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二

關燈
□皇考付托之重。

    爾九卿俱系皇考簡用之大臣。

    屢受皇考之訓誨。

    自當加意黾勉。

    凡所以事朕者。

    一如當日之事皇考。

    屏絕私心。

    公忠任事。

    是朕之所望于諸臣者。

    朕今日禦勤政殿辦事。

    此即昔日皇考辦事之所。

    朕未另建園亭。

    即于引處辦事者。

    并非圖自暇逸。

    蓋時時追慕皇考。

    宵旰不遑。

    爾諸臣凡有應奏應辦之事。

    仍應上緊辦理。

    不可有意減少。

    以緻遲滞。

    朕凡用人行政。

    皆以皇考為法。

    間有一二事酌量從寬之處。

    亦系遵奉皇考遺诏。

    并非故示優容。

    爾諸臣凡事惟當秉公持正。

    若事不當嚴。

    而朕或稍嚴。

    即當據理請寬。

    若不當寬。

    而朕或稍寬。

    即當執法從嚴。

    事事求其适中。

    方不愧大臣之體。

    豈可因朕寬大。

    稍萌縱弛。

    甚至苟且營私。

    緻幹物議。

    即如工部尚書趙宏恩、近被科臣糾參。

    雖事之虛實。

    尚在未定。

    而現被彈劾。

    豈不為九卿之玷。

    一人如此。

    則朕于諸臣。

    亦不能人人皆信矣。

    孔子曰。

    不逆詐。

    不億不信。

    又曰。

    始吾于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可見聽言信行。

    乃聖人之本心。

    至聽言觀行。

    則聖人之不得已也。

    朕披閱典章。

    反躬自勉。

    期以純王之心。

    行純王之政而未逮。

    是以至誠待臣下。

    從無逆詐億不信之事。

    若爾諸臣、不能精白乃心。

    奉公潔己。

    以緻朕不得已。

    亦存聽言觀行之心。

    則勢不能不用術駕馭。

    殊非諸臣厚于自待之意。

    亦非所以仰體朕厚待諸臣之心也。

    凡為大臣者。

    國計民生。

    皆當留意。

    即如直隸上年秋收稍歉。

    今歲春初。

    雖曾得雪。

    迄今為日已久。

    朕心望雨甚殷。

    爾諸臣亦應念切民生。

    各行修省。

    将來青黃不接之時。

    作何料理。

    皆須豫為籌畫。

    若止辦本衙門事務。

    而此外漠不關心。

    此乃有司之職。

    非大臣之道也。

    從前皇考于諸臣進見之時。

    諄諄訓導。

    諸臣有能領會者。

    亦有不能領會者。

    朕今訓勉諸臣。

    豈能如皇考之周詳諄切。

    惟在爾等善體朕心。

    交相砥砺。

    内而九卿。

    外而督撫。

    下及庶司百職。

    共矢忠勤。

    恪供厥職。

    無□朕殷殷期望之意。

    即所以仰報皇考養育教誨之深恩也。

    可将此旨通行内外大小臣工知之。

     ○上詣長春仙館、問皇太後安。

    奉皇太後還暢春園。

     ○戶部議覆、湖廣總督宗室德沛等奏稱、湖南嶽州府屬之平江縣、四面環山。

    距水次五百餘裡。

    納鬥石之糧。

    非數人數日之力。

    不能運到水口。

    請改折色、以蘇民困。

    應如所請。

    将平江縣應徵漕糧九千四百五十六石八鬥一升零。

    照該縣南秋米折定價。

    每石徵銀六錢五分八厘八毫。

    其每石應徵濟運之裡。

    納腳米六升。

    及漕費銀七分四厘九毫六絲。

    并歸正價一條徵收。

    計每漕米一石。

    全折銀七錢七分三厘三毫。

    按期徵足。

    分發衡陽、湘潭、二屬各半。

    代買兌運。

    從之。

     ○命修築山海關邊牆城垣。

    從署廣東巡撫、前任直隸布政使王謩請也。

     ○貴州印江縣土縣丞張洪酂故、其子年幼。

    以其弟張洪功、暫行管理印務。

     ○癸巳。

    孝康章皇後忌辰。

    遣官祭孝陵。

     ○上詣暢春園、問皇太後安。

     ○命大學士福敏、仍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

     ○以内閣學士岱奇、為刑部右侍郎。

     ○以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德齡、為鑲紅旗護軍統領。

     ○以河東河标中營副将馮廷雄、為湖廣永州鎮總兵。

     ○甲午。

    遣官祭昭忠祠。

     ○谕、上年直隸等省。

    有收成歉薄之州縣。

    冬春以來。

    雨雪又覺短少。

    惟山東奏報得雨。

    似可足用。

    其餘則尚未沾足。

    朕心甚為憂慮。

    當此青黃不接之時。

    東作方興之候。

    正宜急為籌畫。

    以恤民艱。

    已谕令各該督撫、因地制宜。

    或減價平粜。

    或借貸倉糧。

    凡有利益民生者。

    即速定議舉行。

    毋容忽視。

    今思仲春之月。

    即定例開徵錢糧之時。

    若有司遵例催科。

    在有力之家。

    尚可勉強輸将。

    而貧乏之家。

    實為艱窘。

    深可憫念。

    着直隸等省督撫、将去歲歉收之州縣。

    一一确查。

    所有現在應完錢糧。

    暫停徵收。

    俟麥秋時、酌看收成情形。

    再行奏聞。

    歸并秋季錢糧項下。

    帶徵完納。

    如此、則地方無追呼之擾。

    民力可以寬舒。

    農功不緻有曠。

    該部可遵谕速行。

     ○上禦正大光明殿。

    噶爾丹策零使臣達什、博濟爾等、入觐。

    谕曰。

    定界之事。

    朕前降旨甚明。

    今以額驸策淩奏請、故許見爾等。

    噶爾丹策零奏章。

    朕已觀覽。

    其與額驸策淩書。

    亦經奏聞。

    奏内稱喀爾喀、與厄魯特、請悉駐牧如故。

    彼此兩安。

    庶幾推廣黃教。

    休養群生。

    伏乞大皇帝鑒憫。

    觀噶爾丹策零此次奏言。

    極其恭順。

    有誠心求和之意。

    朕甚嘉之。

    爾等舉止。

    亦謹慎可嘉。

    但于分界之處。

    仍未指明。

    尚屬朦混。

    蒙古遊牧無常。

    冬夏随時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