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關燈
勘。

    另行具奏等語。

    所議甚是。

    朕為八旗無業之人。

    不得房屋居住。

    時為籌畫。

    但未知京城有空閑之地。

    今既有空地。

    爾等可查勘明白議奏。

    但蓋造房屋。

    若隻動用今年之租。

    則所得房屋無幾。

    若俟積年之租。

    始行蓋造。

    則又至遲延。

    現在圓明園、原有優劣二營官兵居住之房。

    爾等于查明空地。

    議定蓋造房屋之時。

    即将此二營房屋拆用。

    其運京腳價。

    及蓋造之費。

    于今年租内動用。

    賞給貧人居住之處。

    詳悉籌畫議奏。

    俟行之數年。

    所有空地。

    蓋造已遍之後。

    再将續得地租。

    作何賞給旗人。

    或另用于旗人有益之地。

    臨期再行議奏。

    至于爾等八旗、選派前往查看之參領等。

    着帶領引見。

    并傳谕總督李衛、于伊所屬之同知等官内。

    揀選八員。

    派定旗分。

    會同旗員。

    與該地方官。

    公同辦理。

    餘依議。

     ○吏部議覆、國子監奏稱、各省在監肄業貢生。

    三年期滿。

    其中果有學優品卓者。

    該監詳加考校。

    照各省書院之例。

    秉公薦舉。

    帶領引見錄用。

    應如所請。

    至所稱肄業貢生、選用佐貳之處。

    查乾隆元年七月内。

    臣部議覆、監察禦史夏之芳條奏、恩拔歲副考職。

    其直隸等近省。

    以起貢年分。

    計算已逾三科者。

    準其以州同、州判、縣丞、主簿、吏目。

    分别考取選用。

    今肄業貢生。

    既經三年期滿。

    若又必待三科之後。

    方準考職。

    與未經肄業者無異。

    嗣後期滿貢生内。

    有情願考職者。

    不論省分年限。

    一體咨送。

    又稱優貢一項。

    既以優行保題肄業。

    其期滿铨選。

    尚無定例。

    可否亦照恩拔副貢。

    一體選用之處。

    嗣後應照歲貢之例。

    肄業期滿。

    準其歸于各本年歲貢分内。

    以複設訓導選用。

    如遇考職之時。

    亦準其一體咨送。

    以主簿、吏目、分别考取铨選。

    從之。

     ○禮部議覆、河南按察使隋人鵬疏稱、嗣後鄉飲酒禮。

    酒席坐次。

    悉依定式陳設。

    并刊刻儀注。

    臨期分給賓僎執事人等遵照。

    其應讀律令。

    即開載儀注之後。

    照例講讀。

    應如所請。

    其在省會。

    令督撫委大員監看。

    各府州縣。

    令該地方官。

    實心奉行。

    如有違條越禮者。

    依律懲治。

    再嗣後所舉賓僎。

    務擇齒德兼優。

    允協鄉評之人。

    所舉冒濫。

    題參議處。

    如所舉得人。

    而不法之徒。

    借端訛詐。

    嚴行究治。

    從之。

     ○兵部議準、福州将軍阿爾賽疏請、駐防協領一官。

    于每年停操之期。

    出具考語。

    送部引見。

    恭候欽定。

    記名補用。

    從之。

     ○工部議、江南總河高斌等覆奏、洪澤湖之清口。

    現在深通。

    毋庸另為開辟。

    查洪澤湖口。

    原以汕刷黃流。

    前據禦史夏之芳、主事孫濩孫、俱以近來黃水倒灌。

    漲入洪澤湖口。

    堰外餘地。

    俱淤成坦坡。

    不但湖水出口無力。

    并湖内受水之地。

    亦漸狹隘。

    雖據稱海口果系深通。

    而上流壅滞。

    下流未必疏暢。

    其如何開辟深廣之處。

    應會同督、撫、河、漕、諸臣、妥議。

    又夏之芳奏、支河宜并疏、尾闾宜暢洩、二條。

    應如所請。

    俟大工告竣。

    詳加确勘。

    至天然等壩。

    改低三尺。

    系夏之芳得之訛傳。

    應毋庸議。

    又所稱夏之芳、孫濩孫、各稱海口淤高。

    宜加疏浚。

    亦系以訛傳訛。

    前據安徽布政使晏斯盛所奏、将雲梯關海口、大開深浚之處。

    又稱洪澤湖、非海可比。

    淮河七十二溪之水。

    壅遏其間。

    又舉毛城鋪之水而終委之。

    倘桃伏大汛。

    奪而南趨。

    則淮揚俱不可問。

    交該督等酌議。

    均未題覆。

    夏之芳、孫濩孫、生長淮揚。

    或有所見。

    請旨令馳驿前往。

    會同晏斯盛、與督撫河漕諸臣。

    參酌會題、到日定議。

    得旨。

    依議速行。

    夏之芳等、俱系微員。

    河工事務。

    既交該督撫辦理。

    不必令其前往。

     ○湖北學政蔣蔚、丁憂。

    以國子監司業開泰、提督湖北學政。

     ○以故安南國王黎維祜之弟黎維祎、襲封安南國王。

    尋差翰林院侍讀、嵩壽、修撰陳倓、往封。

     ○己卯。

    孝敬憲皇後梓宮将發引。

    上詣田村。

    行祖奠禮。

    禮成。

    進阜成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前據禮部奏稱、向來點主。

    有穿蟒服之例。

    今世宗憲皇帝點主日期。

    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

    除派出點主之大臣、穿朝服外。

    朕與大臣官員等、俱穿素服。

    不綴冠纓等語。

    朕思服制之内。

    以穿素服為是。

    但點主乃系皇考萬年崇祀之吉禮。

    朕與臣工。

    在隆恩殿行禮時。

    俱應從吉。

    冠綴纓緯。

    可傳谕禮部知之。

     ○又谕、此次随送梓宮。

    穿長褂。

    若逢齋戒日期。

    仍帶齋戒牌。

    回來時、穿短褂。

    若逢齋戒日期。

    不必帶齋戒牌。

    再随神牌大臣官員。

    既穿長褂。

    逢齋戒日期。

    仍帶齋戒牌。

    嗣後朕若外出。

    逢齋戒日期。