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癸亥。
命舉行經筵。
谕禮部曰、朕惟四子六經。
乃群聖傳心之要典。
帝王馭世之鴻模。
君天下者。
将欲以優入聖域。
茂登上理。
舍是無由。
我皇祖聖祖仁皇帝、皇考世宗憲皇帝、時禦講筵。
精研至道。
聖德光被。
比隆唐虞。
朕夙承庭訓。
典學維殷。
禦極以來。
勤思治要。
已命翰林科道諸臣。
繕進經史。
格言正論。
無日不陳于前。
特以亮陰之中。
經筵未禦。
茲既即吉。
亟宜舉行。
所有典禮。
爾部其诹日具儀以聞。
○又谕、山西自雍正五年、至乾隆元年。
共首報欺隐地畝八千頃有零。
折徵銀二萬六千兩有零。
俱經撫臣石麟、題報升科在案。
夫則壤成賦。
國有常經。
固不容奸民欺穩。
此撫臣經理之本意。
但朕近日聞得從前首報欺隐時。
有果系畝數浮多。
情願報出升科者。
亦有地方官奉行不善。
按照原額缺荒、勒令灑派具詳者。
即如豫省首報開墾。
多屬子虛。
經朕降旨豁除。
以纾民力。
恐晉省亦不免此等情弊。
着巡撫石麟、轉饬各該地方官。
曉谕從前首報欺隐人等。
如果畝數浮多、應行升科者。
再令據實首報。
照數輸将。
倘地畝并無欺隐浮多。
而地方官按照原額缺荒、勒令灑派者。
亦着據實呈明。
該州縣造冊詳報。
該撫别委賢員确查、題請豁免。
至地方官從前奉行不善之咎。
已在恩赦以前。
免其交議。
在有司不必回護前非。
而晉省小民。
更應各矢天良。
受朕恩澤。
毋得因朕此旨。
辄起背公貪利之心。
而昧任土作貢之義。
該撫一并宣谕知之。
○禦豐澤園大幄次。
宴外藩年班蒙古、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章嘉呼圖克圖、噶爾丹錫勒圖呼圖克圖等、賞赉有差。
○甲子。
上詣大高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減福建三縣丁銀。
谕曰、閩省丁銀。
勻入地畝完納。
數年以來。
朕留心體察。
如甯洋、壽甯、南平等處。
地少丁重。
小民難以輸将。
已降旨減輕。
以纾民力。
又如通省缺額田地。
既将糧銀豁除。
則丁銀亦應寬免。
複降旨令該督撫查辦。
無非欲薄賦輕徭。
去闾閻之擾累也。
今聞各州縣丁銀俱已适中。
惟漳州府之平和縣、汀州府之清流縣、延平府之永安縣、尚有田少丁多之苦。
每田糧一兩、徵丁銀四五錢不等。
較之别邑。
多至加倍有餘。
所當酌量變通。
俾此三邑一體沾恩者。
着該督撫斟酌本地情形。
當如何裁減便民之處。
悉心定議具奏。
○是日。
上初幸圓明園。
○詣恩佑寺行禮。
○詣皇太後居暢春園。
上居圓明園。
凡慶節、恭迎皇太後禦圓明園之長春仙館、以為例。
○乙醜。
上詣長春仙館、問皇太後安。
○定圓明園輪班奏事之制。
谕大學士鄂爾泰等、都城西郊。
地境爽垲。
水泉清潔。
于頤養為宜。
昔年皇祖皇考皆于此地建立别苑。
随時臨幸。
而辦理政務。
與宮中無異也。
朕孝養皇太後、應有溫凊适宜之所。
是以奉皇太後駐跸于此。
不忍重勞民力。
另築園囿。
朕即在圓明園。
而敬葺皇祖所居暢春園、以為皇太後高年頤養之地。
一切悉仍舊制。
略為修繕。
無所增加。
伏思我皇考旰食宵衣。
勵精圖治。
親書勤政扁額。
懸諸殿楹。
朕瞻仰思慕。
時時警惕。
不敢稍自暇逸。
庶幾承先志而踵前徽。
文武大臣等。
當共勵精勤。
黾勉職業。
若以朕駐跸郊圻。
欲節勞勚。
将應辦應奏之事。
有意減少遲延。
則不知朕心之甚矣。
向來部院及八旗大臣、皆輪班奏事。
自仍照舊例行。
至諸臣中有陳奏事件。
即行具奏。
不必拘定輪班日期。
大學士等可通行傳谕知之。
○命乾清門行走之原任科爾沁二等台吉、衮沁紮布之子武爾衮、襲其父職。
仍在乾清門學習行走。
○丙寅。
上詣長春仙館、問皇太後安。
奉皇太後幸山高水長。
自是日至丙子。
皆如之。
○丁卯。
奉皇太後幸同樂園。
翼日如之。
○戊辰。
禦正大光明殿。
賜朝正外藩、及内大臣、大學士等宴。
召科爾沁和碩土謝圖親王阿喇布坦。
烏珠穆沁和碩車臣親王阿喇布坦納木紮勒。
喀爾喀和碩親王固倫額驸策淩。
科爾沁多羅紮薩克圖郡王沙津德勒格爾。
敖漢多羅郡王鄂爾哲圖。
科爾沁多羅貝勒多爾濟。
蘇尼特多羅貝勒錫裡。
烏珠穆沁多羅額爾德尼貝勒策布登。
喀喇沁多羅貝勒和碩額驸僧衮紮蔔。
喀爾喀土謝圖汗敦丹多爾濟。
紮薩克圖汗格勒克雅木丕爾。
喀爾喀和碩親王丹津多爾濟。
蘇尼特多羅都楞郡王旺沁齊斯魯克。
喀爾喀多羅郡王德穆楚克。
喀爾喀多羅貝勒噶勒桑。
翁牛特多羅貝勒朋素克。
鄂爾多斯多羅貝勒諾羅蔔紮木素。
至禦座前。
賜酒、成禮。
○順天府行鄉飲酒禮。
大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實錄卷之六十
○詣皇太後宮問安。
○癸亥。
命舉行經筵。
谕禮部曰、朕惟四子六經。
乃群聖傳心之要典。
帝王馭世之鴻模。
君天下者。
将欲以優入聖域。
茂登上理。
舍是無由。
我皇祖聖祖仁皇帝、皇考世宗憲皇帝、時禦講筵。
精研至道。
聖德光被。
比隆唐虞。
朕夙承庭訓。
典學維殷。
禦極以來。
勤思治要。
已命翰林科道諸臣。
繕進經史。
格言正論。
無日不陳于前。
特以亮陰之中。
經筵未禦。
茲既即吉。
亟宜舉行。
所有典禮。
爾部其诹日具儀以聞。
○又谕、山西自雍正五年、至乾隆元年。
共首報欺隐地畝八千頃有零。
折徵銀二萬六千兩有零。
俱經撫臣石麟、題報升科在案。
夫則壤成賦。
國有常經。
固不容奸民欺穩。
此撫臣經理之本意。
但朕近日聞得從前首報欺隐時。
有果系畝數浮多。
情願報出升科者。
亦有地方官奉行不善。
按照原額缺荒、勒令灑派具詳者。
即如豫省首報開墾。
多屬子虛。
經朕降旨豁除。
以纾民力。
恐晉省亦不免此等情弊。
着巡撫石麟、轉饬各該地方官。
曉谕從前首報欺隐人等。
如果畝數浮多、應行升科者。
再令據實首報。
照數輸将。
倘地畝并無欺隐浮多。
而地方官按照原額缺荒、勒令灑派者。
亦着據實呈明。
該州縣造冊詳報。
該撫别委賢員确查、題請豁免。
至地方官從前奉行不善之咎。
已在恩赦以前。
免其交議。
在有司不必回護前非。
而晉省小民。
更應各矢天良。
受朕恩澤。
毋得因朕此旨。
辄起背公貪利之心。
而昧任土作貢之義。
該撫一并宣谕知之。
○禦豐澤園大幄次。
宴外藩年班蒙古、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章嘉呼圖克圖、噶爾丹錫勒圖呼圖克圖等、賞赉有差。
○甲子。
上詣大高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減福建三縣丁銀。
谕曰、閩省丁銀。
勻入地畝完納。
數年以來。
朕留心體察。
如甯洋、壽甯、南平等處。
地少丁重。
小民難以輸将。
已降旨減輕。
以纾民力。
又如通省缺額田地。
既将糧銀豁除。
則丁銀亦應寬免。
複降旨令該督撫查辦。
無非欲薄賦輕徭。
去闾閻之擾累也。
今聞各州縣丁銀俱已适中。
惟漳州府之平和縣、汀州府之清流縣、延平府之永安縣、尚有田少丁多之苦。
每田糧一兩、徵丁銀四五錢不等。
較之别邑。
多至加倍有餘。
所當酌量變通。
俾此三邑一體沾恩者。
着該督撫斟酌本地情形。
當如何裁減便民之處。
悉心定議具奏。
○是日。
上初幸圓明園。
○詣恩佑寺行禮。
○詣皇太後居暢春園。
上居圓明園。
凡慶節、恭迎皇太後禦圓明園之長春仙館、以為例。
○乙醜。
上詣長春仙館、問皇太後安。
○定圓明園輪班奏事之制。
谕大學士鄂爾泰等、都城西郊。
地境爽垲。
水泉清潔。
于頤養為宜。
昔年皇祖皇考皆于此地建立别苑。
随時臨幸。
而辦理政務。
與宮中無異也。
朕孝養皇太後、應有溫凊适宜之所。
是以奉皇太後駐跸于此。
不忍重勞民力。
另築園囿。
朕即在圓明園。
而敬葺皇祖所居暢春園、以為皇太後高年頤養之地。
一切悉仍舊制。
略為修繕。
無所增加。
伏思我皇考旰食宵衣。
勵精圖治。
親書勤政扁額。
懸諸殿楹。
朕瞻仰思慕。
時時警惕。
不敢稍自暇逸。
庶幾承先志而踵前徽。
文武大臣等。
當共勵精勤。
黾勉職業。
若以朕駐跸郊圻。
欲節勞勚。
将應辦應奏之事。
有意減少遲延。
則不知朕心之甚矣。
向來部院及八旗大臣、皆輪班奏事。
自仍照舊例行。
至諸臣中有陳奏事件。
即行具奏。
不必拘定輪班日期。
大學士等可通行傳谕知之。
○命乾清門行走之原任科爾沁二等台吉、衮沁紮布之子武爾衮、襲其父職。
仍在乾清門學習行走。
○丙寅。
上詣長春仙館、問皇太後安。
奉皇太後幸山高水長。
自是日至丙子。
皆如之。
○丁卯。
奉皇太後幸同樂園。
翼日如之。
○戊辰。
禦正大光明殿。
賜朝正外藩、及内大臣、大學士等宴。
召科爾沁和碩土謝圖親王阿喇布坦。
烏珠穆沁和碩車臣親王阿喇布坦納木紮勒。
喀爾喀和碩親王固倫額驸策淩。
科爾沁多羅紮薩克圖郡王沙津德勒格爾。
敖漢多羅郡王鄂爾哲圖。
科爾沁多羅貝勒多爾濟。
蘇尼特多羅貝勒錫裡。
烏珠穆沁多羅額爾德尼貝勒策布登。
喀喇沁多羅貝勒和碩額驸僧衮紮蔔。
喀爾喀土謝圖汗敦丹多爾濟。
紮薩克圖汗格勒克雅木丕爾。
喀爾喀和碩親王丹津多爾濟。
蘇尼特多羅都楞郡王旺沁齊斯魯克。
喀爾喀多羅郡王德穆楚克。
喀爾喀多羅貝勒噶勒桑。
翁牛特多羅貝勒朋素克。
鄂爾多斯多羅貝勒諾羅蔔紮木素。
至禦座前。
賜酒、成禮。
○順天府行鄉飲酒禮。
大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實錄卷之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