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一

關燈
即恭請王命。

    淩遲處死等語。

    自應如此辦理。

    昨劉峨奏、王三因疑奸殺死三命。

    壓斃一命。

    并誤傷其父身死。

    其情節較陳年富更為兇惡。

    且誤傷父命。

    倫紀攸關。

    乃劉峨猶複拘泥請旨辦理。

    即此一端。

    其辦事之不如李世傑、已可概見。

    昨已降旨申饬。

    該督能不自愧耶。

    着将李世傑原摺。

    鈔寄劉峨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癸酉、谕軍機大臣等、據保甯奏稱、土爾扈特車淩德勒克遊牧。

    較前充裕。

    請不必督其耕作。

    聽自謀生理等語。

    土爾扈特等、歸附之初。

    因無牲畜。

    不得已而督其耕作。

    年來馬畜繁滋。

    各臻充裕。

    蒙古習俗。

    利于牧養。

    着照所奏。

    不必督其耕作。

    聽自謀生。

    其餘土爾扈特等有請示者。

    亦照此辦理。

     ○兩江總督書麟等奏、查勘毛城鋪上下外灘一帶。

    張王莊以北新河。

    現寬一百八十餘丈。

    直捷暢順。

    張王莊以南舊河。

    轉覺灣曲。

    水面寬七十餘丈。

    稍分溜勢。

    驟難歸并新河。

    而毛城鋪滾壩。

    現仍過水四尺餘寸。

    今外灘漫決之窦家寨民堰一股。

    已刷成溝槽。

    更恐一時未能斷流。

    若不即為堵截。

    則來年大汛水發。

    又緻散漫沖刷。

    于毛城鋪宣洩機宜。

    漫無節制。

    必于舊河頭分流處。

    用料堵截。

    令彙歸新河。

    即窦家寨溝槽。

    亦可斷流挂淤。

    補還民堰。

    較易為力。

    其所需工料。

    民力不繼。

    必須官為辦理。

    應請照乾隆四十年堵築該處丁家集民堰之例。

    歸豐砀廳來年庫貯核銷。

    毋庸另動錢糧。

    得旨、是。

    如所議行。

     ○甲戌。

    谕軍機大臣等、廣東提督高瑹、系漢軍人。

    粵省水陸兼轄。

    最為緊要。

    非精明果敢之員。

    弗克勝任。

    現在提督高瑹、雖人尚穩妥。

    但才具略軟。

    恐于海洋要地。

    未能辦理裕如。

    着傳谕福康安、留心察看。

    如該提督于整饬營務。

    緝捕洋盜。

    或有不能勝任之處。

    即行奏聞。

    候朕酌量簡調。

    想福康安自必詳加察核。

    據實具奏。

    斷不肯稍為袒庇也。

     ○又谕曰、勒保奏地方情形摺内。

    稱平涼府屬之靜甯等處。

    回民最多。

    傳集該處頭人鄉約等。

    剀切曉谕。

    以新教實為回教之大害。

    現在各村莊老教頭人。

    實力訪察。

    一有見聞。

    即當禀首。

    如實無其人。

    出具連名甘結等語。

    所奏不過敷衍成文。

    并未知新舊教實在情形。

    全不得其要領。

    回民同是一樣經咒。

    初無新舊之分。

    從前馬明心、亦不過因曾至。

    葉爾羌、喀什噶爾地方。

    學習回經。

    遂在甘肅設立新教。

    其實所念之經。

    與舊教無異。

    近聞舊教念經。

    須用羊隻布匹。

    所費較多。

    而新教念經。

    僅取忏錢五十六文。

    是以窮民願歸新教者較衆。

    此語頗中窾要。

    若地方官留心勸導。

    使舊教舍多取少。

    新教自無從招集。

    或竟能使舊教所取念經錢文。

    更減于新教。

    則小民希圖省費。

    新教亦自必皆歸舊教。

    其新教不禁而自止矣。

    即如喇嘛所念之經。

    傳自西竺。

    而内地僧人。

    俱以漢音傳習。

    不無舛誤。

    朕節次将大藏經咒。

    俱令照西番譯出。

    不過欲厘正訛舛。

    亦非有意崇尚喇嘛。

    而廢绌僧人也。

    即此可以類推。

    總之新舊教回民。

    皆吾赤子。

    若新教回民。

    果能奉公守法。

    即屬善良。

    又何必官為區别。

    扶舊教而除新教耶。

    若如勒保所奏。

    以新教為回教中之大害。

    其實勒保亦不知其所以為何害也。

    欲令該頭人連名出具甘結。

    仍不過有名無實。

    斷無此辦法。

    足見不實。

    着傳谕該督。

    務須遵照前降谕旨。

    不動聲色。

    使舊教之人。

    知少取錢文。

    則民人自不緻競趨新教。

    總在設法化導。

    不可區别新舊之名。

    轉滋掎角也。

     ○乙亥。

    上禦懋勤殿。

    勾到朝審情實罪犯。

    停決官犯内、斬犯一人。

    絞犯一人。

    常犯内、斬犯三人。

    絞犯六人。

    餘十七人予勾。

     ○谕軍機大臣曰、劉峨奏、豫省漕船。

    于十月十五日入境。

    現在咨會東省。

    一體委員接摧。

    遇有薄冰。

    即多撥人夫。

    敲擊遄行等語。

    本年各省漕船。

    回空較早。

    而河南首幫船隻。

    比之上年入直隸境。

    已早至二十餘日。

    明歲抵通。

    自不虞遲誤。

    現在天氣尚和。

    即遇有薄冰。

    亦不至即行凍阻。

    又何必多撥人夫敲擊。

    若冱寒冰厚。

    即敲擊亦不能為力。

    況此項打冰夫價。

    豈地方官出赀辦理。

    抑系該旗丁等賠墊耶。

    所奏不過虛詞敷衍。

    殊不确實。

    着傳谕劉峨等。

    如豫省漕船。

    稍有凍阻。

    本年遄行較早。

    不妨俟春融冰化後。

    趱程赴通。

    所有雇夫敲冰之處。

    盡可不必也。

    将此并谕長麟等知之。

     ○山東巡撫覺羅長麟奏、東省糧價本平、茲有外來商販。

    轉運既多。

    本地市價。

    稍形增長。

    在災地得食。

    豐區獲利。

    原系兩有裨益之事。

    但恐奸儈見商販日多。

    乘機囤積。

    希圖日後居奇。

    現饬州縣營員。

    密訪懲治。

    批、此慮是。

    然不可露此意。

    反滋居奇也。

    又稱、本年東省漕糧。

    已于十月十九日兌竣開行。

    總可于十一月初一二等日。

    趕出臨清。

    至河南省漕船。

    現準梁肯堂咨稱。

    約于本月十五日兌竣開行。

    不日趱抵東境。

    批、亟力整頓。

    漕運竟有起色矣。

     ○丙子。

    谕曰、尚書胡季堂、辦理刑名。

    尚屬認真。

    所有從前停支應得之項。

    嗣後着準其支給。

     ○又谕曰、伊齡阿、汪承霈、派辦鄉試監臨。

    并會試知貢舉。

    業已三次。

    朕因伊二人。

    在侍郎中尚能辦事。

    且恐科場外簾、監試、提調等官。

    承辦日久。

    易滋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