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四

關燈
起見。

    殊屬非是。

    僧保住、着傳旨申饬。

    并傳谕東三省将軍、副都統、嗣後拏獲人犯。

    務将何人先行拏獲之處。

    聲明奏請獎賞。

    毋得似此牽混。

     ○又谕、本日據盛京侍郎僧保住奏、吉林遣犯王淘氣、商同蔡和尚脫逃。

    行至甯遠州地方。

    被查街旗民兵役拏獲等語。

    遣犯在配脫逃。

    該管文武衙門。

    自應各派兵役、上緊躧緝。

    如有拏獲之案。

    即照例量加議叙。

    以示鼓勵。

    今僧保住所奏逃遣王淘氣、及蔡和尚二犯。

    自必有首先盤獲之人。

    乃辄稱被查街旗民兵役等、群将該犯拏獲之語。

    殊屬無謂。

    豈有該處旗民兵役、同時拘獲二犯之理。

    因思外省地方文武各官。

    往往規避處分。

    遇有查緝逃犯案件。

    所獲人數、僅止一二名。

    亦必叙入兵役協同拏獲字樣。

    冀免處分。

    緻究系何人緝獲之處。

    轉不明晰。

    殊為外省惡習。

    除僧保住另行降旨申饬外。

    着傳谕各省督撫、嗣後如有拏獲案犯。

    或系營兵。

    或系衙役。

    務須據實奏明。

    毋得稍存規避。

    緻蹈牽混陋習。

     ○又谕、熱河自入秋以後。

    雨水較多。

    日來陰雨連綿。

    尚未開霁。

    現在派回子祈晴。

    想京師近日、亦必雨水過多。

    于農田恐不無妨礙。

    着傳谕留京辦事王大臣、一體祈晴。

     ○以編修裴謙、為河南鄉試正考官。

    編修陳萬全、為副考官。

    戶科給事中馮應榴、為山東鄉試正考官。

    戶部主事陳廷慶、為副考官。

    編修秦承業、為山西鄉試正考官。

    庶子李潢、為副考官。

     ○辛卯。

    谕、本年永定河水勢盛長。

    劉峨親駐在工。

    督率保護。

    堤埝穩固。

    得慶安瀾。

    劉峨、着交部議叙。

    其在事搶護員弁。

    并着該督查明咨部、分别議叙。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上蔡縣民周道來妻陳氏。

     ○壬辰。

    谕、本日新授奉天府尹武隆額、前來行在謝恩。

    召見看其精力就衰。

    實難稱職。

    武隆額、着仍回光祿寺卿本任。

    其奉天府尹員缺。

    即着穆和蔺補授。

    并令即赴新任。

    不必再來行在請訓。

     ○又谕曰、鄂輝等奏、随征屯土備弁。

    請照所得職銜、支給鹽糧。

    并請将随營辦理糧務、染瘴病故之降調知府現任成都府通判孫鎬、賞給知府原銜等語。

    川省屯土備弁。

    屢經出力。

    此次派往随征。

    亦屬奮勉。

    所有應得鹽糧。

    着準其照現在職銜支給。

    其病故通判孫鎬、承辦糧務。

    尚屬出力。

    亦着照所請。

    賞給知府原銜。

    以示矜恤。

     ○谕軍機大臣等、據宜興奏、奉天所屬地方。

    六月内、每三四日遇雨一次。

    各項禾苗。

    已陸續秀穗。

    青蔥彌望。

    即低窪地畝、偶有被水之處。

    一經晴霁、漸就消退等語。

    奉天上年甫被水災。

    雖經赈借兼施。

    朕心深為廑念。

    宜興此摺。

    系六月二十六日拜發。

    七月以來。

    熱河連陰數日。

    昨始開霁。

    未知奉天地方、雨水若何。

    其低窪地畝、曾否全行消退。

    于田禾有無妨礙。

    是否尚須量加接濟之處。

    着傳谕嵩椿、宜興、即詳晰查明、據實迅速覆奏。

     ○又谕、據鄂輝等奏、巴勒布王子、複遣大頭人赴營禀稱、情願具表納貢。

    永歸王化等語。

    巴勒布王子巴都爾色赫普、于上年即欲呈獻貢物。

    因駐藏大臣等、隐匿不奏。

    未及舉行。

    今複遣頭目、抒誠進貢。

    恭順可嘉。

    現交軍機大臣存記。

    俟其來使呈赍表貢至京時。

    再行酌量施恩。

    予以封爵。

    并賞給該頭目等職銜。

    用示鼓勵。

    着傳谕鄂輝等、俟巴勒布頭目恭赍表文貢品到藏。

    即派委妥員、護送進京。

    一面先行具奏。

     ○又谕、據鄂輝等奏巴勒布複遣大頭人前來。

    呈請進表納貢一摺。

    内稱巴勒布王子、名喚喇納巴都爾。

    伊叔大頭目、名喚巴都薩野。

    前據奏到摺内又稱伊王子、名巴都爾色赫普。

    伊頭目、名蘇爾巴爾達布哇。

    前後所奏。

    名字各不相同。

    巴勒布既抒誠納貢。

    願附外藩之末。

    将來貢使到京。

    自應按名賞以品級。

    即賜伊王子敕書内。

    亦應填寫姓名。

    似此稱名互異。

    何以辦理。

    此皆因鄂輝等未谙唐古忒語。

    巴忠又不在彼會同妥辦、遽爾遄歸之故。

    着傳谕巴忠、于會見沙瑪爾巴呼圖克圖時。

    務将巴勒布王子、究系何名。

    伊叔及總理事務大頭目、又何姓氏。

    一一詳悉詢明具奏。

    又據鄂輝等奏、沙瑪爾巴呼圖克圖、向穆克登阿、張芝元告稱、巴勒布王子、頭目、尚能聽我言語。

    但現在雖能約束。

    若再有接續之人。

    令在濟嚨附近廟宇居住。

    方有裨益等語。

    沙瑪爾巴呼圖克圖、能瀝誠相告。

    甚屬可嘉。

    現在巴勒布人等。

    雖聽伊指示管教。

    若無接續之人。

    于事究屬無益。

    但摺内未将濟嚨附近地方、何廟可以居住、及廟内有無大喇嘛住持之處。

    詳晰聲叙。

    此等事件。

    亦當巴忠在彼辦理。

    而巴忠概置不問。

    鄂輝等又不能通曉所言、以緻糊塗若此。

    朕思濟嚨既與紮什倫布相近。

    自應仍在後藏、揀擇一曉事喇嘛。

    令其赴彼居住。

    方于衛藏有裨。

    并着巴忠回至紮什倫布。

    即會同沙瑪爾巴呼圖克圖、及仲巴呼圖克圖、戴繃堪布等。

    悉心商酌。

    選擇妥實喇嘛一名具奏。

    或問伊等平日有無深知可信之人。

    公同保舉。

    并應在濟嚨何廟居住之處。

    速行酌議奏聞。

     ○吏部等部議覆、安徽巡撫陳用敷等疏稱、甯國府屬泾縣之九都十都。

    與太平縣之盛村曹村等處接壤。

    各離縣城窎遠。

    叢山密箐。

    最易藏奸。

    查泾縣九都之查村。

    為泾太兩邑交界。

    請将泾縣縣丞。

    移于查村駐劄。

    鑄給泾太分防查村縣丞钤記。

    如遇俸滿甄别、仍歸泾縣舉劾。

    廉俸仍舊。

    衙署另建。

    再于查村盛村各添設墩房一處。

    兵六名。

    在宣城縣灣沚汛内抽撥。

    又于徽州營撥右軍外委把總一員。

    移駐查村。

    歸甯國營管轄。

    應如所請。

    從之。

     ○癸巳。

    谕軍機大臣曰、劉峨奏、直隸今夏雨水稍多。

    七月初二、三、等日、又複密雨竟日。

    除前奏清苑等二十州縣、低窪田畝、間被淹浸外。

    又據永清、祁州等九州縣禀報、河水漲發。

    漫及低窪道路。

    田禾亦間被淹浸。

    現饬該管道府、履勘辦理。

    并安設濟渡等語。

    本年夏秋雨水稍多。

    直省清苑、永清等二十九州縣。

    均因河水漫溢。

    低窪地畝。

    先後被淹。

    現在天氣開霁。

    複經該督分饬各道府、确切勘辦。

    設法疏消。

    但究恐窪地田禾、不免損傷。

    着傳谕劉峨、務宜督率所屬、詳悉妥辦。

    如有成災處所。

    即據實奏聞。

    加意撫恤。

    俾小民均受實惠。

    不可稍存諱飾。

    仍将通省秋收、除被淹各州縣外。

    即速查明。

    先行統計究有幾分。

    迅速具奏。

    以慰廑念。

     ○軍機大臣等議覆、四川總督李世傑奏稱、川省并無海岸。

    各商販買大黃。

    無庸定以限制等語。

    應如所奏。

    浙江巡撫覺羅琅玕奏稱、江廣客商販運大黃來浙。

    并浙商赴川。

    俱應官為給票等語。

    查内地州縣。

    定例毋庸領票。

    惟乍浦、甯波、溫州、各海口。

    應饬查、毋許偷漏。

    其定海一縣。

    地處海外。

    應照台灣、瓊州、崇明等處例。

    地方官給與官票。

    從之。

     ○以太常寺卿孟邵、為宗人府府丞。

     ○甲午。

    孝懿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向來北倉截留漕船米石。

    所有轉運通倉水腳銀兩。

    俱系坐糧廳墊發。

    仍于該旗丁名下、扣繳歸款。

    但思此項腳費。

    如系幫船行走遲延、不能依限赴通交兌、在北倉暫行留貯者。

    自應旗丁出赀運送。

    若漕船本可如期抵通。

    因奉特旨截留北倉、以備撥用者。

    原與旗丁無涉。

    即當官為轉運。

    從前概令旗丁繳費運通。

    辦理未為允協。

    嗣後各省糧艘。

    有趱行未能迅速。

    抵通遲誤。

    恐緻沿途阻凍。

    不能及早回空。

    在北倉截卸。

    其運通腳費。

    自當照例扣繳。

    如系似此特旨截留者。

    即着動支官項辦理。

    以示朕體恤旗丁至意。

     ○又谕、據恒秀将甯古塔副都統安臨、審明定拟具奏。

    各省副都統。

    如有以親老奏明者。

    朕皆施恩留京。

    仍以八旗副都統簡用。

    安臨之母年老。

    即應先行奏明。

    乃戀棧不奏。

    既以伊母乘轎為名。

    私行乘轎。

    又開設賭場。

    以賤價買商人人薓。

    更屬卑鄙無恥。

    安臨、着照所奏、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谕軍機大臣等、留京王大臣等奏、京師自入秋以後。

    陰雨連綿。

    初四五日兩夜。

    雨勢更大。

    初六日漸止。

    初七八日、間有雲氣往來。

    恐天色尚未能暢晴。

    是以即于初八日饬令回子祈晴。

    并據順天府尹奏、從此暢晴。

    于農田收獲。

    尚無妨礙等語。

    京城入秋以來。

    雨水既多。

    何以留京王大臣、及該府尹等、均未随時奏聞。

    直待朕降旨詢問。

    始行具奏。

    并于初八日方令回子等祈晴。

    現在天氣雖已開霁。

    而陰雨日久。

    究恐食物未免價昂。

    且貧民房屋。

    亦恐多有坍塌。

    低窪田畝。

    不免淹浸。

    着傳谕留京王大臣等、即體察情形。

    如有需平粜接濟之處。

    即一面奏聞。

    一面會同都察院、順天府、妥協辦理。

    再順天所屬秋收。

    究竟是否不至妨礙。

    統計共有幾分。

    糧價有無增昂之處。

    并着蔣賜棨、吳省欽、即行查明據實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