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二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十一月。

    癸未朔。

    谕軍機大臣曰、海甯奏、審拟忻州民人李承光等、呈控該州管門長随祁三、短發錢文。

    诓騙銀兩。

    将祁三問拟發遣一摺。

    所辦甚屬錯誤。

    各衙門幕友書吏。

    家人長随。

    往往藉端诓騙。

    滋事受财。

    情節最為可惡。

    一經發覺。

    必須嚴行治罪。

    方足以示懲儆。

    今祁三、因李承光以銀價加長。

    鋪戶不能獲利。

    商同各鋪湊銀四百三十兩。

    求增錢價。

    祁三收受。

    既不能為之辦理。

    又不将銀退還。

    以緻李承光情急控告。

    是祁三以管門長随。

    膽敢诓受财物。

    至四百三十兩之多。

    贓已逾貫。

    非尋常受賄者可比。

    若将該犯問拟發遣。

    則該州業以失于覺察。

    連累獲咎。

    而該犯不過發往近邊。

    轉得置身事外。

    且此等不安本分之徒。

    到配後、又安知不複行訛詐。

    别生事端。

    海甯所拟。

    實屬不知律法。

    失于寬縱。

    此中幸無人命。

    若有人命。

    當立決。

    無人命。

    亦當監候。

    除将原摺就近交刑部。

    照蠹役詐贓例。

    另行從重定拟外。

    海甯着傳旨申饬。

     ○山東巡撫覺羅長麟等奏、豫省重運漕船。

    現俱趕赴臨清。

    東省各幫船。

    亦趱出臨清閘外。

    連日河冰漸結。

    中溜猶有暢流。

    惟兩省漕船。

    同時并集。

    必緻攙越争先。

    運員亦難照料。

    若同在臨清守凍。

    兩首舵工水手。

    人數衆多。

    火燭偷竊等事。

    兵役彈壓匪易。

    臣等酌議。

    東省漕船。

    暫泊停讓。

    倘緻冰結。

    即于該處守凍。

    河南漕船盡可乘時趱至德州。

    分處守凍。

    既免冰泮時争開擁擠。

    亦于巡防約束。

    更昭慎重。

    得旨嘉獎。

     ○甲申。

    遣官祭先醫之神。

     ○谕、朕明春恭谒兩陵。

    巡幸山東。

    并親詣曲阜。

    祇谒孔林。

    于二月初八日啟銮。

    所有一應事宜。

    着各該衙門照例豫備。

     ○又谕、禮部按例題耕耤。

    所謂具文而已。

    朕臨禦以來。

    恭遇郊廟大祀。

    無不祇肅躬親。

    即中祀之禮。

    亦嘗親行。

    而耕耤則不啻數十次矣。

    仰荷上蒼眷佑。

    列祖鴻庥。

    春秋日高。

    精神強健。

    明歲又屆八旬。

    是以一切中祀典禮。

    如先農、朝日、夕月等壇。

    俱于八旬以前兩年内。

    以次親祭一周。

    即今春亦曾耕耤矣。

    至于八旬後。

    恭遇南郊、北郊、太廟祫祭大祀。

    仍當歲歲躬親。

    以及歸政之年。

    始終勿懈。

    若此六年内。

    筋力設有不逮。

    未克躬親钜典。

    朕亦不敢或有勉強。

    稍滋隕越。

    臨時自有旨。

    其餘中祀。

    及耕耤之禮。

    若複仍事親行。

    轉非體天敕躬。

    保養精神。

    或有類于矯枉沽譽。

    不肯為也。

    即如木蘭秋狝。

    朕恪遵家法。

    四十餘次。

    無不控騎行圍。

    今秋圍場。

    仍乘騎而行。

    至明年八旬以後。

    則理宜頤養起居。

    拟勿策馬。

    而今歲仍必舉行者。

    亦猶中祀親祭一周之意也。

    嗣後凡遇中祀、耕耤、着禮部即于本内奏請遣官行禮。

    其應否親詣之處。

    不必聲明請旨矣。

    若太廟時享。

    及緻祭社稷壇。

    仍着内閣将親詣遣官之處。

    雙簽呈覽。

    候朕臨時酌量降旨。

    庶钜典不尚虛文。

    而祀禮益昭誠恪。

    其每年經筵講學。

    從容坐論。

    原不勞筋力。

    較衛武公之年。

    尚少十歲。

    歸政以前。

    仍應照舊舉行。

    以示始終典學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據保成奏請陛見一摺。

    已批令來京矣。

    其貴州提督印務。

    着古州鎮總兵馬诏蛟署理。

    古州地方緊要。

    保成可将提督印篆。

    遣員赍送該鎮。

    馬诏蛟即在古州接受任事。

    不必前赴安順也。

    将此谕知保成、并傳谕馬诏蛟知之。

     ○四川提督成德奏、巴勒布貢使。

    經過各土司地方。

    禮貌極為恭敬。

    而各土司素奉佛教。

    見官兵赴藏凱旋。

    遠夷來歸。

    接替應付夫馬。

    莫不踴躍輸将。

    茲于十月初十日、抵打箭爐城。

    酌将各土司予以賞赉。

    均極感戴歡欣。

    再臣帶有兩金川屯練三十餘名。

    随同行走。

    甚屬安靜。

    亦已量為賞給。

    派令員弁。

    帶由章谷一路。

    就近各回本處。

    得旨嘉獎。

     ○是日起。

    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

    齋戒三日。

     ○乙酉。

    谕軍機大臣曰、富綱等參奏、前署昭通府事永北同知謝洪恩、豫發京銅運腳銀四千二百餘兩。

    現在饬查無着。

    該員既違例濫放。

    又不即時賠補。

    請将謝洪恩革職嚴審。

    并分咨原籍安徽。

    及遷居之湖北、浙江、各省查封家産。

    一體備抵等語。

    已将謝洪恩革職。

    交該督撫嚴審定拟具奏矣。

    謝洪恩、向任直隸州縣。

    朕知其不過小有才具。

    本非實心辦事之員。

    今在滇省。

    濫發運腳無着銀、至四千餘兩之多。

    其有無侵那情弊。

    必須徹底根究。

    嚴行辦理。

    且該員原籍安徽歙縣。

    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