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九

關燈


    令民捐歲修銀一千五百餘兩。

    交官随時修築。

    嗣經督臣議建石岸。

    歲修銀兩不敷。

    前撫臣請動用鹽規六千兩。

    工竣之後。

    年年仍有續坍。

    是地方官不無冒銷情弊。

    今于六月十二等日。

    各堤沖決六百餘丈。

    據撫臣嶽浚覆稱、從前承辦各員。

    修不如法。

    緻有此患。

    現勘估修築。

    此次工竣後。

    照例責成保固。

    以期一勞永逸。

    并可否不必派累民間。

    以蘇民力。

    得旨。

    知道了。

    此皆前任巡撫不職之由。

    嶽浚若能與卿和衷共濟。

    一二年後。

    自必改觀矣。

     ○又奏覆遵旨查勘江南砀山縣。

    段家莊、大壩以外、一帶河灘。

    自徐家口、姜家套起。

    至東青華觀止。

    約長四十餘裡。

    南北兩岸。

    約寬五六裡、十裡不等。

    秋禾民廬。

    被水沖塌。

    現給資修葺。

    其窮民乏食者。

    動項赈恤。

    并附近之徐州、銅山、豐等各州縣衛。

    堤外田畝。

    亦有漫溢處。

    即饬蘇州藩司。

    委員查勘赈恤。

    得旨。

    知道了。

    被災之民。

    所當加意撫恤。

    即雲偏災。

    彼一戶一民。

    豈非民命所關耶。

     ○閩浙總督銜、專管福建事務郝玉麟、議覆署福建陸路提督蘇明良奏言、閩省風俗強悍。

    泉、漳、等處。

    尤為好鬥生事。

    請将為首起意。

    鳴鑼聚衆之人。

    從重發遣。

    以靖地方。

    其不行阻止之族長近鄰。

    一并連坐。

    查兇徒聚衆傷人。

    照律定拟外。

    其有偶因細事。

    互相格鬥者。

    亦照例将為首之人。

    杖一百。

    流三千裡。

    至泉、漳、等處。

    大姓聚族而居。

    多至數千餘丁。

    非鄉保所能稽察。

    是以族長之外。

    設立族正房長。

    官給印照。

    責令約束族丁。

    嗣後請嚴行申饬。

    如有作奸犯科者。

    除将本人定罪外。

    其族正房長。

    予以連坐。

    至左右鄰免其拖累。

    得旨。

    着照卿所議行。

     ○大學士仍管川陝總督查郎阿奏言、陝省今歲被旱、秋禾歉收。

    糧價日漸昂貴。

    各屬常平社倉糧石。

    借粜兼行。

    所儲日少。

    請暫禁鄰省告籴。

    及商民販買。

    富家囤積。

    民間糧石。

    饬各州縣照依時價采買。

    或貯倉。

    或即時平粜。

    以濟窮民。

    得旨。

    知道了。

     ○貴州總督張廣泗奏、遵旨籌畫苗疆。

    業将叛苗絕戶田産。

    安設屯軍。

    并查餘苗現種之田。

    凡攙入絕田内者。

    令指明丘段。

    撥歸屯軍。

    另查閑田。

    給還苗人其有應遷移者。

    均饬令承辦官量給銀米。

    以資其費。

    前計算絕田。

    約可安屯軍五六千戶。

    現據各具報、清江、可安屯軍二千六百餘戶。

    古州三保、可安一千一百餘戶。

    八寨、可安八百餘戶。

    丹江、可安九百餘戶。

    其餘尚有古州山苗一帶。

    暨台拱、凱裡、黃平、施秉、勝秉、清平、等處。

    約計可安五六千戶。

    此皆清出叛苗絕産。

    分布安屯。

    其應設屯堡一百餘處。

    亦皆形勢扼要。

    若以營汛稍遠。

    不宜安屯者。

    皆撥還苗人。

    并賞無業窮苗。

    并未嘗如尚書顧琮所奏。

    于深山邃谷。

    招募屯田。

    盡奪生苗衣食之地也。

    現細察苗人。

    無不悔過自新。

    及時耕作。

    前經奏請添兵三千餘名。

    今查出田畝。

    又可安屯軍一萬餘戶。

    分布險要。

    于經久之計。

    已屬萬全。

    得旨。

    苗疆經此一番料理。

    自必有數十年之安靜無事。

    然經久之計。

    不可不圖。

    而用人之際。

    尤所當慎。

    不然。

    法雖良而無人善為經理。

    所謂徒法不能以自行也。

     ○又奏、黔省自六月後。

    雨水調勻。

    早稻現已刈獲。

    晚稻及高梁荍稗等項。

    亦俱暢茂結實。

    可望倍收。

    得旨。

    黔省兵革之後。

    得此收成豐稔。

    實為喜出望外之事也。

     ○署理河南巡撫尹會一奏、豫省賈魯、雙泊、汝、颍、沙、渚、淇、衛、等河。

    支派不一每遇夏秋大雨。

    宣洩不及。

    遂緻沖塌堤岸。

    淹沒民田。

    應饬該地方官。

    查卑薄虛松之處。

    督民增培高厚。

    以為來歲捍禦之計。

    除豐收地方。

    聽民自行修築外。

    其被水歉收處。

    仰懇格外施恩。

    每挑土一方。

    酌給飯食銀四分。

    加夯硪銀一分。

    于司庫存公項下支給。

    以民力衛民田。

    貧民亦得以力作度日。

    得旨。

    好。

    此系極應如是辦理者。

    但須嚴察吏胥。

    務使百姓均受實惠。

     ○巡視河東鹽政佥都禦史定柱奏報。

    運城地方。

    于六月下旬。

    大霈甘霖。

    四野沾足。

    晚田得以播種秋禾。

    自茲以後。

    雨澤調勻。

    不特秋成在望。

    即于來春二麥。

    大有裨益。

    得旨。

    知道了。

    但聞西省米價頗貴。

    雨亦未甚沾足。

    此奏不涉粉飾乎。

     ○署理福建陸路提督、總兵官蘇明良奏、閩省之霞浦、壽甯、建甯、松溪、政和、永定、延平、邵武、侯官、閩、閩清、羅源、連江、莆田、等州縣。

    被水淹沒民人室廬。

    業經督臣郝玉麟、查勘赈恤。

    其各府縣、城垣、煙墩、台寨、塘房、了樓、等項。

    被水損壞者。

    亦經移咨督臣。

    饬該地方官、估報興修。

    以資保障。

    得旨。

    知道了。

    督撫等料理赈恤。

    若得宜則可。

    若不得宜。

    或吏胥滋弊。

    百姓不受實惠。

    密行具奏。

     ○陝西固原提督樊廷奏陳、嚴訊脫出夷人。

    加饬各營将弁。

    豫為防範一摺。

    得旨。

    知道了。

    防賊之道。

    惟在嚴慎鎮靜四字。

    勉之莫忽。

    卷之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