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二

關燈
而在勝國不失為效忠。

    未忍令其湮沒弗彰。

    爰為之錫谥表揚。

    以發幽光而昭激勸。

    至在前明業經身登仕版。

    繼複臣事本朝者。

    伊等能知天命攸歸。

    率先投順。

    且間有功績可紀。

    不可擯而不錄。

    第因其大節究屬有虧。

    因特命第其優劣。

    另立貳臣傳。

    分為甲乙二編。

    于忠厚之中。

    仍寓激揚之道。

    所以垂教于萬世者甚大。

    此内即有歸順之後。

    又去而從唐、桂、福、潞、各王者。

    雖其人反側無定。

    然唐桂各王。

    究為明之宗支。

    尚可托辭于系懷故主。

    即列入乙編。

    不至有乖史例。

    若薛所蘊、張忻、嚴自明諸人。

    或先經從賊。

    複降本朝。

    或已經歸順。

    又叛從吳、耿、尚三逆。

    進退無據。

    惟知嗜利偷生。

    罔顧大義。

    不足齒于人類。

    此外如馮铨、龔鼎孳、金之俊等。

    其行迹亦與薛所蘊等相仿。

    皆腼顔無恥。

    為清論所不容。

    而錢謙益之流。

    既經臣事本朝。

    複敢肆行诽謗。

    其居心行事尤不可問。

    非李永芳、洪承疇諸人。

    歸順後曾着勞績者可比。

    若為之立傳。

    其何以勵臣節而示來茲。

    國史為天下大公。

    是非筆削。

    法戒凜然。

    豈可稍容假借。

    所有貳臣傳甲乙編内、如馮铨、龔鼎孳、薛所蘊、錢謙益等者。

    着該館總裁詳細查明。

    概行奏聞徹去。

    不必立傳。

    若以伊等行為醜穢。

    一經删削。

    其姓名轉不傳于後。

    得幸免将來之訾議。

    不妨僅為立表。

    排列姓名。

    摘叙事迹。

    并将此旨冠于表首。

    俾天下萬世。

    共知似此行同狗彘之徒。

    既不得炳丹青之列。

    仍不能逃斧钺之誅。

    于彰瘅更為有益。

    該總裁等、其悉心校核。

    以副朕扶植綱常。

    折衷公當至意。

     ○以頭等侍衛紮克塔爾、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東明縣民宋黃水妻朱氏。

     ○辛酉。

    谕、據蘇淩阿等奏查訊江西幫船遲誤一摺。

    内稱詢據糧道鄭交泰、總運通判徐觀海、及弁兵人等供稱、此次幫船行走遲延。

    因懇借運費銀兩。

    未能早得。

    又春間鳳凰灘等處間段淺阻。

    經署道蔡葵等、疏浚起撥。

    查鳳凰灘距省城僅十餘裡。

    如果因旱水淺。

    該管官何不先事綢缪。

    迅速疏撈起撥。

    而應發銀兩。

    又不及時接濟等語。

    鳳凰灘等處。

    向來并未聞有淺阻之事。

    明系因開兌遲延。

    及各船借領運費。

    未能早為給發。

    托詞在鳳凰灘遲滞。

    何裕城系該省巡撫。

    書麟署篆累月。

    且鳳凰灘、與省城相距甚近。

    該督撫于天庾正供。

    并不悉心經理。

    玩忽贻誤。

    實難辭咎。

    書麟、何裕城、着交部嚴加議處。

    至該糧道既不先事籌辦。

    又不早發銀兩。

    以緻拮據遲延。

    着該督撫查明。

    系蔡葵任内之事。

    抑系鄭交泰任内之事。

    速行詳查具奏。

    一并交部嚴加議處。

    至通判徐觀海、系屬領運。

    其咎較輕。

    着交部議處。

     ○壬戌。

    谕、戶部議駁、山東省改徵麥石。

    應照原議辦理一摺。

    已批依議速行矣。

    昨因長麟奏請改徵麥石。

    朕意方以該撫因本年二麥收成。

    十分豐稔。

    恐谷賤傷農。

    必系多購麥石。

    運京備用。

    前因該省收成豐稔。

    曾谕令該省乘此糧價平賤之時。

    仿照豫省酌量采買。

    以實倉儲。

    何以未據覆奏。

    乃轉以麥性不耐久貯。

    恐京師倉貯存積過多。

    無須改徵為辭。

    殊屬無謂。

    況今歲改徵。

    乃系明年額運。

    即今歲直省二麥有收。

    京師無需平粜。

    所存麥石。

    自有搭放八旗兵丁甲米等項之用。

    又何必該撫代計及此。

    為之鰓鰓過慮耶。

    将此傳谕知之。

     ○癸亥。

    以江南江北河标左營副将伊楞額、為浙江定海鎮總兵。

     ○甲子。

    谕軍機大臣曰、李奉翰等奏、伏前河水陡長。

    各工搶護平穩情形一摺。

    内稱蘭儀睢甯等處、南北兩岸。

    長水五六尺至八九尺不等、堤工均有卑矬蟄陷之處。

    各廳營汛搶辦穩固。

    其銅瓦廂工、長水九尺。

    連底水共二丈二尺。

    大溜洶湧。

    埽外水深三丈二三尺、至四丈三四尺不等。

    埽工随鑲随蟄。

    勢甚險要。

    李奉翰等、督同該道、及備弁兵夫等。

    分段上緊搶鑲。

    現在一律完固。

    水勢漸亦消落等語。

    以手加額。

    欣慰覽之。

    此次河水陡長。

    堤工多有蟄陷。

    該督等督率河員弁兵。

    立時搶護。

    埽壩得以穩固無虞。

    此皆仰賴神贶。

    默加護佑。

    化險為平。

    自應虔誠緻祭。

    以答靈庥。

    着将内府瓣香一分。

    發交該督等。

    親赴河神廟敬謹拈香。

    其南河各工。

    前經書麟、蘭第錫奏、黃河水勢暴漲。

    業經搶護平穩。

    該處河神廟。

    亦當虔誠緻祭。

    着将瓣香一分。

    一并發交該督、即親詣拈香。

    以酬嘉佑。

    目下甫屆伏汛。

    為日方長。

    着傳谕該督撫。

    均當倍加敬慎督率在工員弁上下巡查。

    随時防護。

    不可因現在平穩。

    稍涉大意。

    俟秋汛一過。

    安瀾有慶。

    所有南河、東河、各督撫、及在工員弁。

    均當給予議叙。

    以示優獎也。

    将此各先傳谕知之。

     ○吏部議、于灑帶李天培木植、及江廣漕船遲誤之處。

    并不據實參奏之漕運總督毓奇等、分别革職降調。

    其查明據實參奏之巡漕禦史和琳、照例加級得旨、毓奇、身為漕運總督。

    項家達、特派巡視南漕。

    稽查漕運。

    是其專責。

    乃于江廣各船開行遲誤。

    并不豫行檄催。

    迨至節節脫幫。

    仍思曲為回護。

    不将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