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九

關燈
廣西巡撫楊超曾疏報、桂林等府。

    并郁林州等各屬。

    開墾屯田地畝、二十一頃有奇。

     ○己卯。

    世宗憲皇帝再周忌辰。

    上詣壽皇殿、雍和宮、行禮。

     ○遣官祭泰陵。

     ○詣皇太後宮問安。

     ○庚辰。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兵部等部議覆、甯古塔将軍吉黨阿奏言恩賞生息銀兩。

    原以協濟兵丁婚喪之用。

    查船廠、白都讷、二處。

    借放本銀稍多。

    一年息銀。

    賞給有餘。

    甯古塔、渾春、阿爾楚喀地方。

    生息僅足一年賞給。

    至三姓地方。

    生息本銀一萬兩零。

    原系賞給三姓兵丁一千名。

    後添設八姓兵丁一千名。

    未添本銀。

    生息不敷賞給。

    應将船廠、白都讷、二處。

    撥本銀四千兩。

    餘剩息銀六千兩。

    給三姓地方、與原本共二萬兩零。

    收息給賞。

    應如所請。

    從之。

     ○刑部議奏、原任郎中宏通、承辦泰陵工程。

    浮冒銀五百五十兩有零。

    宏通應枷号鞭責。

    其銀兩着落宏通、及毫無覺察之尚書憲德、分賠。

    得旨。

    尚書憲德、系總理工程之人。

    并不實心稽查。

    以緻宏通有浮冒之弊。

    辦理糊塗。

    其罪實在憲德。

    工部查出浮給銀兩。

    不必令宏通分賠。

    着于憲德名下、十倍賠出。

    餘依議。

     ○福建巡撫郝玉麟疏報、福清縣海口、牛田、二場。

    墾複鹽地八十一頃有奇。

     ○辛巳。

    上禦乾清門聽政。

     ○兵部議覆、黑龍江将軍額爾圖疏言、呼蘭駐兵五百名。

    伊等喜喪之事。

    亦應照例賞給。

    前因各處息銀不敷。

    是以停止。

    今齊齊哈爾、墨爾根、二城。

    所收利銀。

    已足賞給。

    請于本年秋季為始。

    在齊齊哈爾借放銀内。

    酌扣三千兩。

    墨爾根借放銀内。

    酌扣二千兩。

    共五千兩。

    給呼蘭借放賞給。

    又黑龍江尚有未給人等。

    請候齊齊哈爾等處。

    再有羨餘。

    補行賞給。

    其前任将軍卓爾海奏請、移用存貯辦公銀二萬兩。

    應俟黑龍江未給人等賞完之日。

    分季扣補。

    至原賞生息銀八萬兩。

    請借放齊齊哈爾三萬五千兩。

    黑龍江二萬五千兩。

    墨爾根一萬五千兩。

    呼蘭五千兩。

    每年所獲利銀。

    照例賞給。

    有餘、給與不敷地方。

    應如所請。

    從之。

     ○以工部侍郎柏修、為鑲藍旗護軍統領。

     ○以通政使趙之垣、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壬午。

    兵部等部、議覆貴州總督張廣泗疏言、威甯一州。

    界連滇蜀。

    原設總兵官駐防。

    嗣于雍正六年。

    改鎮為營。

    又于九年。

    改營為協。

    然額兵終覺單弱。

    應仍改設威甯鎮總兵官一員。

    分左右二營。

    設遊擊二員。

    其原設左營都司一員。

    右營守備一員。

    即将左營都司。

    改為左營遊擊。

    兼管中軍事。

    外添設右營遊擊一員。

    左營守備一員。

    原額兵一千五百名。

    應添兵五百名。

    又威甯州城西六十裡、地名得勝坡。

    系夷目阿底地方。

    坡下即烏蒙箐、綿延二百餘裡。

    為昭通、威甯、通聯奧區。

    應将原設雄所營之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外委二員。

    兵丁二百名。

    移得勝坡駐守。

    又州城西北角之天生橋等處。

    應添設一汛。

    撥把總一員。

    帶兵六十名駐守。

    并于補着特雞等六處。

    分安塘遞。

    又菩薩塘汛。

    原設把總一員。

    兵六十名。

    應添撥外委千總一員。

    兵四十名。

    協同駐守。

    又稻田壩、應添設一汛。

    撥外委把總一員。

    兵四十名駐守。

    至雄所官兵。

    既移駐得勝坡。

    所有舊設長勝寨一汛。

    離得勝坡僅十餘裡。

    其原防官兵。

    祗留外委把總一員。

    兵二十名駐守。

    其餘徹調回城。

    至威甯協、向屬雲南昭通鎮管轄。

    今改協為鎮。

    應歸黔省提督節制。

    并換給關防。

    俱應如所請。

    從之。

     ○工部議覆、大學士管浙江總督事務嵇曾筠疏言、浙省海塘。

    自浦兒兜大石工尾起。

    至尖山段塘頭止。

    建築魚鱗大石塘五千九百三十丈。

    勘估物料夫工銀、一百六萬九千六百兩零。

    請支帑項。

    次第趱修。

    應如所請。

    從之。

     ○免山東濟南、泰安、兖州、東昌、青州、等五府屬。

    二十八州縣衛。

    被旱災民。

    本年額賦。

     ○大學士管浙江總督事務嵇曾筠疏報、象山、臨海、太平、定海、永嘉、平陽、松楊、景甯、雲和、等九縣。

    墾複額内荒缺民竈田地山園二十頃有奇。

    又定海縣、墾複額内荒缺田地山蕩六十三頃有奇。

     ○癸未。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甲申。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内閣。

    福建南澳鎮總兵官員缺。

    前命馬成林、暫行署理。

    聞馬成林系陝西人于海洋事宜。

    未能熟練。

    查有廣東左翼鎮總兵官黃錫申、原籍福建。

    平素谙練水師船務。

    克勝南澳海疆之任。

    着将馬成林、調署廣東左翼鎮總兵官。

    黃錫申調補福建南澳鎮總兵官。

     ○赈甘肅會甯縣、被旱災民。

     ○乙酉秋分。

    夕月于西郊。

    遣諴親王允秘行禮。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工部議覆戶部左侍郎趙殿最等奏稱、遵旨會勘豫省衛河情形。

    查衛河發源于蘇門山百泉。

    曆新鄉、汲、淇、浚、滑、湯、陰、内黃、及直隸之大名、元城。

    至山東館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