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三

關燈
問安。

     ○定旗員親喪母與吉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在京八旗文武各官。

    遇有親喪。

    例于持服百日之後。

    即入署辦事。

    原以旗員人少。

    若令離任守制。

    恐緻誤公。

    而伊等在二十七月之内。

    仍各于私居持服、以自盡其心。

    惟是朝會祭祀之期。

    或有執事。

    或有陪祀之處。

    仍俱一體行走。

    未加分别。

    俾盡孝思。

    嗣後在京旗員。

    有親喪者。

    二十七月之内。

    凡遇朝會祭祀之禮。

    應一概免其行走。

    現在禮部纂輯禮書。

    着将此旨交該館載入。

    一體遵行。

     ○吏部奏準、查捐納貢生監生。

    向例無論在監在、籍、肄業期滿。

    俱準考職。

    前因貢監考職之例。

    業經停止。

    是以臣部議覆。

    禦史夏之芳條奏。

    恩拔副榜歲貢生。

    遵照原例直隸等近省。

    于三科之後。

    始準其赴部考試。

    今貢生監生肄業期滿。

    即得考職。

    而恩拔副榜歲貢生。

    轉以年分未逾三科。

    不得考授職銜。

    未為畫一。

    臣等詳加酌議。

    請嗣後各省恩拔副榜歲貢。

    毋庸計算起貢年分。

    俱照現行貢監考職之例。

    無論在籍在監。

    各照肄業期滿之日。

    令其領取原籍地方官文結。

    及國子監咨文。

    赴部照例一體考試。

    從之。

     ○兵部奏覆、廣督鄂彌達題、如舊兵弟男子侄内。

    有年力強壯者。

    準予頂補。

    仍注明年貌。

    更換本名。

    如舊兵弟男子侄内。

    無年力強壯、堪以頂補者。

    即于民人内另行召募。

    至募補之時。

    俱令取具保結。

    于教場公所選擇充補。

    仍饬令該管将弁、勤加訓練。

    分别賞罰。

    以示勸懲。

    倘募補兵丁。

    仍有夤緣情弊。

    一經發覺。

    将兵丁立即革究。

    其該管營員。

    應照私自使令之人。

    充入兵丁數内食糧。

    降二級調用之例議處。

    如有行賄受賄者。

    照例革職革伍。

    與受計贓科罪。

    從之。

     ○是月。

    吏部議奏、各省試用人員内。

    有大銜借補小缺者。

    有小銜借補大缺者。

    請各照原銜升轉。

    以昭畫一。

    其由捐職考職發往委用者。

    原系虛銜。

    借補小缺。

    已屬加優。

    不在此例。

    除河工效力人員。

    仍準照原銜升轉外。

    其餘俱照現缺升轉。

    并照現缺降調。

    方為允協。

    得旨。

    所奏是。

    依議。

     ○兵部議奏、福州将軍阿爾賽疏稱、福建水師旗營。

    現在額兵六百一十二名。

    每名月饷一兩五錢。

    領催二兩。

    俱各給米三鬥。

    維是生齒日繁。

    各丁眷屬。

    當初撥往時。

    計一千一百九十九名口。

    今新增七百七十名口。

    每丁多至三四口、以及六七口不等。

    實屬不敷養贍。

    仰懇援照天津乍浦水師旗丁現在饷米之例。

    每月領催賞給錢糧三兩。

    披甲各二兩。

    饷米各一石。

    以資養贍家口。

    又稱向有教習兵一百一十二名。

    請一體加增。

    均應如所請。

    得旨。

    依議。

     ○直隸總督李衛疏報、甘霖連沛遠近沾足情形。

    得旨。

    此次實稱沾足之澤。

    乃上蒼垂念蒼生。

    故降此恩澤耳。

    若雲朕誠敬所緻。

    實愧當之。

    然為時已遲。

    雖雲補種秋禾。

    吾民已受半年亢旱之厄矣。

    赈恤之策。

    仍不可忽也。

     ○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疏報、得雨情形。

    得旨。

    朕懷良慰。

    至京師亦蒙上天慈恩。

    于五月十四日。

    得有沾足之雨。

    但望以後再得沾足接濟。

    則大田無妨矣。

     ○大學士總理浙江海塘管理總督事務嵇曾筠奏。

    按察司胡瀛、誠實清正。

    現在入觐。

    請特谕早回浙省。

    得旨。

    知道了。

    頗有議卿于屬員中。

    若府道大員。

    舉劾無一不當。

    而佐貳之舉劾差遣。

    頗有物議雲雲。

    朕即谕彼曰。

    此足以見大學士之公矣。

    蓋利在大員。

    而舉劾皆公。

    則公可知矣。

    至佐貳微員。

    豈能一一皆悉。

    以此緻幹物議。

    朕不之怪也。

    或者唯唯而退。

    然既有此論。

    不可不以告卿。

    卿其益加奮勉。

    必微瑕盡無。

    斯成全璧。

    不亦佳乎。

    又浙省武備漸弛。

    卿其整饬之。

     ○閩浙總督銜專管福建事務郝玉麟奏、擒剿台灣逆番情形。

    并稱生番犷野難馴。

    從前歸化之社。

    每有行兇、擾害地方不行執法。

    恐熟番效尤。

    逐加懲治。

    又慮抗拒生事。

    且一經歸化。

    漢人得以出入。

    犯法之徒。

    走匿其地。

    捕獲較難。

    嗣後各社生番。

    似應聽其自便。

    嚴饬通事等。

    不必誘其來歸。

    至啟日後釁端。

    庶于海疆有裨。

    得旨。

    是極。

    當如是辦理者。

     ○山東巡撫法敏疏報、透雨情形。

    得旨。

    覽奏雖亦欣慰。

    但看此光景。

    終欠沾足耳。

    切不可稍存諱災掩飾之心也。

     ○甘肅巡撫鎮國将軍宗室德沛疏報、田苗雨澤情形。

    得旨。

    知道了。

    雨旸收成之奏報。

    萬不可稍涉粉飾。

    此系督撫大吏之要務。

    不然。

    何以先事預防。

    使民無饑寒之虞哉。

     ○四川巡撫碩色奏報、查辦泸甯營事宜。

    得旨。

    知道了。

    勉力為之。

    以副任用之意。

    汝初到川省。

    雖撫臣責任相同。

    而地方情形各異。

    不可急于更張。

    審知熟悉後。

    再行整頓可也。

     ○鎮守貴州古州鎮總兵官韓勳疏報、苗民甯谧情形。

    得旨。

    知道了。

    時時刻刻不可稍懈。

    威愛兼施。

    方得有濟也。

    卷之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