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

關燈
、水泉閘壩各情形。

    先是。

    禦史馬起元奏、山東、直隸、兩省運河。

    水泉近多湮塞。

    閘壩亦已傾圯一摺。

    奉旨令侍郎趙殿最等前往會勘。

    至是趙殿最等奏稱、東省諸河。

    現在暢流平流。

    彼此貫注。

    泉源四百三十九處。

    無不疏通。

    閘壩均屬完固。

    應将馬起元所奏、均無庸議。

    至趙殿最等所奏、運河石閘。

    共計四十八座。

    東西兩岸鬥門涵洞、及滾水壩、洩水橋等。

    共計六十七座。

    均關運道。

    現經逐一查看。

    除台莊等石閘九座、業經修理外。

    其戴廟、七級、柳林、新店、師莊、棗林、萬年、頓莊、等閘内。

    有鴈翅漸蟄。

    或面石裂縫。

    兩岸鬥門涵洞内有滿家三空橋、鴈翅低陷。

    六裡石閘、閘面太低。

    恐礙行船。

    應如所奏。

    交河東總督等、次第興修。

    并請嗣後各閘、如有石塊脫落鼓裂之處。

    令該管官詳報總河。

    會同該撫查驗。

    随時修葺。

    從之。

     ○吏部議覆、禦史舒赫德疏稱、滿洲蒙古郎中。

    升途稍隘。

    應照漢郎中之例。

    保舉道府。

    查滿洲郎中、向例以布按兩司升用。

    若保送知府、官階未相符合。

    請嗣後遇有保送道員之時。

    令該堂官與漢司員、一同保送從之。

     ○雲南巡撫張允随疏報、恩樂縣開墾夷田一十五頃九畝有奇。

     ○辛亥。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吏部議覆太仆寺卿蔣漣奏、直省各官養廉、應令就近支領。

    查道府養廉、為數既多。

    若在州縣支領。

    恐滋弊窦。

    其州縣佐雜等。

    應如所奏、在該處徵銀内撥給。

    接季冊報。

    得旨。

    依議。

    州縣以下等官養廉。

    于各州縣就近支給。

    可省解司赴領之煩。

    仍令該管上司。

    不時稽察。

    毋得啟豫領透支等弊。

     ○戶部議覆、升任甘肅巡撫宗室德沛疏報、甯夏縣屬河忠堡、張口堰、本年河水沖決。

    淹沒田禾。

    所有被災男婦。

    無論大小。

    每名給與社倉糧三鬥。

    應如所請。

    得旨。

    依議速行。

     ○禦史明德奏、奸民富戶。

    囤積錢文。

    勒價昂貴。

    請敕下順天府府尹。

    并五城巡城禦史、嚴查從重治罪。

    得旨。

    上年八月。

    朕加恩八旗官員兵丁。

    借給一年俸饷。

    而京師錢文貨物、一時昂貴。

    彼時即降旨曉谕。

    令其省改。

    不得蹈為富不仁之戒。

    目下朕又加恩、借給八旗兵丁半年饷銀。

    以厚其生計。

    乃帑銀尚未領出。

    而錢價物價、已經驟長。

    此等商民、竟不凜遵從前谕旨。

    而惟以圖利為心。

    是不奉法之奸民矣。

    殊不知兵民原屬一體。

    貿易亦應公平。

    況兵丁以銀易錢易貨。

    商賈營運得以流通。

    即照常市賣。

    亦盡可獲子母之利益。

    何得借以居奇。

    不知餍足。

    為此貪饕剝削之計緻使國家加惠兵丁之善舉。

    竟為奸民等所阻。

    其罪誠不可逭矣。

    朕思伊等商民。

    自營生理。

    或一時為利欲所蔽。

    專務貪取。

    而昧于公平之義。

    然既具有人心。

    則天良未泯。

    尚可望其醒悟。

    着步軍統領、順天府尹、五城禦史多方曉谕。

    速令悛改。

    如仍蹈故轍、則國法難寬。

    即照該禦史所奏、從重治罪。

    如兵丁等、因此谕旨。

    有向鋪戶短價強買者。

    經朕訪聞。

    亦必重治其罪。

     ○壬子。

    孝慈高皇後忌辰。

    遣官祭福陵。

     ○癸醜。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前聞福建閩縣、侯官、長樂、福清、連江、羅源、等六縣。

    于八月十五夜、台風為患。

    廬舍舟船、多有傷損。

    已谕令該督撫、督率有司、安插赈恤。

    務使兵民得所。

    今思此六縣民人、從前曾經被水、今又被風。

    各為繕葺室家之計。

    未免拮據。

    其本年額徵未完錢糧、輸将竭蹷。

    着該督撫轉饬該縣、暫緩催徵。

    看地方收成情形。

    應于何時徵收。

    再令民間完納。

    該部可遵谕速行。

     ○又谕。

    滇省安甯等地方。

    上年收成歉薄。

    朕屢降谕旨。

    令該督撫悉心籌畫。

    多方經理。

    以濟民食。

    除蠲除錢糧外。

    并将分作三年帶徵之秋糧。

    全行豁免。

    俾闾閻無追呼之擾。

    但聞滇省有夏稅一項。

    久經以麥改米。

    同秋糧并徵。

    今秋糧既免。

    而夏稅猶分年完納。

    恐小民難以分别輸将。

    而官役又易于從中滋弊。

    非朕加惠邊民之意。

    着将上年歉收各屬夏稅、共麥、荍、豆折徵米一萬八千二百六十四石七鬥零。

    米荍、折徵銀四千八百五十四兩五錢八分。

    永北府未完帶徵麥、一百四十一石。

    悉予豁免該撫張允随、可即宣朕此旨。

    通行傳谕。

    并饬有司。

    确實遵行。

    毋使不肖官吏、及地棍人等。

    侵蝕中飽。

     ○命本年各省秋審情實人犯、停止勾決。

     ○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議覆戶部左侍郎趙殿最等奏、籌酌東省運河各事宜。

    一、東省沿河諸湖、蓄水濟運關系最钜。

    查東岸之馬踏、蜀山馬場、獨山、西岸之微山諸湖多種蘆葦。

    雖目下湖勢不十分迫促。

    若再占種、于運道大為不便。

    請令河撫諸臣、嚴行禁止。

    再西岸南旺、南陽、昭陽、等湖向系水櫃。

    現在僅堪洩水。

    不能複用。

    亦請修治。

    均應如所奏辦理。

    一、大小清河。

    乃濟水之故道。

    二河原相表裡。

    以洩濟南、青州二府之水。

    實為民利。

    今大清河現在通流。

    小清河久經淤塞。

    現據倉場侍郎陳世倌奏請、開小清河之下遊海口。

    以防水潦沖溢。

    但下遊固宜疏浚。

    而上遊必須一律宣暢。

    亦請次第興修。

    應敕山東巡撫親履确勘具奏。

    一、挖淺按戶派夫。

    多系窮民。

    或不給以工食。

    請嚴谕河員。

    務使親身派給。

    亦應如所奏。

    從之。

     ○又議覆升任甘肅巡撫宗室德沛、請豁免甘省河西、甘涼甯三府州縣衛。

    随徵馬糧一萬一百餘石零。

    查此項原系前明額外之徵。

    于民實多苦累。

    況該省河東各府、額徵糧内、并無馬糧一項。

    而邊地窮民。

    獨相沿未革。

    應如所請。

    自乾隆戊午年為始照數豁除。

    得旨。

    依議。

     ○戶部議覆、閩浙總督銜、專管福建事郝玉麟疏報、台灣社番巴老等、率男婦二百八十五名。

    歸附版圖。

    請輸年貢獐鹿皮、暨折饷銀兩。

    酌收每年獐鹿皮各一張。

    免其折饷銀兩。

    以示羁縻。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之山東萊陽縣民董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