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六

關燈
先期遣博巴來迎。

    遂于九月初七日。

    至伊犁。

    初九日。

    見噶爾丹策零緻書。

    閏九月初四日。

    噶爾丹策零。

    告額默根雲。

    有奏大皇帝一書。

    又與車臣汗一書。

    我遣宰桑達什、博吉爾、二人為使。

    二十四人為從。

    與爾同行。

    遂于初五日起程。

    十月二十日。

    至布拉罕之察罕托輝。

    額默根馳驿先至軍營。

    額驸策淩以聞。

    且奏言、前者與噶爾丹策零書。

    原有如難于遣使。

    當為代奏。

    令爾使入京之語。

    觀此次遣大宰桑前來。

    定有求和之意。

    可否令夷使進京。

    又臣以年例當入觐。

    夷使到時。

    可否告以臣已奉旨赴京。

    即令使者來京。

    如蒙俞允。

    軍營印信。

    應暫令何人署理。

    得旨、着額驸策淩。

    率台吉額默根。

    馳驿來京。

    副将軍印務。

    暫令海蘭護理。

    夷使達什等。

    勿令窺伺軍營。

    及蒙古遊牧處。

    導彼從口外行走。

    并護送來京。

     ○旌表守正被戕之山西高平縣民李海妻範氏。

     ○癸亥。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理藩院。

    厄魯特散秩大臣策零。

    于太仆寺總管任内。

    降一級調用。

    此散秩大臣之職。

    系因伊父格雷固正。

    歸附之功賞給者。

    今因伊總管任内降一級。

    若并将伊散秩大臣降調。

    殊屬可憫。

    特行加恩、策零仍留伊散秩大臣。

    其總管亦從寬留任。

     ○赈恤貴州郎岱廳。

    及普定、安平、二縣。

    雹傷災民。

    緩徵本年額賦。

     ○予故散秩大臣覺羅諾爾遜。

    湖廣襄陽鎮總兵官李椅。

    祭葬如例。

     ○大學士管浙江總督嵇曾筠、疏報奉化、甯海、二縣。

    開墾額田、八千五十一畝。

     ○旌表守正捐軀之河南商邱縣民許純妻、高氏。

    湖南衡陽縣民胡次孔妻、彭氏。

     ○甲子。

    遣官祭先醫之神。

     ○禮部議覆、四川學政陳象樞條奏。

    停止川省寄籍生員、改歸原籍之例。

    應如所請。

    從之。

     ○赈貸陝西朝邑縣、被水災民。

    除水沖地畝額徵。

     ○乙醜。

    命加山西驿站料草銀兩。

    谕曰。

    前侍讀學士世臣。

    從山西祭告回京。

    奏稱晉省驿站養馬銀兩。

    有不敷之處。

    未免賠累。

    朕發交廷議。

    旋據議稱、直省驿站工料。

    向因浮冒裁減。

    今若再議加增。

    恐複開浮冒之端。

    應無庸議。

    今朕查得各省料草銀兩。

    每馬一匹。

    河南、湖南、俱系五分。

    浙江、江南、俱系六分。

    山西則四分五分不等。

    晉省地狹民稠。

    人多服賈。

    不若江浙等省之舟楫往來。

    到處可通商販。

    是以糧草價值。

    平時昂貴。

    而又當秦蜀之沖。

    差使絡繹。

    所有額支銀兩。

    除去鞍屜各項雜用外。

    每馬一匹。

    實支銀不過二三四分不等。

    以緻各州縣。

    俱藉口價值不足。

    派民采辦。

    甚或從中漁利。

    弊窦叢生。

    闾閻受其擾累。

    所當酌量變通者。

    着将晉省驿站料草銀兩。

    比照浙江江南之例。

    每馬加足六分。

    至鞍屜各費。

    仍照常例。

    毋庸議加。

    巡撫石麟。

    布政使許容。

    可悉心辦理。

    嗣後養馬料草。

    悉照時價采買。

    如有絲毫派累小民者。

    嚴參治罪。

    朕因晉省情形如此。

    特降谕旨。

    他省不得援以為例。

     ○兵部議、違例不候部覆。

    即随本進京之甯夏、天津、軍政卓異官。

    請暫留守候。

    俟核題後引見。

    得旨、着遇便即行帶領引見。

     ○戶部議覆、山西巡撫覺羅石麟疏報。

    绛州所屬河津縣。

    被水侵坍沙鹵地、二百八十七頃八十四畝六分零。

    應免本色谷、一十二石一鬥零。

    折色糧、八百七十二石六鬥一升零。

    折銀并租銀、共一千五十九兩六錢五分零。

    應如所請準其豁免。

    從之。

     ○丙寅。

    聖祖仁皇帝忌辰。

    遣官祭景陵。

     ○上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谕理藩院。

    乾清門行走科爾沁四等台吉衮齊紮蔔。

    效力年久。

    軍前亦着有勞績。

    今聞溘逝。

    甚為憫恻。

    加恩追封為二等台吉。

    賞銀二百兩。

     ○準噶爾部人策零、回民古爾巴勒、來降。

    命賞給安插如例。

     ○蠲赈安徽太平、合肥、舒城、廬江、巢縣、和州、含山、石埭、懷遠、六安、新安、十一州縣衛、被水災民。

     ○丁卯。

    上禦乾清門聽政。

     ○詣皇太後宮問安。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

    公法爾善奏。

    守護陵寝兵丁。

    請照張家口等處、添設骁騎校之例于每馬甲四十名。

    添設骁騎校一員。

    應如所請辦理。

    從之。

     ○戶部等衙門議覆、雲南巡撫張允随條奏。

    内稱、州縣牧令。

    熟谙農功者少。

    請定十則規條。

    一曰、筋力勤健。

    二曰、婦子協力。

    三曰、耕牛肥壯。

    四曰、農器充銳。

    五曰、籽種精良。

    六曰、相土植宜。

    七曰、灌溉深透。

    八曰、耘耨以時。

    九曰、糞壅寬裕。

    十曰、場圃潔治。

    以十得八九者為上農。

    即于上農内。

    選老成謹厚之人。

    專司教導。

    又稱、獎賞老農之例。

    于每歲秋成後。

    州縣查所管鄉村。

    如果地辟民勤。

    谷豐物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