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八

關燈
之直隸大臣官員。

    總督李衛等、各加級紀錄有差。

     ○丁酉。

    戶部議準、山西巡撫覺羅石麟疏報、太原等七州縣衛、從前開墾成熟。

    首報未盡地畝。

    共七十八頃八十二畝有奇。

    應于雍正十三年起科。

    照額徵解。

    從之。

     ○調浙江定海鎮總兵林君升、為福建汀州鎮總兵。

     ○戊戌。

    更定旗人命案律例。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滿洲殺死滿洲。

    即行正法。

    當日立法稍嚴。

    使人不敢輕犯。

    原屬保全之意。

    今滿洲生齒日繁。

    且知遵守法度。

    相殘之事甚少。

    舊定旗民條例。

    未免輕重懸殊。

    所當随時更定。

    酌議畫一。

    着九卿、會同八旗都統、詳确定議具奏。

    尋議、嗣後旗人遇有命案。

    仍依律分别鬥毆謀故。

    定拟絞斬監候。

    其有服制者。

    照服制科斷。

    永着為例。

    從之。

     ○戶部議覆、署西安按察使魏定國疏稱、孤貧口糧一項。

    請敕下直省督撫、嚴饬各州縣。

    嗣後如有外來流丐。

    察其聲音。

    詢其住址。

    即移送各本籍收養。

    令各保甲務将實在孤苦無依者。

    開明裡甲年貌。

    取具鄰佑保結。

    呈報州縣官。

    除驗補足額外。

    其有浮于額數者。

    亦收養院内。

    動支公項。

    散給口糧。

    仍将散過額外孤貧口糧名數。

    按年另造清冊。

    據實題銷。

    仍申嚴奉行不力、及冒銷處分。

    應如所請。

    從之。

     ○又議覆、廣西巡撫金鉷疏請、革桂林廠雜稅項下食物。

    草、蒜、灰面。

    并牛隻等。

    一十四條。

    北流縣臨江廠地豆、西瓜、茭筍、菱角、冬瓜、筆、墨、硯、石灰等、九條。

    應如所請。

    從之。

     ○兵部議覆、河南河北鎮總兵高攀桂疏請、開封一營。

    新募步兵六十一名。

    照舊存留差防。

    其标下左右二營。

    河南營、衛輝營、彰德營、新募步兵四百五十二名。

    俱裁汰。

    應如所請。

    從之。

     ○己亥。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遣官祭先農之神。

     ○定孤貧口糧。

    扣小建。

    加閏月。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直省設立養濟院。

    收養孤貧。

    月給銀米。

    計口授食。

    俾官主其事。

    吏胥毋得中飽。

    法至周也。

    但聞州縣舊例。

    給發孤貧口糧。

    逢小建不扣。

    遇閏月不加。

    試思鳏寡孤獨。

    疾病殘廢之衆。

    既無營生。

    又非乞丐。

    若年歲逢閏。

    一月無糧。

    其何以存活。

    着該部通行直省督撫、嗣後孤貧口糧。

    皆計日給發。

    小建可扣。

    閏月糧應加。

    務使均沾實惠。

    以副朕勤求民隐之至意。

     ○又谕、給與僧道度牒一事。

    朕前後兩頒谕旨。

    明切曉示。

    冀督撫有司、辦理妥協。

    昨問及安徽巡撫趙國麟、據伊奏稱。

    有此一番澄汰。

    嗣後便可不必再給度牒等語。

    朕不知趙國麟之意。

    将以度牒為多事滋擾。

    而不必給耶。

    抑謂釋道之教。

    應行禁絕。

    而嗣後無庸給發。

    遂永不許人為僧道耶。

    恐直省督撫。

    未必能如是精明強固。

    不動聲色。

    遂使天下無一僧道也。

    夫朕之酌複度牒。

    本以僧道徒衆太繁。

    賢愚溷雜。

    其中多童稚孤貧。

    父母親戚。

    主張出家。

    而非其所願者。

    亦有托迹缁黃。

    利其财産。

    仍然蕩檢踰閑者。

    甚至匪類作奸犯科。

    不得已而薙發道妝。

    以避盤诘。

    藏垢納污。

    無所不至。

    是以發給度牒。

    令有所稽考。

    亦如民間之有保甲。

    不緻藏奸。

    貢監之有執照。

    不容假冒。

    果能奉行盡善。

    則教律整饬。

    而闾閻亦覺肅清。

    豈欲繁為法禁。

    苦累方外之民耶。

    夫釋道原為異端。

    然誦讀經書。

    而罔顧行檢者。

    其得罪聖賢。

    視異端尤甚焉。

    且如星相雜流。

    及回回天主等教。

    國家功令。

    原未嘗概行禁絕。

    彼為僧為道。

    亦不過營生之一術耳。

    窮老孤獨。

    多賴以存活。

    其勸善戒惡。

    化導愚頑。

    亦不無小補。

    帝王法天立道。

    博愛無私。

    将使天下含生之類。

    無一不得其所。

    僧道果能閉戶焚修。

    亦如隐逸之士。

    遁迹山林。

    于世教非有大害。

    豈忍盡驅還俗。

    使失業無依。

    或緻颠連以終世哉。

    至于少年為尼。

    常恐心志未定。

    别生事端。

    故待年已老成。

    始許披鬀。

    亦非盡絕其教也。

    若雲僧道多一人。

    則盡力南畝者少一人。

    恐目今為僧道者。

    未必皆肯盡力南畝者也。

    朕令直省督撫、年終彙題。

    即欲徐徐辦理之意。

    而并非謂目下盡行禁絕人之為僧道也。

    據趙國麟此奏。

    誤會朕意。

    恐他省督撫、尚有似此者。

    故再行申谕。

    務體朕撫育群生。

    物各得所之意。

    詳悉妥議。

    徐徐辦理。

    又前年以民間喜建寺廟。

    而舊時寺廟、傾圯者多。

    特谕止許修葺舊寺舊廟。

    近聞舊址重修者絕少。

    間有新建寺廟者。

    地方官并不将朕谕旨。

    宣布開導。

    此亦奉行不謹。

    怠忽從事之一端。

    并谕令直省督撫知之。

     ○又谕、原任甘肅巡撫許容、着該部帶領引見。

     ○予故雲南楚姚鎮總兵南天培、祭葬如例。

     ○旌表守正捐軀江西廬陵縣民歐陽愚卿妻、旌氏。

    貴溪縣民傅護妻、薛氏。

    徐敬典妻、蔣氏。

     ○辛醜。

    禮部奏、世宗憲皇帝、孝敬憲皇後、升祔太廟。

    應頒發朝鮮國诏書。

    請點正副使各一員。

    得旨。

    着散秩大臣保德、為正使。

    頭等侍衛多爾濟、為副使。

    今世宗憲皇帝、配天在即。

    所有兩次诏書。

    并作一次頒發。

    以省外藩供應。

    其直隸各省。

    及蒙古地方。

    所頒诏書。

    亦着并為一次。

    以免疲勞驿站。

     ○調河南巡撫富德、來京。

    以山西布政使王謩、署理河南巡撫。

    以原任甘肅巡撫許容、署理山西布政使。

     ○壬寅。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卷之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