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

關燈
丞、等缺。

    令其兼掣。

    掣定後。

    入于即用班内。

    照例選用。

    再嗣後浙江兩淮鹽場大使。

    三年期滿、保題即用各員。

    俱歸單月。

    以應得之缺即用。

    從之。

     ○戶部議準、山東巡撫法敏疏報、德州、德州衛、臨清、恩縣、夏津、武城、六州縣衛。

    黃運二河。

    堤壓柳占地畝。

    共一十四頃五十三畝有奇。

    又東平、東阿、陽谷、東平守禦所、單縣、曹縣、聊城、堂邑、博平、等九州縣所。

    堤壓地畝。

    共一百二十九頃三十六畝有奇。

    俱系确查。

    礙難耕種。

    所有舊徵銀米。

    請自乾隆元年為始。

    一體豁除。

    從之。

     ○是月。

    直隸總督李衛、疏報二麥收成分數。

    得旨。

    覽奏麥秋分數。

    知道了。

    近雖屢次得雨。

    總未沾足。

    朕憂懷未釋也。

     ○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疏報秋禾得雨情形。

    得旨。

    以手加額覽之。

    京師亦得沾足甘霖矣。

    但覺遲時日耳。

    然晚田尚可補種。

    朕憂已減半焉。

     ○李衛又奏、燒鍋之禁。

    宜去其已甚。

    導民易從。

    計莫如不禁其沽飲。

    而止禁其大肆興販。

    且不禁本地釀造。

    與夫造麯自用者。

    惟禁大行躧麯。

    于各地方交界。

    及關津隘口巡查。

    凡有燒酒及麥麯二樣。

    無論歲之豐歉。

    概不許出境興販。

    犯者、治以違制之罪。

    酒麯入官。

    糧船夾帶燒酒麥麯。

    俱照私鹽例究治。

    販運既絕。

    則本地所銷自少。

    孰肯多造以停擱其工本。

    如此、則米麥高粱。

    一年約餘數千萬石。

    所資民食匪鮮。

    得旨。

    原議之王大臣議奏。

     ○湖南巡撫高其倬、疏報地方雨水、田禾米價情形。

    得旨。

    知道了。

    被水人民。

    所當極力赈恤。

    而不可稍有掩飾也。

     ○山西巡撫覺羅石麟、疏報得雨情形。

    得旨。

    若有覺旱情形。

    所當先事綢缪。

    一得沾足之雨。

    即當奏報。

     ○雲南總督尹繼善、疏報雨水沾足、田禾茂盛情形。

    得旨。

    滇省去歲歉收。

    今年若得豐稔。

    則可救半矣。

    覽奏曷勝欣慰。

     ○福建漳州鎮總兵官譚行義、疏報早稻收成情形。

    得旨。

    覽奏收成分數。

    知道了。

    汝系特簡之人。

    當勉力盡職。

    徐徐化導。

    以變漳州犷悍之習。

     ○直隸河道總督劉勷、疏報工程水勢事宜。

    得旨。

    知道了。

    運河淺阻之處。

    當極力督催挑挖之。

    毋以移明廳汛在案。

    即為了事也。

     ○安徽巡撫趙國麟、疏奏壽州永豐塘工告竣。

    利澤永垂。

    得旨。

    知道了。

    凡閘壩溝渠利民之事。

    于無事之時。

    漸次興修。

    實為用功省而為利普。

    最好之事也。

     ○又報、五月二十六七八日、大雨時行。

    江以南山内數次發蛟。

    山水驟漲。

    石埭、太平、歙縣、黟縣、銅陵、繁昌、六縣。

    沖損田禾數百畝。

    并民房三四百間。

    淹斃男婦七十餘口。

    當經借動公項。

    分委員弁。

    星赴各縣先行赈撫。

    一面委員确勘。

    如果成災。

    據實題請赈恤。

    得旨。

    知道了。

    撫恤被災之民。

    所當竭力拯救。

    已饑已溺之心。

    不可稍釋于懷。

     ○大學士總理浙江海塘管理總督事務嵇曾筠、摺謝聖訓。

    得旨。

    知道了。

    武備之略有廢弛。

    朕不能為卿諱。

    然朕亦不深怪卿也。

    此後自然益加整饬。

    又朕保其必能如是者。

     ○戶部尚書署理湖廣總督印務史贻直、疏報拏獲猺兇情形。

    得旨。

    此皆汝等料理得宜所緻。

    忻悅覽焉。

     ○又報、續擒猺盜首兇、及惡黨悉經捕獲情形。

    得旨。

    忻悅覽之。

    題到有旨。

    将卿等從優議叙也。

     ○又報、陸續擒獲猺兇、并搜剿山箐、以盡根株。

    得旨。

    忻悅覽之。

    卿調度有方。

    在事官弁、奮勇可嘉。

    題到有旨。

    谕部從優議叙也。

     ○湖北巡撫楊永斌、疏奏訓饬屬員。

    肅清吏治。

    整頓士習。

    稽查驿站各事宜。

    得旨。

    此固澄清吏治之良法。

    但須行之以實。

    而持之以久。

    方與民生有益。

    至民生日用之常。

    水旱饑馑之備。

    尚須勤講。

    方是為政之本也。

     ○署理陝西巡撫崔紀條奏、農事以水利為要。

    陝屬地方。

    平原八百餘裡。

    農民率皆待澤于天。

    遇旱即束手無策。

    臣籍居蒲州。

    習見鑿井灌田之利。

    如永濟、臨晉、虞鄉、猗氏、安邑、等縣。

    小井用辘轳。

    大井用水車。

    其灌溉之法。

    小井六七丈以下。

    皆可用人力汲引。

    每井可灌田四五畝。

    大井深淺二丈上下。

    水車用牲口挽拽。

    每井可灌田二十餘畝。

    其制造之法。

    小井、不須磚砌。

    工匠器具價值。

    淺者一二兩。

    深者三四兩可辦。

    即地中帶沙。

    須磚砌者。

    工費亦不過七八兩以外。

    大井、即地中不帶沙淤。

    亦須磚砌。

    淺者工費八九兩。

    稍深者十餘兩。

    而一水車、亦非二十餘兩不辦。

    其收獲之利。

    在雨澤調勻之年。

    似可無事于井。

    然西北地高土燥。

    不厭灌溉。

    井澆一畝。

    厚者比常田不啻數倍。

    薄者亦有加倍之入。

    至遇旱年。

    雖井水亦必減少。

    然小井仍可灌三四畝。

    大井灌十餘畝。

    在常田或顆粒無獲。

    而此獨仍有豐收。

    前康熙、庚子、辛醜、晉省連旱二年。

    無井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