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關燈


    行午供禮。

     ○谕點主大臣鄂爾泰、張廷玉、三泰、任蘭枝。

    點主大禮攸關。

    必取其人品望素優。

    老成端悫者。

    俾之敬謹将事。

    方克稱尊奉之隆儀。

    卿等皆國家大臣。

    夙荷皇考恩遇。

    倚任有年。

    名望素着。

    故藉卿等襄此钜典。

    其體朕哀慕悃忱。

    齋莊俨恪。

    靜慮凝神。

    以對越皇考在天之靈。

    庶得仰邀皇考歆鑒。

    朕有厚望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朕因泰陵前安設石像生一事。

    于乾隆元年降旨。

    令王大臣議奏。

    據稱、詢問原相度風水之巡撫高其倬、戶部員外郎洪文瀾。

    佥稱泰陵甬道。

    系随山川之形勢盤旋修理。

    如設立石像生。

    不能依其丈尺。

    整齊安供。

    而甬路轉旋之處。

    必有向背參差之所。

    則于風水地形。

    不宜安設。

    是泰陵之未議設石像生者。

    實由風水攸關。

    非典制之未備等語。

    朕思陵前召像生。

    系典禮之一節。

    若因甬道前地勢盤旋。

    難于安設。

    或将大紅門、龍鳳門、展拓向外。

    俾地勢寬敞。

    位置攸宜。

    爾等同和親王、帶領通曉風水之洪文瀾、再加敬謹相度。

    妥協定議具奏。

    尋議、大紅門、正在龍蟠虎踞之間。

    護北面随龍生旺之氣。

    納南面特朝環抱之水。

    前朝後拱。

    天心十道。

    實天造地設門戶。

    不便展拓向外。

    況石像生之設。

    古制未詳。

    無大關典禮之處。

    似可毋庸添設。

    得旨。

    知道了。

     ○兵部議覆、巡台禦史白起圖等疏請、嗣後過台商船舵水人等。

    免其查驗箕鬥。

    令原籍州縣官。

    将各舵水年貌鄉貫填照。

    或有事另雇。

    就地給單填注。

    取具船戶行保甘結。

    汛口各官驗放。

    台地仿照内地。

    設立十家牌。

    填注實在籍貫人口确數。

    并作何生理。

    遇有事故開除。

    每月出具并無招攬遊民結狀報核。

    違礙、一并嚴究。

    應如所請。

    從之。

     ○工部議準、江南河道總督高斌疏請、拆修高堰山圩一帶石堤。

    以禦汛水。

    高堰所屬卸裂舊石工。

    共長一百一十丈三尺。

    山圩所屬卸裂舊石工。

    長五十九丈。

    從之。

     ○鑄給山西蒲州澤州兩府儒學印。

    從巡撫覺羅石麟請也。

     ○鑄給廣西思州土知州印。

    從巡撫金鉷請也。

     ○是月直隸河道總督佥都禦史劉勷奏、春融工程妥協。

    永定河淩汛又逾。

    懇請叩送梓宮。

    随往泰陵。

    得旨、淩汛雖逾。

    而桃汛在即。

    汝不必來。

     ○江南總督趙宏恩、兩淮鹽政尹會一奏、揚州鹽義倉。

    及泰州、通州、海州、如臯、鹽城、闆浦、石港、東台、阜甯、等處鹽義倉。

    貯谷過多。

    恐積久黴朽。

    臣等酌議。

    揚州倉、存谷八萬石。

    泰州倉、六萬石。

    尚餘四十萬餘石。

    請撥貯各處。

    得旨。

    如此通融辦理。

    頗是。

    但揚、泰、二倉。

    六萬八萬之數。

    可以不必拘定。

    譬如今日之可以通融。

    非前此多貯之益欤。

    但不可使之陳陳相因。

    終于黴浥可耳。

    再與慶複商酌辦理。

     ○安慶巡撫趙國麟奏、懇曲賜訓誨。

    有所遵循。

    得旨。

    學問戒乎自欺。

    莅政臨民。

    尤戒乎自欺。

    要當以學問與政事。

    看作一事。

    則無入而不自得。

    若看作兩截。

    則不為章句之腐儒。

    必為簿書之俗吏。

    乃自欺之甚者也。

    因汝有此奏。

    故谕之。

     ○江西巡撫嶽浚奏、遵谕密查前撫臣俞兆嶽、九江、贛州、二關稅銀。

    缺少十萬兩之多。

    俟查有确據。

    據實糾參。

    今即俞兆嶽移交案内。

    查去冬十一十二兩月之間。

    共動用過各項存公銀一萬餘兩。

    内多系借赈災、賞兵、名色。

    陸續題解。

    得旨。

    知道了。

    看此情節。

    将來必有着追之事。

    汝應密咨大學士嵇曾筠、令其豫行嚴察伊本籍。

    不可少有脫漏也。

    再趙宏恩、于其中有無弊窦處。

    汝亦一并查奏。

     ○大學士總理浙江海塘、管理總督事務、兼管鹽政、嵇曾筠奏、松所鹽務。

    自減定賣價以來。

    未聞異議。

    近因直隸督臣李衛摺奏、浙鹽事宜。

    故智複萌。

    仍希網利。

    欲複每觔十三四文之舊價。

    臣遵谕體察。

    于賣價之外。

    量給巡費。

    以資查緝。

    現今調劑得宜。

    商情怗服。

    但恐奸商再行唆使。

    不能不懲一儆百。

    得旨。

    知道了。

    浙鹽一事。

    已全俾卿料理。

    朕從不為浮言所動也。

     ○河南巡撫富德奏明、咨商河臣高斌、堵築永邑水口。

    以遏黃流。

    得旨。

    據汝此等識見之人。

    治河之法。

    從何處說起。

     ○山東巡撫法敏奏報、各屬續經得雪分寸。

    及安插蘭山縣貧民緣由。

    得旨。

    東省今年春雨。

    甚為短少。

    汝等着實留心吏治民生之事。

    切莫圖安逸、而置民事于不問。

     ○又遵旨奏明。

    家人需索門包。

    實毫無影響之事。

    至禁當鋪三分行息。

    前任撫臣、曆經示谕有案。

    當年節之時。

    不過暫行四十日。

    以省窮民取贖之費。

    得旨。

    知道了。

    朕凡有所聞。

    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