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二

關燈
糧道等、遲開捏報各情弊、據實嚴參。

    且湖廣通幫。

    因代李天培灑帶桅木。

    以緻耽延多日。

    毓奇有簽盤之責。

    項家達駐劄瓜儀。

    此項桅木。

    至一千九百五十根之多。

    根件又複長大。

    捆縛系帶無難一望而知。

    毓奇、項家達、甯得诿為未見。

    辄敢有心徇隐。

    及傳旨詢問。

    尚以失于覺察。

    捏詞巧辯。

    其獲咎較重。

    非尋常錯誤可比。

    況毓奇、由巡漕擢任漕運總督八年以來。

    皆有截留守凍之事。

    有過無功。

    其不實心經理可知。

    毓奇、項家達、均着照部議革職。

    其漕運總督員缺。

    着管幹珍補授。

    即速赴運河一帶、接印任事。

    至畢沅、惠齡、任聽糧道捏報開幫。

    又不将李天培私帶多木之處參奏。

    本應照部議降調。

    但念畢沅向來尚屬能事。

    惠齡在外任未久。

    姑着從寬。

    改為革職留任。

    八年無過。

    再行開複。

    以觀後效。

     ○乙醜。

    調禮部右侍郎鄒奕孝、為工部右侍郎。

    以宗人府府丞窦光鼐、為禮部右侍郎。

     ○丙寅。

    谕曰、畢沅等奏、李天培交與湖廣通省幫船灑帶木植一事。

    據李天培供、曾向調任糧道王均、護糧道王興谟、張官五等告知。

    該道等、雖訊無分肥情事。

    但袒徇同官。

    并不勸且。

    又不禀揭。

    任其灑帶。

    以緻遲阻漕船。

    請旨革職拏問。

    押運各官。

    均請革職。

    并自請從重治罪等語。

    王均、王興谟、張官五、俱着革職拏問。

    交該督等審明。

    定拟具奏。

    通判李英、譚堯龍、俱着革職。

    畢沅、惠齡、并着交部嚴察議奏。

     ○谕軍機大臣等、昨阿桂、及畢沅等、先後奏到。

    李天培于幫船灑帶木植一千九百五十根。

    内有八百根。

    系福康安托伊購辦等語。

    不謂福康安竟有此事。

    福康安為傅恒之子。

    自幼即供任使。

    豢養訓誨。

    受恩有年。

    前歲平定台灣。

    生擒二醜。

    朕以其着有勞績。

    恩錫優渥。

    乃竟有托辦木植一事。

    實出意料之外。

    朕賞功罰罪。

    一秉大公。

    前此軍功告蒇。

    既經重予酬庸。

    則此次交李天培購辦桅木。

    亦當從重治罪。

    本應将所有公爵。

    并四團龍補服、寶石頂、黃帶等類。

    盡行革除。

    以示懲創。

    第念現在阮光顯赍表投誠。

    進京入觐。

    明年尚有阮惠親自到京叩祝萬壽之事。

    若此時遽将福康安公爵降革。

    并改換章服。

    非特觀瞻不肅。

    且使夷衆等見而心疑。

    甚有關系。

    将來福康安覆奏到時。

    朕再酌量加恩降旨。

    設或無阮惠獻悃歸誠之事。

    則福康安竟至罪無可逭。

    朕實引以自愧。

    而又為福康安幸也。

    着福康安将如何交與李天培購買。

    并是否曾示令其在幫船帶運之處。

    即速據實覆奏。

    毋或稍有隐飾。

    緻負朕格外成全之意。

    至本日據福康安奏、阮惠謝表。

    俟水勢消退方可赍送到關等語。

    計今已逾旬日。

    想謝表已可遞到桂林。

    福康安一俟謝表到來。

    即行迅速奏聞。

    以慰廑注。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谕令知之。

     ○又谕、據劉峨奏、本年新漕入境。

    駛行迅捷。

    所需撥船一千五百隻。

    本敷輪轉。

    緣軍船趱運甚速。

    又值河水暢流。

    轉有停泊待撥之事。

    又台州等幫、照例起六存四。

    因溜急船輕未敢前進。

    請照上屆減撥之例。

    起四存六。

    以速漕運等語。

    所辦甚好。

    本年河水暢順。

    各幫行走迅速。

    連樯而至。

    目下撥船。

    既有往來不及之勢。

    自應量為籌計。

    改為起四存六。

    俾軍船不緻守候稽遲。

    而撥船更得輪轉接濟。

    着傳谕劉峨、劉秉恬、妥為辦理。

    再昨據劉峨奏、永定河水長發。

    工程搶護穩固。

    着将内府瓣香一分發交該督親行緻祭。

    敬謹拈香。

     ○廣西巡撫孫永清疏報、乾隆五十三年。

    鎮安府屬之小鎮安、天保、奉議三廳州縣。

    開墾水旱田五頃二十畝有奇。

    又水田<土韋>、十九<土韋>有奇。

     ○旌表守正捐軀安徽廬江縣民張拔士妻穆氏。

     ○丁卯。

    谕軍機大臣曰、李奉翰等奏河水驟長北岸工程險要。

    設法保護平穩一摺。

    覽奏欣慰。

    銅瓦廂為北岸最要險工。

    該督等因河溜趨注該工甚緊。

    現屆大汛。

    不及于對岸開挑引河。

    必須在該工之後。

    酌放水戗。

    使内外水面相平。

    格堤方能抵禦随于閏五月二十九日、挑成倒溝。

    啟放引水。

    分水不分溜。

    至六月初三日、灌滿内塘。

    初四日大河水勢驟長。

    因内塘水勢足資抵禦。

    保護穩固。

    李奉翰等、所辦甚合機宜。

    而此次長水。

    正在水戗放成之後。

    得以化險為平。

    皆賴神明默佑。

    早有旨将内府瓣香送去。

    該督等即代朕詣河神廟、敬謹拈香。

    叩謝靈贶。

    目下伏汛未過。

    為日方長。

    該督等仍宜加倍小心。

    督率在工文武。

    慎重保護。

    勿稍大意。

    至所奏搶埽落水淹斃之兵丁二名。

    殊堪憐憫。

    自當厚賞。

    以示轸恤。

    将此谕令知之。

     ○戊辰。

    谕曰、惠齡奏、湖北委員李英、汪景蘇、接運已故委員周方炯、呂日永、領運乾隆四十一、并四十九兩年、鼓鑄滇銅回楚。

    每百斤、煎煉實止得淨銅七十斤。

    較部定八三成色折算。

    每百斤計折耗銅十八斤有零。

    應着落原辦及接運之員。

    分股賠補。

    于任所、原籍、分别咨追等語。

    所奏殊屬不成事體。

    銅觔關系鼓鑄。

    何至四十一年應辦之銅。

    至今始運到楚。

    相隔十餘年之久。

    以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