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

關燈
疏稱口外台站。

    前因哈密等處。

    俱有駐防官兵。

    請于馬蓮井子以東。

    令安西鎮安設。

    星星硖以西。

    至哈密止。

    即令哈密派兵安設。

    今大營官兵既徹。

    毋庸繞道。

    查馬蓮井子以東。

    一十四站。

    系舊時安站處。

    道裡适均。

    自應仍舊。

    其星星硖以西。

    從前因官兵駐劄巴裡坤。

    是以從中路安設。

    自應改安正南一路。

    由沙泉子直至哈密。

    路近而便。

    每站派兵四名。

    字識一名。

    共安馬一百二十匹。

    又令安西、哈密、各派千總一員。

    駐劄巡查。

    并安駝隻。

    及支銷兵馬糧料各事宜。

    均應如所請。

    從之。

     ○理藩院奏。

    據歸化城都統根敦等、稱今年歸化城等處亢旱。

    收成歉薄。

    兩旗佐領等、請借倉谷。

    于明歲收成時。

    照數完倉。

    得旨。

    今年歸化城地方。

    田禾被旱。

    收成歉薄。

    伊等所借米谷。

    着賞給。

     ○衍聖公孔廣棨、疏謝國學大成門殿。

    蓋用黃瓦。

    得旨報聞。

     ○複元儒吳澄、從祀文廟。

    從兵部尚書甘汝來請也。

     ○赈恤山西永濟、猗氏、萬泉、三縣。

    秋禾被霜災民。

     ○以故科爾沁卓理克圖親王阿勒坦格棱子劄木巴勒劄木蘇、襲爵。

     ○丁亥。

    上以谒。

    陵。

    詣太廟行告祭禮。

     ○命平郡王福彭、留京辦事。

     ○詣皇太後宮問安。

     ○平郡王福彭等、疏報修理盛京三陵工竣。

    谕曰。

    前據淳郡王弘暻等、奏報修理馬蘭峪陵寝工程告竣。

    朕即降旨。

    于本月初四日。

    親往展谒。

    今平郡王福彭等、奏報修理盛京三陵工竣。

    朕應前往展谒行禮。

    但盛京路程遙遠。

    往返需時。

    其應于何時起程。

    及一切典禮。

    各處豫備事宜。

    着總理事務王大臣。

    會同議政王大臣、九卿、定議具奏。

     ○減浙江桐廬縣官抄秋租徵額。

    谕戶部、聞浙江嚴州府屬桐廬縣。

    有官抄秋租二項額徵條銀。

    較之民産科則。

    多至三五倍不等。

    前代相沿。

    事隔久遠。

    不知起于何時。

    而此二項田土。

    多屬瘠薄。

    又因賦重。

    輸納維艱。

    每至催徵。

    逋逃相繼。

    甚可憫念。

    查此二項原徵銀七百九十九兩。

    若依民産科則。

    共應減銀五百八十一兩零。

    着該部即行文與大學士嵇曾筠、從戊午年為始。

    減去浮多之數。

    照民産一例徵收。

    俾小民均沾實惠。

     ○戊子。

    上啟銮谒東陵。

     ○是日、駐跸煙郊。

     ○己醜。

    駐跸邦均。

     ○庚寅。

    上具摺、遣内監問皇太後安。

     ○賜薊州迎駕耆民。

    年八十以上者銀兩。

     ○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議準河東河道總督白鐘山、疏請山東兩次被災之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縣、德州、平原、德平、高唐、恩縣、聊城、清平、莘縣、陽谷、壽張、朝城等、十六州縣。

    照例改徵折色。

    并請緩徵豆石。

    得旨、依議速行。

     ○是日、駐跸淋河。

     ○辛卯。

    上谒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

    俱未至碑亭。

    即降輿恸哭。

    步入隆恩門。

    至寶城前行禮。

    躬奠哀恸。

    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随行禮。

     ○調貴州安籠鎮總兵崔善元、為雲南普洱鎮總兵。

     ○是日、駐跸馬蘭峪。

     ○壬辰。

    遣官祭昭西陵、孝陵、孝東陵、上躬祭景陵。

    未至碑亭。

    即降輿。

    詣隆恩殿行禮。

    複詣寶城前舉哀行禮。

     ○是日。

    駐跸馬神橋。

     ○癸巳。

    駐跸邦均。

     ○甲午。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昨據孫國玺、石麟等、奏稱晉省被災五州縣。

    請銀米兼赈。

    随經部駁。

    令其動撥鄰縣谷石。

    分别散給。

    如不得已。

    而銀米兼赈。

    令該撫等酌定價值報部。

    已降旨允行。

    朕思積貯之設。

    所以裕民食也。

    當荒歉之歲。

    地方米谷。

    必緻缺乏。

    發粟散赈。

    既可令無食貧民。

    藉以糊口。

    而奸商之囤積者。

    亦不得借以居奇。

    此救荒之常理也。

    且米石出入。

    衆目共睹。

    上司亦易于稽查。

    若以銀分給。

    殊非周濟民食之本義。

    而貪官猾吏。

    浮冒侵蝕。

    更弊端百出矣。

    但恐晉省倉糧。

    平日原未必充裕。

    而今年被災之處。

    或尚不止五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