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

關燈
廟。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朕因今春雨澤愆期。

    米價昂貴。

    恐小民有艱食之虞。

    令于京城附近地方。

    設立八廠。

    發倉貯米石。

    減價粜賣。

    特派禦前侍衛官員等、前往辦理。

    伊等敬謹奉行。

    辦理妥協。

    殊屬可嘉。

    着交部議叙具奏。

     ○吏部議覆、兩江總督慶複參奏、俞兆嶽、派捐受饋各款。

    查俞兆嶽今升臣部右侍郎。

    應革職。

    其款迹應行現任江西巡撫嶽浚确查。

    具奏到日、交刑部核拟。

    得旨、俞兆嶽着革職。

    餘依議。

     ○補行浙江、四川、兩省。

    乾隆元年大計、卓異官十九員。

     ○戶部議準、廣西巡撫楊超曾疏稱、懷集縣屬、有銀鉛并産之荔枝山礦。

    原有開殘舊壟。

    并無幹礙民間田園廬墓。

    試采有效。

    請準開采。

    照例抽課。

    從之。

     ○辛巳。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禦史馬起元所奏、山東、直隸、兩省運河水泉。

    近多湮塞。

    閘壩亦已傾圯。

    請敕河臣督撫悉心籌畫一摺。

    又尚書來保所奏、河南衛水。

    固濟漕運。

    亦灌民田。

    請令該撫會同總河。

    詳察地勢。

    務使漕運不患淺阻。

    民田亦得灌溉一摺。

    着侍郎趙殿最、侍衛安甯、前往。

    直隸、則會同總督李衛。

    山東、則會同漕運總督補熙。

    巡撫法敏。

    總河白鐘山。

    河南、則會同署巡撫尹會一等。

    查勘妥議具奏。

     ○戶部議奏、原任營田觀察使陳時夏、進有區田書三冊。

    并疏稱、農政全書内。

    有營治區田之法。

    并雲始自伊尹教民糞種。

    每田一畝。

    可收谷六十六石。

    又見山東聊城縣知縣蔣尚思、所刊教民區田法。

    并直隸清河同知方鳴夏、所刊區田錄要。

    細加詢問。

    俱有成效。

    惟虞冰雹蟲災。

    不慮水澇亢旱。

    于北五省、更為有益。

    古稱每畝可得谷六十六石。

    今鬥可得二十石。

    少亦可得十三四石。

    是收獲之廣。

    無有甚于此者。

    又于區田四面。

    鑿井澆灌。

    是備旱之法。

    未有善于此者。

    但每田一畝。

    約費工本銀三兩。

    百姓無此力量。

    所以不能舉行。

    臣請遴選賢員。

    暫租民地。

    官種官收。

    借給工本。

    秋收之後。

    仍即歸還。

    先行試種。

    俟着有成效。

    然後推廣通行。

    查周制、田有一易再易之别。

    漢趙過有歇田之法。

    而區田載在農政全書。

    皆所以節地力。

    盡人事。

    誠為有益。

    現今欽奉谕旨。

    勸民稼穑。

    并令纂輯農書。

    廣為教導。

    此法若得舉行。

    雖未必如陳時夏所雲、每畝可收十二三石之多。

    然工本既多。

    收獲自廣。

    且鑿井備旱。

    于北地尤宜。

    似于耕種之事、不無裨益。

    但法久不行。

    事經創始。

    必從容辦理。

    毋遽毋擾。

    使小民有趨事之樂。

    而官吏無督促之煩。

    然後可垂永久。

    臣等酌議。

    請于直隸地方、先試舉行。

    令總督李衛、酌量何地最為相宜。

    遴委賢員。

    暫租民地。

    官種官收。

    借給工本。

    秋成還項。

    不得幹涉民間。

    如果地方官實心辦理。

    斟酌合宜。

    将來行有成效。

    再為通行各省。

    民必樂從。

    從之。

     ○調刑部右侍郎程元章、為吏部右侍郎。

    工部左侍郎王鈞、為刑部右侍郎。

    禮部右侍郎王纮、為工部左侍郎。

    以内閣學士方苞、為禮部右侍郎。

     ○壬午。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癸未。

    上禦乾清門聽政。

     ○以原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淩如煥、補原官。

     ○禮部侍郎方苞、自陳年老衰疾。

    步履艱難。

    筋力自效之事。

    乞賜寬免。

    得旨。

    方苞着免其随班行走。

     ○予故江甯将軍吳納哈、祭葬如例。

    谥簡悫。

     ○以左翼前鋒統領阿岱、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旌表守正捐軀之河南王志恭女王氏。

    智給兇徒、救夫活子、自戕之山西安邑縣生員周光祚妻犢氏。

     ○甲申。

    以原任正黃旗滿洲都統甘國璧、為歸化城左翼副都統。

     ○是日起。

    上以孟秋享太廟。

    齋戒三日。

     ○乙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凡外遣人犯。

    近日改發煙瘴地方者。

    原因此等惡人。

    不宜在盛京等處。

    使滿洲直樸之習。

    有所漸染也。

    但伊等原系發與口外駐防兵丁為奴之犯。

    聞彼地兵丁、有藉以使用頗得其力者。

    且内地軍流人犯太多。

    地方官亦難管束。

    朕曾向王大臣等谕及。

    今九卿等會議盧焯條奏安插軍流人犯一疏。

    應将朕前谕外遣人犯。

    作何按其情罪、分别内地外地遣發之處。

    一并妥議具奏。

     ○以原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張坦麟、署理安慶按察使。

     ○丙戌。

    吏部覆議、署兩淮鹽政盧見曾奏、兩淮鹽場大使。

    果能杜絕弊窦。

    以及私煎私賣。

    有益鹽務者。

    準其照浙江之例。

    停其論俸升轉。

    俟三年期滿。

    該鹽政會同督撫。

    秉公出具考語。

    據實保題。

    以應得之缺即用。

    其知縣以上等官。

    仍照例給咨赴部。

    引見請旨。

    州同州判以下各員。

    臣部照伊應得之缺。

    歸于月分即用。

    至此内由國子監拔貢揀發借補者。

    伊等原系應選教職佐貳之員。

    若準其以知縣保題。

    實屬過優。

    應照考職之例。

    将州同、州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