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四

關燈
朝撫育深仁。

    倍加感戴也。

    又福康安等奏稱、安南所建陣亡提鎮廟宇。

    供祀許世亨等牌位。

    極為整齊。

    并據吳文楚面禀成林。

    以大兵在黎城傷亡官員。

    不知姓名官職。

    無從立位。

    祈開示銜名。

    以便補祀等語。

    亦應準其所請。

    着福康安等、即查明陣亡副參遊等員。

    職分較大。

    應行列祀者。

    發交該國王。

    令其按照官銜名姓。

    一體設牌供祀。

    用慰忠魂。

    至該國欲為福康安建立生祠。

    固屬愛敬之心。

    業經福康安照會該國王。

    令其毋庸建立。

    所見亦為得體。

    又據福康安另摺奏稱、阮光平所遣貢使。

    現已催令起身。

    計算程期。

    必能于燈節前趕到。

    本應令湯雄業護送入京。

    但阮光平明春入觐。

    必須熟谙大員。

    在關照料。

    請令候補道黃符彩、同德克精額、伴送來京等語。

    該貢使久已進關。

    若即令起身前來。

    此時已抵豫省。

    年内盡可從容趕到。

    今甫自甯明起身。

    不能年底到京。

    皆由孫永清拘泥遲誤所緻。

    至湯雄業熟悉夷情。

    留在鎮南關一帶。

    照料阮光平入觐事宜。

    較他員自為妥協。

    所有此次貢使來京。

    即令黃符彩、與德克精額伴送。

    迅速起程。

    務于燈節前到京。

    勿再遲緩。

    将此由六百裡傳谕知之。

     ○丙辰。

    上幸瀛台。

     ○谕、本年鄉試諸生。

    年屆八十七十以上。

    未經中式者。

    除順天業經降旨。

    分别加恩外。

    茲據各省陸續奏到。

    諸生中年跻耄耋。

    踴躍觀光。

    共百有餘人。

    雖未經中式。

    而三場均能完竣。

    洵為士林盛事。

    所有江南省八十以上之胡椿、周宗勳、許以恭、劉鴻、宣鵬、徐日暄、董作砺、翁炳、魏文鴻、劉湘、翟臯、王道烜、汪飛熊、劉繩準、葉逢年、張進履、姜球等十七名。

    江西省八十以上之黃景亮、胡道南、蕭士芝、董夢江等四名。

    浙江省八十以上之方宗華、何大烈、闵之賢、馮全修、魯學孟、張谔等六名。

    福建省八十以上之吳維新、朱光章、陳蔔仁等三名。

    湖北省八十以上之劉化鲲、王奉元、塗宗诏、朱有榮等四名。

    湖南省八十以上之劉豐年、李光旵、李國霞、李逢源、歐陽谟、吳家修、文承發等七名。

    河南省八十以上之馮希賢、程紹光、喬元熙、武伸、席梧貴、呂樸、李如璧等七名。

    山東省八十以上之王有年、王宗遠、郭偉勣、趙泉、趙瑞岚等五名。

    山西省八十以上之李文明、孫公輔、李如山、孫元麟、郭長源、吳企皙等六名。

    陝西省八十以上之張大烈、張守經、閻輔輝、張大振、師尚友等五名。

    四川省八十以上之潘履謙、戴文璧、劉洪文、王體亨、王昇平、李維岱等六名。

    廣東省八十以上之李賴予、楊家樹、馬登翰、李光雲、邱修己、關睿南、何紹綱等七名。

    雲南省八十以上之湯祚昌、錢大有等二名。

    貴州省八十以上之楊宜科、黃中理、趙錫爵、徐苾、王德洪等五名。

    俱着加恩賞給舉人。

    準其一體會試。

    其浙江省七十以上之沉志超、胡以晉、徐由湘、黃敏、樓象春、範钰、潘兆謙、李鴻、鄭拱秀、張爰土、周嘉祺、沈慧業等十二名。

    湖北省七十以上之劉中陵、蕭光泰、張元珑、袁國桂、邱雨浚、李華、盧薰、楊大谟、劉先士、方玉堂、冉之桂、邱文開、闵力魁、周之鼎等十四名。

    湖南省七十以上之黃佑啟、山西省七十以上之宋守祀、蕭鳴山、薄文龍、王夢熊、劉煥、王克惠、杜霘、高曰敬、郝兆珠、周汝第、郭延山、萬之幹、強屾、王振祚、孫大發、李時旺、劉依德、薛掄魁、趙學普、李溥、趙掄達、李晚榮、孫膺祜、王憲武、王儀烜、陳丹書、馮憲邺等二十七名。

    俱着加恩賞給副榜。

    以彰壽世作人至意。

     ○工部議覆、盛京戶部侍郎宗室宜興、題修甯遠旗倉。

    天字、日字、月字三廒。

    應準照例估修外。

    查本年八月内。

    京師貢院。

    及各省考棚。

    所有天元帝皇等字。

    俱停止編列。

    倉廒事同一體。

    所有甯遠州旗倉廒座字号内。

    如天字等字樣。

    應令該侍郎改編報部。

    至各處倉廒有似此者。

    應行文倉場侍郎、及各省督撫。

    查明改編報部。

    從之。

     ○丁巳。

    孝惠章皇後忌辰。

    遣官祭孝東陵。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奏、江蘭擅發考城縣工程銀兩一案。

    提訊革職知縣陳士駿、據供所領前項銀兩。

    江蘭每百短發銀二兩四五錢不等。

    約共短銀一千三百餘兩。

    恐其中尚有不實不盡之處。

    仍當悉心根究等語。

    江蘭系素辦鹽業。

    家資豐厚之人。

    即欲藉端侵冒。

    或系二三萬兩。

    尚在情理之内。

    豈肯因一千數百兩平餘。

    擅行動款。

    任聽陳士駿浮領工銀至二萬餘兩。

    且向來淮商俗習。

    即尋常宴會。

    所費尚不止此。

    斷不至因此些須扣項。

    自蹈擅發重罪。

    梁肯堂所訊供詞。

    殊非情理。

    若非該撫有意周内。

    審出克扣工程銀兩。

    以實其罪。

    即系避重就輕。

    以江蘭侵蝕無多。

    希圖末減。

    二者必居一于此。

    豈能逃朕洞鑒耶。

    聞得城工甚粗糙。

    必系工程冒克。

    何不于城工覆勘。

    則其侵蝕畢露矣。

    着傳谕梁肯堂、再行向陳士駿嚴切根究。

    務得确情。

    不得因質證無人。

    任其狡展。

    昨據全德奏。

    已将江蘭派員起解。

    俟其到豫時。

    再令與陳士駿質對。

    無難訊究得實。

    此案關系藩司擅動庫項。

    必系案情确鑿。

    方成信谳。

    朕斷不肯似此颟顸了事也。

    着将審得情形。

    迅速據實具奏。

     ○軍機大臣議奏、請增設順天鄉會試防弊各事宜。

    一、順天鄉會試謄錄。

    請于順天直隸各州縣衙門。

    挑取誠實書吏。

    鄉試一千名。

    會試七百名。

    由該督委員送交順天府。

    屆期會同知貢舉等。

    驗明印臂。

    押送入場。

    一、進場辦事書吏。

    請于各部院衙門經承書吏内、每處挑送六名。

    吏禮二部。

    各挑送八名。

    按照鄉試簽掣二十四名。

    會試簽掣二十名。

    入場充用。

    一、鄉試生員。

    請令該督、每府派教官二員。

    到京識認。

    其國子監肄業貢監生。

    令助教等官識認。

    其不在監肄業者。

    取具同鄉官印結。

    令出結官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