹使聞知。
○普免天下錢糧。
谕、朕賴昊蒼眷佑。
既逾古稀。
欣開八袠。
幸得小康。
時懷大惕。
自乾隆十年、以迄四十二年。
特布恩綸。
普免天下錢糧。
業經三次矣今歲屆朕八旬壽辰。
仰荷天祖贻庥。
率土稱慶。
以至梯航重譯祝嘏來庭。
從古史牒。
實所罕睹。
是宜廣宣湛闿。
敷錫兆民。
用葉崇禧。
以答嘉贶。
着将乾隆五十五年、各直省應徵錢糧。
通行蠲免。
其如何按年輪蠲之處。
着大學士會同戶部、即速核奏遵行。
○癸未谕、上年湖北荊門、潛江江陵、監利等州縣。
因秋泛漢水倒漾。
低窪各垸先後被淹。
業經降旨令該督撫實力撫恤。
分别赈濟。
小民自可不緻失所。
第念潛江等處。
本系積歉之區上年又複被淹今春正赈已畢青黃不接之時貧民口食維艱。
着再加恩将潛江、江陵、監利、三縣。
成災八分極貧各軍民。
展赈一個月。
以資接濟。
其成災八分次貧、及成災七分極次貧、并荊門州成災五分各軍民。
仍着該督撫察看情形。
或酌借耔種口糧或減價平粜。
分别辦理。
該督等務宜督饬所屬實心經理。
俾災黎均沾闿澤。
以副朕轸念窮檐。
普惠春膏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又谕、上年江蘇徐州淮安等府屬各州縣。
因黃流漫水下注。
被淹成災。
節經降旨、令該撫實力撫恤。
分别赈濟。
毋使一夫。
失所。
第念今春正赈已畢。
青黃不接之時。
貧民糊口無資。
着再加恩将睢甯、宿遷、桃源、邳州、砀山、五州縣成災九分十分村莊。
無論極次貧民。
均展赈一個月。
以資接濟。
其成災八分以下之安東、阜甯、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