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三

關燈
保安、安定、等三縣。

    被雹成災。

    動支倉谷赈濟。

    并請照例分别緩徵。

    從之。

     ○兵部等部議覆、廣西巡撫楊超曾疏請、新改鎮安協、所轄之歸順、奉議、二州。

    分為左營汛地。

    鎮安府小鎮安、分為右營汛地。

    鎮安府城、應添撥外委一員。

    兵四十九名。

    奉議州、應添撥經制把總一員。

    兵十名。

    均應如所請。

    從之。

     ○工部等部、議準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等疏稱、江南砀山縣、黃河南岸、毛城鋪減水壩。

    為南工第一緊要關鍵。

    該督将毛城鋪上遊各工。

    會同河東總督白鐘山、題請先行修築。

    應如所請。

    交該督等、動支庫項興修。

    其徐州府屬、王家山、請添設通判一員。

    并請将原設銅、蕭砀黃河南岸河營守備。

    改為豐、蕭砀、河營守備。

    與新設通判。

    協同修守。

    原設銅、豐、砀、黃河北岸河營守備。

    改為銅山河營守備。

    與徐屬同知。

    協同修守。

    以專責成。

    均應如所請。

    從之。

     ○庚辰。

    谕禮部、修理陵寝工程告竣。

    朕已降旨于十月初四日起程、親往展谒。

    所有一切祭祀典禮。

    着敬謹詳議具奏。

     ○又谕。

    陵寝風水以内地方。

    原不修理道路。

    今年恭谒泰陵時。

    道路曾經修理。

    于例不合。

    嗣後風水以内地方。

    仍照舊例。

    道路不必修理。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今年陝西西安一帶地方。

    收成歉薄。

    糧豆價貴。

    而草價更屬高昂。

    将軍标下兵丁、額領之銀。

    不敷喂馬之用。

    已降谕旨。

    将明春三個月草價、加增一倍賞給。

    并令督撫等、将本标牧馬草價、應否酌添之處。

    妥議具奏。

    今思陝省駐城八旗三标、官兵馬匹。

    所有米豆二項。

    俱領折支之價。

    自行采買。

    今年價值昂貴。

    兵丁購買。

    未免艱難。

    除從前已經支給者。

    無庸加增外。

    着将現有應折未支之米豆、照原定每石一兩之價、加添銀五錢。

    俾兵丁等、力量寬餘。

    不緻有添價采辦之苦。

    此朕格外加恩。

    後不為例。

     ○戶部議覆、湖北巡撫楊永斌疏報、黃陂、黃岡、麻城、等三縣。

    被水沖壓田畝、一百三十五頃有奇。

    額徵銀米。

    請于乾隆二年為始。

    永行豁除。

    從之。

     ○工部等部會議、署湖廣總督史贻直等條奏、洞庭湖舵杆洲石台工程、善後事宜。

    一、台之北面。

    宜增築護堤。

    以緩水勢。

    一、存剩帑銀。

    宜交商生息。

    以資歲修。

    一、歲修石料。

    宜豫為貯備。

    一、每年歲修、宜委嶽州府同知、就近經管。

    仍令嶽常澧道稽查。

    一、舵杆洲等處。

    宜添設救生船隻。

    均應如該督所請辦理。

    從之。

     ○辛巳。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是日。

    諴親王允秘、和親王弘晝、邸第落成。

    上親臨閱視。

     ○準噶爾部人達什、來降。

    賞給安插如例。

     ○壬午。

    上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騎射技勇。

    賜一甲一名哈攀龍、二名張淩霞、三名馮哲、武進士及第。

    二甲、馬瑞圖等、十人。

    武進士出身。

    三甲、焦騰漢等、十五人。

    同武進士出身。

     ○戶部議覆、奉天将軍博第疏報、小清河驿。

    被水沖塌民房。

    沙壓站丁地畝。

    請加赈恤。

    并另行丈給兵丁荒甸。

    俾資久遠耕作。

    從之。

     ○是日起。

    上以孟冬享太廟。

    齋戒三日。

     ○癸未。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查勘水道之戶部侍郎趙殿最等奏、查天津一帶運河。

    河工乏員管轄。

    請于張家灣、添設漕運通判一員。

    專司疏浚。

    并添設把總二員。

    外委把總四員。

    以資差遣。

    又通州所屬普濟等閘。

    大興縣所屬慶豐等閘。

    原設閘官二員。

    但司啟閉。

    不能兼顧堤岸。

    請于通州所屬、添設吏目一員。

    大興縣所屬、添設主簿一員。

    專司河務。

    均應如所請。

    從之。

     ○甲申。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從前雲南布政使陳宏謀摺奏、廣西借墾報捐一事。

    與金鉷所奏互異。

    朕已谕令督臣鄂彌達、撫臣楊超曾秉公查究。

    毋得偏徇。

    目今尚未覆奏。

    而陳宏謀又複具摺、哓哓渎陳。

    陳宏謀身為滇省藩司。

    此并非伊任内之事。

    其始初之奏。

    猶雲據已知而直陳以備采擇。

    既降旨與他人查議。

    則伊事已畢。

    惟有靜候、無再言之理。

    乃伊不待督撫諸臣議覆。

    而又為是渎奏。

    竟俨然似以為不如伊所奏不止者。

    是誠何心。

    且伊為粵人。

    即所言盡是而從之。

    猶啟鄉紳挾制朝廷之漸。

    況未必盡實乎。

    殊屬冒昧之至。

    着交部嚴加議處。

    以為将來之戒。

     ○是月。

    署直隸河道總督顧琮、直隸總督李衛、議覆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奏、查牤牛河、舊由任村西南入大清河。

    每遇伏秋山漲。

    漫溢奔突。

    良、涿、固、霸、之間。

    累被其害。

    後于任村南、開挖新河。

    導入中亭河。

    但循用渾河故道。

    開渠僅三丈。

    深不過三尺。

    遇永定河潰。

    河不能容。

    民田遂被淹沒。

    侍衛嵩福奏、将牤牛河開寬浚深。

    自屬可行。

    第查中亭河、為牤牛河之下流。

    似宜并浚中亭河、以資宣洩。

    又查積潦之水。

    無路歸河。

    原有開堤放入之例。

    而各堤兩岸。

    更宜酌建鬥門涵洞。

    以洩内水。

    清河堤外。

    地勢既高。

    自應于内、外雨水交接之處。

    修建閘座。

    如嵩福所奏辦理。

    仍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