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六

關燈
無暇顧及河工。

    查二十九日之雨。

    尚非浸淫霖潦者比。

    而一經山水驟發。

    劉勷遂束手無策。

    且備料又複不全。

    不足搶救。

    是伊平時漫不經心。

    甚屬溺職。

    着該部嚴察議奏。

    河工各官、着李衛分别查參。

    該部速遵谕行。

     ○乙未。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永定等河。

    堤工有沖決之處。

    着協辦吏部尚書事務顧琮、馳驿前往察勘。

    其應行搶修事宜。

    着會同李衛、劉勷、速行籌畫辦理。

     ○戶部議覆、署陝西巡撫崔紀、疏報商州、保安、膚施、安塞、等州縣。

    被雹成災。

    動支存倉谷石赈恤。

    緩輸本年額徵。

    得旨。

    依議速行。

     ○順天府府尹陳守創奏、禁止燒鍋。

    惟有平其價值。

    以杜造酒之源。

    嚴其流通。

    以塞行酒之路。

    則市儈之為利無多。

    本地之消售有限。

    而釀者不禁自少矣。

    得旨。

    原議之王大臣議奏。

     ○署河南巡撫尹會一疏報、雍正十二年分。

    豫省所屬勸墾民衛地。

    五十三頃二十一畝有奇。

    十三年分。

    勸墾民地。

    四頃十三畝有奇。

     ○丙申。

    孝懿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減廣西土司貢馬折價。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朕因四川土司。

    舊有貢馬之例。

    其不貢本色、而交折價者。

    則每匹納銀十二兩。

    查四川驿馬之例。

    每匹止給銀八兩。

    獨土司折價較多。

    蠻民未免繁費。

    比降谕旨。

    将四川土司貢馬折價。

    照驿馬之數。

    裁減四兩。

    定為八兩。

    以示優恤。

    今查廣西土司。

    每三年貢馬一次。

    俱系折價交納。

    其所折之價。

    亦是十二兩之數。

    所當一體加恩。

    使土司均沾惠澤。

    着照四川折價之例。

    每馬一匹。

    減銀四兩。

    定為八兩。

    從乾隆三年為始。

    永着為令。

    該督撫即将此旨。

    通行曉谕該土司知之。

     ○谕定邊副将軍額驸策淩、昨據巡查察哈爾地方、兵部員外郎兆明、所拏厄魯特喇嘛那旺垂音丕勒、供稱準噶爾遣來作法之人。

    是以令其解送京城。

    及覆加審訊。

    伊并非準噶爾之人。

    系青海劄薩克台吉濟克濟紮布旗下之人。

    伊父母與兄。

    俱在青海地方居住。

    因行查是實。

    遂發回本地安插。

    此皆由那旺垂音丕勒、身為喇嘛。

    并不安分。

    在各處遊蕩。

    妄行欺詐之所緻也。

    朕從前敕令給與喇嘛、度牒者。

    特為此等匪類。

    混入喇嘛之内。

    妄行生事。

    于衆喇嘛無益。

    是以分别賢否。

    給與實在出家人度牒。

    以憑稽查。

    以扶佛教。

    澄清喇嘛之意。

    衆喇嘛不識此意。

    或反慮伊等之徒弟漸少。

    着将此情由。

    曉谕衆喇嘛知之。

    并交與邊塞塘汛人等。

    務須留心。

    不時稽查。

     ○吏部議覆河東鹽政定柱、疏稱河東運司衙門、向因徵收課銀。

    僅十七萬餘兩。

    是以未設庫官。

    今加增鹽引十萬道。

    徵銀四十餘萬兩之多。

    請添設庫大使一員。

    其原設鹽運使知事。

    移駐鹽池内淡泉。

    從之。

     ○戶部議覆山東巡撫法敏疏報、德平、齊河、長清、肥城、濟南衛、商河、曲阜、甯陽、鄒縣、泗水、滕縣、峄縣、金鄉、魚台、濟甯、嘉祥、濟甯衛、單縣、武城、曹縣、定陶、钜野、郓城、範縣、觀城、朝城、蘭山、郯城、費縣、聊城、博平、茌平、清平、莘縣、武城、東昌衛、臨清衛、昌樂等、州縣衛、本年旱災。

    又續報陽谷、壽張、朝城、莘縣、雹災。

    動支存倉谷石。

    分别赈恤。

    得旨。

    依議速行。

     ○兵部議準、浙江溫州總兵施世澤奏稱、沿海小艇。

    或夾帶違禁貨物。

    或暗通接濟盜糧。

    請立法稽查。

    經部通行沿海各總督提鎮等。

    各按地方情形查議。

    今大學士管浙江總督嵇曾筠等議稱、一應出海小艇。

    令地方官取結。

    印烙編号。

    給票查驗之處。

    與施世澤原奏。

    大略相同。

    應如施世澤所請。

    嗣後沿海采捕。

    及内河通海小艇。

    俱令地方官、取具澳甲鄰佑甘結。

    印烙編号。

    刊刻船旁。

    書寫篷号。

    給以照票。

    其新造小船。

    與采捕售賣者。

    亦令一律報官辦理。

    私造私賣。

    及偷越者。

    照違禁治罪。

    澳甲不舉連坐。

    倘有船隻被賊押坐出洋。

    立即報官。

    将船号姓名。

    移營緝究。

    容隐不首者。

    照接濟洋盜治罪。

    租船之人。

    報明澳甲。

    出結報官存案。

    若租船者為匪。

    船主澳甲并治。

    其遭風者。

    查明人夥有無落水受傷。

    訊取實據。

    方準銷号。

    捏報者治罪。

    官役藉名索詐。

    并究。

    至施世澤原奏、小艇出洋。

    令預定處所。

    限日往還。

    赴戰船挂号一條。

    據嵇曾筠等議稱、樵采船隻。

    惟候風潮。

    戰船遊巡。

    往來莫定。

    必令赴戰船挂号。

    勢恐冒險不便。

    應照商漁船隻之例。

    在中途守汛口址。

    挂号一次。

    不必定地限期。

    惟責令守口員弁。

    俟其進口時。

    查核風信時候次數。

    取具結狀備案。

    捏飾者嚴究。

    又施世澤原奏、出洋艇隻。

    計口計日。

    準帶口糧。

    未定成數。

    應按海道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